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老街明清古建筑群(古城印象古建奇珍)

慈云阁坐落于定兴县城内,据《定兴县志》载,慈云阁原名大悲阁,其始建年代不详,以阁内大悲佛铜像而得名,后毁于战乱。元大德十年(1306),僧德宝在故址重建此阁,取佛教“视心慈为贵,贵慈如云”,题名慈云阁。明万历年间李尽传重修,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嘉庆二十四年(1819)对阁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仍为元代建筑风格。

古城老街明清古建筑群(古城印象古建奇珍)(1)

慈云阁

慈云阁原为一组建筑群,分前、中、后三部分,即前后山门、画廊、香亭、东西配殿,阁后还矗立一根高耸的桅杆,整个造型为一座船形殿宇建筑。现前后两部分被毁,惟存中间慈云阁。阁平面近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42平方米,二层楼阁式,重檐歇山布瓦顶,通高13.3米。构架及做法均很有特点,内外檐柱相距很近,均包于墙体之内。屋架只有东西两壁,都是利用下平榑平梁,载于山面上檐昂尾上,四隅施垂柱及抹角梁。上檐斗拱五铺作双下昂,其中上昂为真昂。下檐四铺作。两层檐顶上都蹲踞鸱吻和脊兽,檐角悬挂风铎。慈云阁为元代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中国古代建筑从宋代风格向明清风格过渡的最好例证。

如今为保护这一文物,四周围以铁栅栏,行人不能进。南面方格窗式的门紧闭。阁正中原来的佛像前有一口深水井,相传这口井为定兴县“四不见”之一,即“有井不见井”。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赋诗咏慈云阁:“阁敞中央峻,寒鸦候鸟过。楼台衔日月,钟磬杂歌声。”1996年12月,慈云阁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