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彦波被当精神病的曾经少年天才(天才变疯子)

又是一年高考时,这倒让我(杨角风)想起了我的大学时光,那段祥和又温馨的回忆……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史馆中,存放着往期少年班的成员名单,其中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亚勤的名字最为醒目。而四十多年前,享誉大江南北,饱受称赞的三位神童宁铂、谢彦波和干政,他们存在的图片下面,仅仅被标注为了“少年班同学”。

其他两位神童我们先放一边,单讲一下十一岁进大学,后来师从诺贝尔奖得主安德森的谢彦波,其现状如何?

谢彦波被当精神病的曾经少年天才(天才变疯子)(1)

一、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高考恢复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人们奔走欢庆,纷纷拿起课本,为圆自己的大学梦而奋斗。

“那是宁铂和谢彦波的时代。”

中科大的一位校友回忆,那是1978年,当时电视台、杂志、报纸铺天盖地报道这两位神童的场景。是啊,在其他人的眼中,他们几个绝对是整个国家的明星,全中国人们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这里。

确实,当举荐他们进中科大少年班的信件发出来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再也无法扭转了。

据当时的报道,时年11岁的谢彦波,是戴着红领巾,蹦蹦跳跳,滚着一只铁环进入的中科大。他和其他人不同,他是直接跳过了初中和高中,以小学生的身份跟其他二十几位一起进入到少年班,成了全国公认的神童。

这样的稀奇事情,别说中科大了,就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破天荒的一次突破。也正是因为太过稀奇,才引来了大量媒体报道,给世人打开了了解他们的窗口。

因为他们太过特殊,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这些天才学生,真的能适应大学生活吗?

后来流传出的《谢彦波家长给科大的一封信》帮我们解开了真相,真相就是谢彦波他们确实没有自理能力。这也导致他的班主任老师汪惠迪,不得不替孩子们理发、缝衣服、泡牛奶等,既当爹又当妈。

为此,谢彦波的父母很感激:

“彦波在短短的四个月里,由于科大党委的亲切关怀和班主任汪惠迪老师的耐心教导,德、智、体几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谢彦波被当精神病的曾经少年天才(天才变疯子)(2)

二、

确实,就算是跟同龄的同学相比,谢彦波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要弱得多!

据当时的报道讲,小彦波的父亲是大学教师,母亲是一名医生,家庭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他从小语言组织能力就不强,都六岁了,很多话也说不清楚,也分不清第一和第三人称。

他饿了,就会冲父母喊道:

“彦波要吃饭!”

渴了则会说:

“彦波要喝水!”

为此,他的妈妈也称呼他是“榆木疙瘩”,不开窍。

但也有高人指点说,小彦波这是阿斯伯格症患者的特征,历史上很多大家,比如牛顿、爱因斯坦、贝多芬等,他们儿时也是这种症状。也就是说,他们小时候也存在沟通障碍,但是在其他方面则会超过常人。

果不其然,语言能力较差的谢彦波,却对数理化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三年级时就已经学完了初中数学,四年级更是将高中数理化全都掌握吸纳,到了五年间,开始研究大学才会学到的几何和微积分。

几乎每一个认识他的老师,见他还正襟危坐在小学教室听课时,都会感慨一声:

“论实际知识水平这孩子该上大学了!”

果然,在老师们的推动下,谢彦波几次参加高中生数理化竞赛,都拿到了好成绩,也成功引来了中科大招生老师的注意。随后,年仅十一岁的谢彦波,在“神童”光环下,进了科大少年班,一时间享誉全国。

谢彦波被当精神病的曾经少年天才(天才变疯子)(3)

三、

毕竟“神童少年班”实在是太过耀眼,自然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有些望子成龙的家长,甚至越看自己的孩子越不顺眼。

也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全国各地都流行起“跳级”来,不管孩子是不是那块料,很多家长都让他超前学习,期待他们能像宁铂、谢彦波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神童。

但不管任何时候,机遇跟风险都是并存的,他们在享受荧光灯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也失去了很多东西。

就像明星一样,此时的他们被捧到了天上,自然就不能表现出跟常人一样。毕竟他们是神童,怎么可以跟平常孩子一样,做一些平常的事情呢?

