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安居平五路概括(三国演义第六十四集安居平五路)

三国演义安居平五路概括(三国演义第六十四集安居平五路)(1)

第六十四集——安居平五路

刘备自败入白帝城后,便一病不起,日夜思念云长、翼德两弟,几次昏厥之后,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急召孔明等听受遗命。刘备卧榻托孤,孔明与众臣无不为其所感,泣拜于地。蜀汉章武元年四月二十四日,刘备病故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岁。孙夫人在东吴闻讯,投江而死。孔明奉梓宫还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灵,入城举哀。

  孔明辅佐太子刘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禅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葬先主于惠陵,谥曰昭烈皇帝。

  消息传至魏国,曹丕以为有机可乘,依司马懿之计,兵分五路,共五十万大军,自四面夹攻西蜀。刘禅闻讯大惊,请诸葛亮入朝商议退兵之计,孰知诸葛染病,不能入宫。刘禅六神无主,采纳董允之见,亲往丞相府探病、问计。见孔明神态悠闲,毫无病态,不解其意。孔明见刘禅亲至,乃详述退兵之计,告知五路大军可退其四,不足为忧;东吴一路,需遣能言之士前往陈说利害,阻其兴兵,只是尚未有合适人选;同时,已密遣赵云、魏延、马超、关兴、张苞等数路兵马,预作部署。刘禅兴奋而返。诸葛亮送刘禅出府之时,见尚书邓芝仰天而笑,乃请其进府,以出使东吴一事相托,邓芝欣然领命。

此时,东吴正为是否出兵伐蜀一事争论不休。孙权一时难以决断,依张昭之言,在殿前立一沸油之鼎,以待邓芝。

  邓芝昂然而立,不为所动,陈说吴、蜀、魏三国之势,论证吴蜀联合之利、吴魏联合之弊。孙权从其言,决心与蜀结盟抗魏并遣使张温入蜀答礼,代其达意。

  诸葛亮盛情款待张温。张温傲慢少礼,得意洋洋,蜀臣多有不悦。蜀益州学士秦宓气愤之极,在酒宴上以其学识打掉张温的傲气。张温归后,赞蜀主与诸葛丞相仁德宽厚,愿与吴王永结盟好。孙权大喜,自此吴蜀重结同盟。

  吴蜀联盟,触怒曹丕,丕依司马懿之策,命曹真为先锋,张辽、张郃、文聘、徐晃为大将,亲率水陆军马三十万征伐东吴。加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留驻许昌,决断国政大事。

  吴主孙权闻知,派信使请蜀出兵伐魏。诸葛亮允派赵云率兵出阳平关,袭击魏国,以分其势。

  曹丕、曹真正待袭击吴营之时,中东吴徐盛火攻之计,一排排满载苇草的竹筏,火势熊熊,直扑曹军大船。曹真急保曹丕乘小船逃命,乱军中张辽中箭身亡,魏兵大败。

  曹丕厚葬张辽,正欲整军再战之时,传来蜀将赵云兵出阳平关,直取长安的消息,丕急令退军。赵云一路杀败魏军,正拟攻打长安之时,忽接诸葛亮十万火急书信,赵云急令撤军,返回成都。

我一直觉得,刘备的形象是三国中最为模糊的,刘备在不同作品中的形象可谓大相径庭,不同作品里对其塑造千差万别。有塑造成窝囊的哭包,有塑造成使坏的骗子,还有塑造成面瘫的枭雄,甚至谐星一样的设定也为数不少。毕竟这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有着作为人的复杂。这与虚构作品里塑造的角色有着本质的不同。刘备就是刘备,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刘备。既是可以让刺客放下武器的慈主,也是久历沙场的老兵;既是让十余万百姓相随的仁君,又是一怒冲冠为兄弟复仇的“大哥”。但我想刘备也是有鲜明的性格特点的。我始终认为,刘备最大的特点是感情。他是感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感情用事的。比如 刘表亡故,刘琮瞒着刘备向曹操投降时,刘琮身边的人都多追随刘备。这是诸葛亮都认为绝佳的进攻机会,但刘备却坚持说【“吾不忍也。”】白白放弃了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再比如 携民渡江,明知道曹军可能会快速袭来,只要军队不管那些“累赘”快速前进,就能迅速到江陵立足。但刘备却依然选择了和百姓在一起【甘与同败】。又是白白放弃了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并将自己置于最为危险的境地。这就是刘备,会因为感情,因为信念,因为道德而放弃那些理智的,可以获得利益的抉择。但有感情,有信念,有道德,并不会创造奇迹,长坂坡还是败了,为此而离开刘备向北寻求高官厚禄的部下也不在少数。自己的两个女儿也被俘虏,于历史上再无音讯。这个乱世中没有地盘就是没有根基就是没有力量,那么就无法对抗曹操,无法兴复汉室。那么空谈的理想也就毫无用处。所以只能寻求地盘,按照隆中对攻取四川。但是刘备犹豫了,法正和庞统一起劝刘备在刘璋迎接的宴会上袭击刘璋,就算不杀他,劫持他也足以收纳益州了,但是刘备没有照办。这一犹豫就是三年,始终下不去手。直到刘璋先杀了张松,断刘备退路,才只得兵戎相见,在历经一年半的苦战取胜后将刘璋一家都安安稳稳的放在了荆州。我想,这就是他的底线。面对投敌之人的家属在这个“族诛”“诛三族”“尽坑之”随口就来的时代,刘备没有责怪糜竺,善待了黄权的家人。难道他不知道这么做的话,就无法威慑那些潜在投降份子吗?难道他不知道连坐的好处吗?但这就是刘备,一个有感情的人。所以这也注定了刘备最后的结局。正是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刘备,才会坚持无论如何都要讨伐东吴。

本集名场面:

一、白帝城托孤

二、说服孙权连蜀抗魏

三国演义安居平五路概括(三国演义第六十四集安居平五路)(2)

三国演义安居平五路概括(三国演义第六十四集安居平五路)(3)

三国演义安居平五路概括(三国演义第六十四集安居平五路)(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是非成败转头空,随着刘备的逝世,三国来到了后期,

三国演义安居平五路概括(三国演义第六十四集安居平五路)(5)

本集封面人物——诸葛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