东汉邓绥的真实故事(东汉初邓奉彭宠造反)

东汉邓绥的真实故事(东汉初邓奉彭宠造反)(1)

今天这个偶像经济发达的时代,某个偶像圈粉或脱粉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不过,“脱粉”并非现代人的“专利”。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曾遭遇过两位“骨灰级”粉丝邓奉、彭宠的“脱粉”、“粉转黑”的恶性事件。邓奉、彭宠“脱粉”的缘由,也令人唏嘘感慨,足以为后世鉴戒。

东汉邓绥的真实故事(东汉初邓奉彭宠造反)(2)

一、邓奉“脱粉”系激于义愤

邓奉(?—27年),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刘秀二姐夫邓晨的侄子。

东汉邓绥的真实故事(东汉初邓奉彭宠造反)(3)

地皇四年(23年)九月,邓奉起兵,占据淯阳县(今河南省新野县)。这期间,他保护了刘秀的妻子阴丽华及其族人。因与邓晨的血缘关系,及其保护阴氏家族的功绩,邓奉顺理成章地投靠了刘秀,南征北战,战功卓著,迁为破虏将军。

建武二年(26年)八月,董訢据南阳郡叛乱,许邯也起兵声援董訢。刘秀令大将吴汉率军平叛。吴汉虽接连获胜,连续收复宛城、穰城、新野等地,但他纵容部下祸害乡民,导致各地民怨沸腾。邓奉率乡民奋起反抗,击破汉军,控制了南阳郡大部分地区。他还与延岑、董訢、秦丰等结盟。

《后汉书·岑彭传》:“时破虏将军邓奉谒归新野,怒吴汉掠其乡里,遂反,击破汉军,获其辎重,屯据淯阳,与诸贼合从。”由此,邓奉由刘秀的“死忠粉”,而“粉转黑”,与刘秀为敌。十一月,刘秀命岑彭等率军平叛。汉军初战失利,连建义大将军朱祐也被俘了。因朱祐和邓晨、邓奉叔侄乃老相识,因此,邓奉不仅没伤害朱祐,还待他如上宾。汉军与邓奉军形成僵持之势。

东汉邓绥的真实故事(东汉初邓奉彭宠造反)(4)

建武三年(27年)三月,刘秀消灭赤眉军后,亲率主力南征。邓奉、董訢战败投降。刘秀因邓奉反叛,事出有因,欲赦免他。但遭众将激烈反对,不得已杀之。

二、彭宠“脱粉”系心理失衡所致

彭宠(?—29年),字伯通,南阳郡宛县人。他的父亲彭宏曾任渔阳太守,因不愿依附王莽,与何武、鲍宣等名臣皆被王莽杀害,是西汉末著名的忠臣。

彭宠曾在王莽手下任职,参与过昆阳之战。战败后,彭宠逃到洛阳。他听到一个消息,他的胞弟参加了汉军。彭宠畏惧,担心遭受连累,就与同乡人吴汉一起逃出洛阳,前往渔阳郡。后来,刘玄命彭宠为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代理太守职务),又命吴汉为渔阳郡辖下的安乐县令,为彭宠属下。彭宠上任后,整饬武备,抚慰军民,渔阳郡迅速安定了下来。

东汉邓绥的真实故事(东汉初邓奉彭宠造反)(5)

刘秀以刘玄更始政权行大司马事身份抚慰河北时,王郎也在邯郸称帝。刘秀势弱,屡屡被王朗军逼的狼狈逃窜。彭宠属下大多主张投靠“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从风而靡”的势力强大的王郎,只有吴汉力主支持刘秀。经过两三考虑,加之上谷太守耿况也派寇恂劝彭宠归顺刘秀,最终彭宠联合耿况,派吴汉率军,与上谷军合兵,支持刘秀。为刘秀消灭王郎,平定河北,立下赫赫功绩。

更始三年(25年)五月,刘秀为统一幽州十郡的指挥,任命朱浮为幽州牧。彭宠得知后,来拜见刘秀。彭宠自以为功绩显赫,本以为刘秀会以隆重的规格接待自己。可刘秀只是按照一般臣僚的规格接待他,令彭宠心怀不平。“宠上谒,自负其功,意望甚焉,光武接之不能满,以此怀不平。”朱浮趁机在刘秀面前,指出彭宠因未受隆重礼遇而心怀不满。刘秀不以为意。