所以,本还是孩子的他们,只能掩饰自己的玩心,装作成熟的样子,刻意与众不同。这也导致,他们会刻意压制自己内心的冲动,比如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青春懵懂期。

当时被誉为第一神童的宁铂,就出现了这种问题,因为他是宁铂,就只能拼命压制内心对女生的喜欢。后来宁铂回忆道,如果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绝不会进科大少年班,并感慨:

“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

是的,作为神童,除了智力超众以外,宁铂发育也比常人早,这一点举荐他进大学的老师倪霖也看出来了,所以还没进大学,她就警告宁铂:

一是宁铂被捧得太高,飘到了天上,但希望他自己能认识到自己是谁。二是宁铂成熟较早,如果他痴迷于女生的话,将会害了自己。

谢彦波被当精神病的曾经少年天才(天才变疯子)(4)

四、

因为一直处于那方面的压抑状态,即使宁铂自制力超强,但这种年龄跟发育之间的不匹配,也让他倍感苦闷。

这种压抑状态,持续到十六岁时,达到了顶峰,那时候人人都能看出宁铂对女生的兴趣,也看得出他的刻意压制,当时他的女同学张树新就回忆说:

“但是他就那样:‘我是宁铂啊!’不说,绷着。”

其实,那时候宁铂的学习成绩已经很一般了,后来宁铂拼命想逃离少年班与再后来到五台山出家,跟这段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相对于宁铂的早熟,岁数更小的谢彦波显然青春期来得更晚一些,虽然他与人沟通的能力仍然不足,但学业上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属于他的辉煌时刻仍在继续,别人四年读完大学,他用了三年,并在18岁时取得了中科大硕士学位。紧接着又在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门下攻读博士学位,但是,据《南方周末》2005年的某篇文章报道,他没能跟导师搞好关系,并未顺利毕业。

再之后,他更是一跃够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曾为美国“神童”的安德森教授的博士生。

到此为止,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神童们,仿佛只剩下了他,最有希望拿到诺贝尔奖,甚至在某些人眼中,这个奖项已经是唾手可得了。

可是没想到,谢彦波竟然在美国读了十年的博士,最后是突然被遣返回国,甚至连行李都来不及打包,还是拜托同学寄回来了。

他怎么了?

谢彦波被当精神病的曾经少年天才(天才变疯子)(5)

安德森

五、

谢彦波的聪明才智,在“第一神童”宁铂的眼中,也是排在第一位的:

“我看遍20多届少年班成员,谢彦波是最聪明的人!”

可是这么聪明的人,又有着别人羡慕不来的机遇,为什么最终被突然遣返回国,以硕士的身份在科大教书,并从此淹没在茫茫人海中呢?

首先第一点,生活常识以及如何与人交往的社会常识,他并不具备!

这种不具备并不仅仅体现在他跟导师周光召的矛盾,更体现在后面如何跟安德森交往的问题。确实,当年他上大学,是滚着自己爱不释手的铁环来的,一个只有小学生心态的人,突然被扔进了成年人的世界。他需要恶补的,不再单纯是学业知识,更多的是他缺失的那六年中学生涯,这是无论如何也补不上的。

在科大,毕竟顶着一顶神童的帽子,而且他也是在老师们的照顾下长大,就是个孩童,大家还能容忍他。但到了美国,他还是拿着自己是神童的处事态度来生活的话,就有点水土不服了。

最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排到安德森的门下,而是一名中国台湾女教授收留了他。这个老太太相当喜欢这个孩子,把他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宠,这也让谢彦波感觉很舒适,并很快适应了那里的生活。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的博士论文都快写好的时候,安德森的入学通知到了。按理说,就算他确实奉安德森为神,确实想投入其门下,但终归不差这点时间,好歹跟老太太读完博士再去。可是他并没有,他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奉他为儿子的老太太,带着论文的草稿就投奔了安德森。

