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只羊下锅方法(餐饮知识-烹羊技法大全)

擦亮眼睛选羊肉

整只羊下锅方法(餐饮知识-烹羊技法大全)(1)

绵羊肉和山羊肉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鉴别:

1.绵羊肉比山羊肉脂肪含量高,绵羊肉黏手,山羊肉发散,不黏手。

2.看肉上沾的毛,绵羊毛卷曲,山羊毛硬直。

3.绵羊肉肉质坚实,颜色暗红,肉纤维细短,肌间很少夹杂脂肪。山羊肉的色泽较绵羊肉浅,呈较淡的暗红,纤维粗长,皮下很少有脂肪,腹部的脂肪较多。

4.绵羊的肋骨窄而短,山羊的宽而长。

5.用手按羊肉,绵羊肉质坚实,富有弹性,山羊肉质松软,弹性较差。

6.从口感上说,绵羊肉比山羊肉更细腻可口,西北绵羊肉及脂肪有非常轻微的膻味,而山羊肉及脂肪有明显的膻味。这是由于山羊肉脂肪中含有一种叫4-甲基辛酸的脂肪酸,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膻味。

7.涮肉时,将绵羊肉切成薄片,放到开水里,形状不变,舒展自如,而山羊肉片立即卷缩成团。

西北三大绵羊

蒙古绵羊

蒙古绵羊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古老的粗毛脂尾绵羊品种,原产于蒙古高原,是我国数量最多的绵羊品种之一。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绵羊的体型、外貌有很大差别,从东北向西南,绵羊体格和体重由大变小。

生长在蒙古高原的绵羊,体表被毛多为全白色,头、颈、四肢为黑色或褐色。锡林格勒盟苏尼特左旗成年公羊平均体重80千克以上,母羊60千克以上。乌兰察布盟的公羊、母羊分别为49千克和38千克左右。阿拉善盟的则为47千克和32千克左右。蒙古羊产肉性能较好,成年羊满膘时屠宰率可达47%—52%,净肉率35%以上。当年羊5—7个月龄屠宰,胴体重可达6.5—9千克,屠宰率为40%以上。

蒙古绵羊耐粗饲,适应性强,具有突出的抓膘能力,冬季可扒雪吃草,抗病力强,饲养成本低。

宁夏滩羊

滩羊是蒙古羊的一个分支,是我国著名的裘皮用绵羊,集中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养殖区内(以贺兰农垦牛羊肉基地、盐池滩羊养殖基地最为著名,其中盐池滩羊更是驰名中外)。

滩羊的羔羊皮是世界著名的裘皮之一,为了获取优质二毛皮,一般羔羊出生30天,体重达到3-5千克时即被宰杀。未被宰杀的公羊则多在生长40天后被骟掉,长成绵羯羊。在自然放牧的条件下,生长周期为1年,体重可达51-60千克,母羊体重可达41-50千克。没有被骟过的公羊俗称“臊货”,多用作种羊,很少肉用。实际上,绵羯羊生长6-7个月,母羊生长7-8个月就是成羊了。

新疆细毛羊

新疆细毛羊是以高加索美利奴和泊列考斯美利奴两个细毛羊为父本,以哈萨克和蒙古种粗毛羊为母本,经过复杂的杂交选种选配而成的杂交绵羊,主要产于新疆北部和天山南北坡一带,是毛肉兼用的杂交绵羊。

新疆有牧草丰美的天然草原,羊以散养为主,食用天然草料,羊肉质量非常好。

新疆细毛羊的产肉性能很好,生长了两年半左右的羯羊宰前体重能达到65.6千克,屠宰率46.8%。

羊肉不膻 源于“活体调味”

西北地区的绵羊肉质细嫩,不膻不臊,究其根源,得益于其生长地的环境和所食食物。

羊肉之所以有膻味,是因为羊肉脂肪中含有一种挥发性脂肪酸。羊所食的食物中,“精料”越多,形成的这种脂肪酸越多,产生的膻味也就越大。

我国西北地区有广袤的草原,草原上有数不清的甘草、沙葱、野苜蓿、莎草、苦豆、地椒叶、盐蒿、柠条根等,这些草料有的本身就是中草药,或多数有较好的祛膻作用,例如“地椒叶”,本身就有类似于花椒、孜然的味道,当地农家在炖羊肉时也当作调料使用。羊食用这些草料,吸收其中的营养,产生膻味的脂肪酸被分解,相当于在生长期间,已经完成了的祛腥过程,有“活体调味”之说。

