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简介(精神文明创建滨海新区大港第六小学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纪实)

来源:【津滨海客户端】

津滨海讯(记者 窦永滨 哈喆 通讯员 何英帜 刘燕营 摄影报道)“‘百善孝为先,百行德为首。’我们大港六小就是以“孝敬教育”为德育特色,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外延。培养教育学生对家庭负责、对个人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谈起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大港第六小学的德育校长薛士华这样对记者说。通过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如今在大港第六小学,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认知孝敬,在活动中践行孝敬,在体验中感悟孝敬,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正能量,树立家风道德榜样,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

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简介(精神文明创建滨海新区大港第六小学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纪实)(1)

创新教育模式 深化“孝道”内涵 学习优良家风

走进大港第六小学,记者在教学楼一层看到了“对家庭负责,孝敬父母”为主题“孝敬廊”,从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精选内容,进行改编,在满足少儿听故事愿望的同时感受名人家风家训故事,传达了“孝道”文化。

在这里,几乎每位学生都接受过“六个一”的教育,即每天向父母问一次好、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每天想一下父母在干什么、每周和父母说一次知心话或写一篇孝敬日记、每月替父母当一天家、每学期算一次自己的开支账。通过常态化的“六个一”教育,让学生们体会家长的辛苦付出,从而引导学生们孝敬父母,热爱家庭。

“我们学校的‘孝道’文化教育在总体设计上力求遵循教育规律,同时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特点。”大港第六小学大队辅导员刘燕营这样介绍起自己理解的“孝道”教育。坚持分年段开展活动,从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是大港第六小学坚持的教育方向。低年级教育重点是听从长辈的教导、用文明礼貌用语、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与训练。高年级学生的教育重点就放在帮助长辈做事、立志感恩家庭、回报社会等方面。以此为基础,大港第六小学分别在一二年级,开展了线上观看“家训家风家谱电子展厅”活动,促进学生初步感受中华“孝道”文化;在三四年级,开展“讲解名字故事 感恩父母深情”故事会活动,通过讲述名字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深切体会父母的关爱与期待,引导学生积极和父母沟通,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五六年级,为了让学生感知自己的家风、家训,从中汲取力量,使优良家风代代传承,开展了撰写“我的家风故事”活动等。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一不体现了丰盈“孝道”内涵。学校以中国传统节日和特殊纪念日为契机,引领学生过好清明节、重阳节、春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同步开展“感念师恩”“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我们的节日·欢欢喜喜过大年”等活动,教育学生从感恩父母,尊重师长、亲友,进而延伸到对幸福生活的珍惜、对优良家风家训的敬重、对美丽家乡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敬仰。

大港第六小学还定期组织开展“我帮父母做件事”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家庭劳动实践、完成父母一个微心愿等方式,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爱、回报爱。引导家长与孩子开展同读一本书、同看一部电影、同拍一组照片等亲子交流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家风经典、传统家风、家训、家规更加体现科学化、时代化和多样化。在各项活动中,父母与孩子平等沟通、言传身教,让“孝道”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并且内化于心,扩大了影响力,增强教育效果。

明确教育目标 拓展“孝道”文化 感知优良家风

“我们学校的‘孝道’文化要引导学生从孝父母拓展到敬长辈、爱他人、爱集体、爱家庭、爱人民、爱祖国,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说起学校“孝道”文化要达到的效果,大港第六小学德育主任何英帜这样回答到。

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社会的组成单位,唯有家庭和谐才可以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学校结合每个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觉感知优良家风。

通过“孝道”文化和家风教育,大港第六小学将实现学生生活自立,让父母省心;遵纪守法,让父母放心;学习勤奋,让父母称心;明理懂事,让父母顺心;积极进取,让父母舒心;报效社会,让父母有自豪之心的“六心”教育总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设立了不同阶段的小目标。一、二年级教育学生从听父母的话做起,学会自理;在校听老师的话,遵规守纪,尊敬老师。三、四年级教育学生知荣辱、辨是非,友爱同学,打造和谐人际关系。五、六年级引导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参与家庭、学校、社区建设,在实践中感受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报效社会的责任感。

开展德育科研 总结教育成果 弘扬优良家风

本着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的原则,大港第六小学全体教师开展了“孝敬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市级课题实验,并于2010年顺利结题。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校本教材《孝敬教育品行训练》。并先后编辑了《学生优秀孝敬日记》《教师孝敬教育优秀论文》《教师孝敬教育个案、反思》《家长感言》等多部集册,展示了不同阶段“孝敬”教育成果。老师们还通过搜集学生中的典型事例,编写《新二十四孝故事》,使孝敬教育更具真实性,更富时代特点,让学生感知“孝道”人物就在自己身边。

利用网络,学校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家庭教育倡议书,从培养孩子思想品德(“孝道”文化)、行为习惯、树立良好家风等方面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定期组织开展家校讲堂活动,德育校长以直播的方式为广大家长提供系统性的关于学生发展、优良家风、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指导与咨询,积极传播科学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探索多方评价,激发参与热情,传承优良家风

形式多样的活动是教育的良好载体,为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大港第六小学开展了“七彩之星”四维评价活动,通过自我评价,帮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内化礼仪规范。通过学生互评,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友好、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让被评价者愉快地接纳和认同评价的结果。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优良家风系列教育,感化了学生的心灵,规范了学生日常行为,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教育学生进而触动了家长的思想,加强了家校联系,增强了教育效果,有助于优秀家风的形成和传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活动,使学校孝敬教育辐射面更加广泛,培养了学生大爱思想,创设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大港第六小学校长常喜珍表示:“大港第六小学将不断提升科研强度,丰富教育内容,毫不松懈,创新延伸孝敬教育,通过‘孝敬’教育,抓学生们的爱心培养,把学生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扩展到爱他人、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

本文来自【津滨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