谢彦波被当精神病的曾经少年天才(天才变疯子)(6)

六、

因为这次低情商的“临阵倒戈”,也就注定了谢彦波后来的“悲剧”。

谢彦波的一生实在是太过顺利了,从来没有遭遇过挫折,仿佛每个人都会由着他的性子来。这也导致,他害怕失败,为了保住“神童”的帽子,到后来他变成了“不允许自己失败”。

当他第一次将论文交到安德森手中后,导师只翻了翻其前言,就将论文扔到一边,并撂下一句话:

“你的英文水平太差,我看不懂。”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谢彦波的同班同学王永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分析说:

“物理是一门很悲哀的学科,尤其是谢彦波从事的理论物理研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变得不可验证,比如说黑洞,谁见过黑洞?”

因为这种理论没办法确定标准,也没办法去试验验证,就导致空想当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种学派林立,大家互相打嘴仗。谢彦波的论文就“踩雷”了,因为他引用的论点论据,都是跟导师安德森对立的门派的,跟自己的研究方向正好相反。

但谢彦波不服输了,也不能输,既然导师说自己英语不达标,那我就苦补英语,毕竟是天才,他竟然真花了两年时间,在普林斯顿文学院读了个文学硕士。然后不死心的他,拿着修改过的论文,再次交到了安德森手上。

谢彦波被当精神病的曾经少年天才(天才变疯子)(7)

七、

结果显而易见,论文再次被驳回,安德森也见识到了谢彦波的执着,还特意托人转告他,由于学派问题,我实在没办法通过你的论文。

然而,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谢彦波,竟然在论文被驳回后,又在深夜跑去导师家理论。还跟师母发生了争执,这期间,他还有个掏裤兜的动作,被师母误以为他要掏枪,从而吓得魂飞魄散。

就像我们拜师一样,你一心要拜在叶问门下,结果你不去学咏春拳,非练空手道,这不是故意砸场子嘛。

但谢彦波不这样认为,他固执地在黑板上写下大堆大堆的公式,试图说服安德森,可惜人家连看都不看,就借故走开了。

换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明白,你既然要拜安德森为师,自然要沿着老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明明叶问的咏春拳最厉害,你拜师后却整天逼着他承认,你的空手道更厉害,叶问没一巴掌呼死你这叛门子弟,就已经仁心大发了。

天才之所以能成为天才,确实跟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有关,很多人也觉得,天才们都不擅长转弯。他们有一种特殊的固执,夹杂着自负和狭隘,正所谓成也在此,败也在此。

谢彦波的执着,让安德森都感觉到了恐怖,最终决定再退一步,介绍他在另外一个导师名下答辩。

确实,安德森做得很到位了,既然你不认同我的研究方向,那我还是惜才,将你举荐到别人门下,照常让你博士毕业,这已经仁至义尽了。

谢彦波被当精神病的曾经少年天才(天才变疯子)(8)

八、

但是谢彦波意志坚决,不肯相信导师要放弃他,仍然执着地追随安德森,死也不退!

这一场较劲,足足较量了九年时间,他跟导师的矛盾也早已成了一个不公开的秘密。直到后来科大副校长访问普林斯顿期间,恰巧发生了一起北大留学生杀害教授事件,这也让在校的留学生们担心谢彦波这颗定时炸弹。

就这样,毫无征兆,谢彦波甚至连行李都没来得及收拾,就被科大副校长带回了中国,以硕士身份在科大任教。

这场挫败,对于一直顺风顺水的谢彦波来讲,简直比天塌下来还要严重。之前被人们捧得越高,最终掉下来的速度也就越快,昔日的“神童”光环,迅速就变成了“伤仲永”。之前环绕在谢彦波身边的赞赏也好,羡慕也罢,此时也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失望、谴责、蔑视,甚至是咒骂。

一般的人经历过这种跌宕起伏之后,要么接受现实,这才是真实的自己。以前的自己太虚了,踏踏实实生活就是了,毕竟自己还有文凭摆着,自己的脑袋还是聪明的,比如宁铂。要么就是,不顾世人的目光,仍然是我行我素,坚持自己,比如周正龙。

显然谢彦波选择了后者!