此外,草原上的水源,大部分来源于冰雪融水,水中含有丰富的碳酸盐、硫酸盐,水质偏碱性,矿化度较高,绵羊饮用这样的水,肉质自然而然变得细嫩、不臊、不膻。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在其他地区养殖的绵羊即使品种相同,也往往有很大的膻味。

西北出产的绵羯羊屠宰率约为45%,成母羊的屠宰率约40%,羔羊的屠宰率在50%左右。羔羊个体较小,肉质鲜嫩,分割也较为简单,多用来清蒸、清炖。成羊胴体较大,分割复杂,因此,下面以成年绵羯羊为例,详细介绍。

基于各少数民族的独特饮食习惯和民族风俗,尤其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较大的专业羊肉制品生产企业都严格按照清真规格生产,并达到出口阿拉伯国家的水准。

在专业羊肉生产厂中,都有一套专门的生产分割技术,步骤繁杂,一般分为14步:检验检疫→宰杀→加工成羊胴体→排酸→冲洗→干燥→分割→分类→消毒→包装→消毒→冷冻→冷藏→运输。

为了便于厨师朋友了解绵羊的分割,和各个部位的用途,我们以绵羊肉的“嫩度”为标准,进行了分类整理。其中每颗星代表绵羊肉的一个嫩度层级,以★★★★★嫩度最高,★嫩度最低。

羊肉部分

嫩度★★★★★

这类绵羊肉肉质细嫩,适宜切成丝、片等,用来爆、炒、熘、汆、涮。

1.上脑

整只羊下锅方法(餐饮知识-烹羊技法大全)(2)

位于羊脖后侧、脊骨两侧、肋条前。

2.双脊

整只羊下锅方法(餐饮知识-烹羊技法大全)(3)

由外脊、里脊组成,平常多区别使用。

里脊又称小里脊,位于肩椎骨的内侧,是紧靠脊椎骨的一块小长条肌肉。里脊外部被一层筋膜包裹,形如竹笋,纤维细长,是羊身上最鲜嫩的两条瘦肉。

外脊又称扁担肉,也称通脊、纽约克,位于脊椎骨外部,呈长条形,形如扁担,肉质细嫩,纤维呈斜形,除了外面有一层皮带筋外,筋膜较少,仅次于里脊。

3.黄瓜条

整只羊下锅方法(餐饮知识-烹羊技法大全)(4)

肉色淡红,形如两根相连的黄瓜,一条直纤维,肉质细嫩,另一条稍有肥肉,肉质细嫩,可以与里脊肉相媲美。

4.羊白板

位于羊后腿部位,与黄瓜条相连,肉质可以与其相媲美。

5.仔盖

位于后腿部位,与羊白板相连,纤维细紧,外有三层夹筋,肉质瘦而嫩。

嫩度★★★★

这类绵羊肉较里脊肉质稍老,但质量仍属上乘,适合制作炒、熘、汆、涮等类的菜肴。

6.三岔

也称大三叉、一头沉,位于羊尾根前端,外脊末尾,即臀尖。其表面有一层脂肪,纤维较细,肉质坚实,肥瘦各半,去筋膜后都是嫩肉,可代替里脊肉,切成丁、片、丝等小型原料。

7.磨裆

位于臀尖下端,后腿上端,两后腿相磨处,呈碗状,外纤维纵横不一,有脂肪包裹,肉质粗而松,肥多瘦少,边上稍有薄筋。

嫩度★★★

这类绵羊肉肉质处于中等,一般多切成比较大的块或条等,既能用来蒸、烤、烧、炸,还能用来扒、焖、烤、煮、酱等,用途最为广泛。

8.羊脖

又名颈肉,肉质较细,筋较多,韧性大,所含的血水比较多,制作时要注意泡水10小时以上,以保证色泽洁白。

9.前胸

又称羊胸口肉,前腿去掉前腱子的部分,一般脂肪与肌肉各占一半,肉中无筋。

10.胸脯

位于羊前胸部位,形似海带,肉质肥多瘦少,肉中没有筋膜,肉质较脆。

11.羊肩

又名羊哈利巴,位于前腿与上脑之间,肉质较老,筋肉相连。

12.羊排

整只羊下锅方法(餐饮知识-烹羊技法大全)(5)