刘秀称帝后,原来彭宠的部下吴汉、王梁等,都位列三公,彭宠越发怏怏愤懑。幽州牧朱浮也多次在刘秀面前进谗,彭宠逐渐失去了刘秀的信任。

建武二年(26年)春,刘秀下诏令彭宠入朝。彭宠畏惧,一面给时为刘秀重臣、汉军大将的吴汉、盖延等旧属写信,让他们在刘秀面前给自己辩诬;一面上书刘秀,请求免去朱浮的职务,与自己一起到洛阳,当刘秀面对质。彭宠的上述要求皆被刘秀驳回,并严令他即刻启程。彭宠犹豫不决,他的妻子、部属皆劝他不要奉诏。彭宠遂决心反汉,派兵猛攻困守蓟县的朱浮。他还多次派人联络当年也鼎力支持刘秀,但也未获得丰厚回报的耿况一起造反。被耿况严词拒绝。

建武二年秋,刘秀派游击将军邓隆援救朱浮。邓隆处置不当,被彭宠击败。

建武三年春,彭宠派使者携美女和丝织品贿赂匈奴,与匈奴结盟。彭宠攻拔蓟县后,自立为燕王。

建武四年(28年),刘秀命建威大将军耿弇为主将,率军攻击彭宠。匈奴军来援,被耿况率军击败。彭宠只好退守渔阳。

东汉邓绥的真实故事(东汉初邓奉彭宠造反)(6)

建武五年(29年)二月,彭宠被家奴子密等杀死。部分部属拥立彭宠之子彭午为燕王。数日后,部分臣属发动政变,彭午及彭氏宗族皆被杀,汉军占领渔阳。

文史君说

邓奉、彭宠“粉转黑”,从刘秀最初坚定的“拥趸”,转而叛离刘秀,兵戎相见,其中缘由颇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讨。邓奉与刘秀有亲缘关系,加之他对刘秀家小的保护,投靠刘秀后又屡立战功,可见他与刘秀的关系,应非比寻常。史书记载,邓奉系激于义愤,不满刘秀大将吴汉纵兵祸害百姓,因而反叛。《秀丽江山之长歌行》的编剧或许感觉史书的记载过于牵强、薄弱,因而编造了邓奉未婚妻也被汉军杀害的剧情,以使邓奉的反应,更符合人之常情。即便如此,邓奉难道就不能采取合法的途径,如向刘秀奏报等,来制止汉军的掳掠?他为何要采取反叛如此极端、激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或许有人会说,事发突然,邓奉无法按照正常的程序上奏汇报,激于义愤便出手了。就象18年电动车男反杀“龙哥”事一样,在生死悬于一线的危急关头,怎能好整以暇的按照法定程序处理?话虽有理,但邓奉为何不在事后向刘秀诉说原委,以致事态越发恶化而不可收拾?一系列令人费解的事实说明:邓奉或许意识到,合法的正常的途径,无法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吴汉纵兵祸民,极有可能是刘秀的默许和纵容!刘秀或许希冀借此方式,保持军队的剽悍战力!由此不难理解,吴汉在攻占成都后,也纵兵大掠,却皆未被真正追究、治罪的根本原因所在。

彭宠反叛案,从表面来看,似乎是彭宠因自己的贡献与刘秀的报偿不相称,尤其是自己的一些旧属“后来居上”,因而不满心理失衡所致。但细究史实细节,却不难发现,彭宠之叛,表面上是刘秀的亲信朱浮屡屡谗言和逼迫,刘秀对朱浮的谗言一味地偏信和袒护,处置失当所致;但真正的原因,应在于刘秀对彭宠的猜疑、防范,再利用朱浮的谗言,一步步有意地将彭宠“引导”向反叛的路径。

由邓奉、彭宠的“脱粉”可见,在这两件在当时可谓影响“恶劣”的事件上,邓奉、彭宠固然罪无可逭,但因“推心置腹”、“反侧自安”而广受后世赞誉的光武帝刘秀,在用人、处事方面,也非完美无瑕。此二事,对后人,尤其是当政者,也颇有鉴戒意义。

参考文献

1.(南朝 宋)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2. 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 孙家洲:《东汉光武帝平定“彭宠之叛”史实考论》,《河北学刊》2009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