既然仍然纠结自己究竟哪里做错了,那么就好好思考一下,想通了,以后绕开这个陷阱就是了。可惜,谢彦波又成了后者,想不通,却又陷入了一直想的状态。

因为想不通,他把这一切都归咎于,他们都是神仙:

“现在的学问都变掉了,一些人就像有特异功能的神仙,以前我不相信,现在信了。”

谢彦波被当精神病的曾经少年天才(天才变疯子)(9)

九、

其实,他仍然没有想通,他的挫败,并非在学问上,而是在人情世故上。

他固执地认为,自己的研究可以证明自己的导师安德森是错的,他为什么不肯承认呢?

是啊,他为什么不肯承认呢?

答案还是谢彦波自己想出来的:

“因为‘他们’都是神仙,本来就是想要那个结果、有另外的目的在,就是让神仙的力量更加摆脱严密逻辑?如果有个人本事特别大,硬是算出来很多东西都不对,那么神仙们就不能为所欲为了,所以就不高兴了。”

后来面对采访时,记者问多了,谢彦波一时转不过弯来,突然就暴躁起来,说了一句:

“我本来就不该来这个(少年)班的!”

是啊,如果他能按部就班地学习,就不会顶着这么多光环,没有这么多光环,也就不会为了维护这个光环,而执拗于自己的“失败”。

也正因为自己的“失败”,让他不能接受,试图找出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最终还找到了:

“我以前不相信有神仙,现在信了。早知道学问只能神仙搞,我就不会那么认真。”

再到后来,他甚至怀疑整个科学都是神仙们编的,并试图从这些科学体系中查找漏洞,以证明自己的结论。

谢彦波也跟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平时没啥特殊爱好,爱下围棋,然后就是做题目了。上课的时候,有时候会上到一半,自己边回头边笑,给人一种匪夷所思,似蒙娜丽莎笑容的感觉。

谢彦波被当精神病的曾经少年天才(天才变疯子)(10)

十、

有学生说他神经病了,说他成了“傻子”,也有同学评价他的笑:

“‘谢神童(谢彦波)’只是在想:你们都是CHUN货。这样一想,他就忍不住笑起来了。"

就这样,原本有机会摘到诺贝尔奖的神童谢彦波,就这样从天才,变成了“傻子”,当然,这个“傻子”是带引号的,并非是说他傻,或许在他的世界中,这个世界就是神仙们创造的。就像同学们称呼他是“牛B顿”一样,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多少科学家最终沉迷于神学不能自拔?

因为太过聪明,他总是能从一些毫无关联的事情上,总结出一套规律来。

比如有一天,他在运行电脑时,发生了系统运算错误,这件事本来只有他知道。可是在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就有个人看出来了,他冲着谢彦波走过来,然后向路边吐了一口痰,以此来谴责他。

或许,这就是他心目中的神学吧,毕竟电脑运算错误,跟那个吐痰的人,是毫无关联的!

当然,我们也没见过神,谁又能证明,他是错的呢?

神童的陨落,也并非谢彦波一家,还有前面提到的宁铂,他可是“第一神童”。也正是这个帽子给了他太多压力,就像当年的刘翔一样,明明后来的比赛已经无法坚持了,还是被迫站到了起跑线上。

这一点宁铂要懦弱得多,他三次报考研究生,却三次在最后关头以各种理由放弃了,因为害怕失败,让他不敢再去尝试。

赞美有时候是美好的,有时候却是带着蜂蜜的刺,尝到了它的甜,也得提防它的刺。这条理论,同样适用于目前活跃在各大平台上的网红,享受赞美的同时,也得提防刺啊!

谢彦波被当精神病的曾经少年天才(天才变疯子)(11)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常人来讲,他们都是优秀的,只要心态放好,也算是一种幸福。

我叫杨角风,今天借高考的话题,分享一下神童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喜欢的话,以后可以多发些,别忘了点关注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