又称羊肋骨,包括脊骨和左右对称的19对排条。羊排外部的板形肉外敷一层薄膜,肥瘦相间,排条之间的肉膘肥肉厚。

在实际应用中,羊排的分割比较细致,可根据排条的数量、长度、加工程度分为七骨排、骨排、中排、胸脯羊排、蝴蝶排、法式羊排等。

市场上销售的A排、AA排、B排,是根据羊排的精度制定的,AA排最好,单品重800-1300克,A排次之,单品低于800克,B排最差,单品重2-3千克。

13.腰窝

俗称五花,位于腹部肋骨后面的近腰处,肥瘦相间,中间夹有3层筋膜,肉质老。其中,腰窝中的板油叫腰窝油。

14.羊腩

位于腹部,肥瘦分层,肉质较老。

15.羊背

羊的背部,自羊脖向下数9对排条,肉质较老,肥瘦相间。

嫩度★★

这类绵羊肉相对而言肉质较老,适合用煮、烧、酱、炖等较长时间的烹调方法成菜,也用来制馅。

16.腱子肉

位于羊前后腿部,分为前腱子、后腱子、内腱子(又称窝腱子),前、后腱子肉即平时说的“小腿肉”,内腱子则是指后腿上部的肉。前、后腱子肉中有筋,筋间夹肉,肉质较脆,纤维较多,有一定的韧性。

嫩度★

17.羊蹄

整只羊下锅方法(餐饮知识-烹羊技法大全)(6)

羊蹄下端分为两瓣,皮较厚,肉少筋多,富含胶质,适合制作酱、烧、炖、煮、扒等菜肴。选择羊蹄时最好选择前蹄,因为后蹄腥臊为较重,不太适合做菜。羊蹄比较干瘪,烹调后要离火浸泡12小时以上,以保证羊蹄吸足汤汁,使口感更好。(羊蹄祛腥、处理方法,详见后文)

其他

18.羊头

包括羊脸、羊脑、羊耳、羊眼等部分,详见后文介绍。

19.羊尾

又称羊肥,绵羊尾部脂肪非常肥厚,多用来炼制羊油,制作羊油辣子。制作菜肴时可把羊尾片成片或细条,包裹上一些瘦肉或其他原料,再用炸、烧、烤等技法加工成菜。

羊杂部分

1.羊脑

形状为半球形,多皱褶,白色的组织被筋膜间隔。羊脑口味软嫩,适宜用蒸、烩、烧、煮、拌等方法制作菜肴。

2.羊脸

羊头的主要部分,胶质含量较高,一般用较长时间的烹调技法加工成菜,如烧、炖、焖、扒等。

3.羊眼

羊眼富有弹性,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适于爆、炒、熘、烤、卤、酱等多种技法。

4.羊舌

羊舌外附一层薄膜,富有弹性,既可用爆、炒等技法加工成菜,也可用卤、酱、扒、炖等技法烹制。

5.脊髓

位于脊骨中,有皮膜包裹,呈青白色,嫩如豆腐,用于烩、烧、汆等。

6.羊心

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外面包有一层薄膜,是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原料,可做成多种特色菜肴,一般常用爆、炒、熘等技法制作。

7.羊肝

呈红褐色或深紫红色,有弹性,质地细嫩,可用酱、卤等方法制作冷菜;用爆、炒、烧、烹、炸等方法制作热菜;还可与谷类、蔬菜等熬制成汤、粥食用。

8.羊肺

呈鲜红色或粉红色,有弹性,无异味,质地软柔,可用酱、爆、炒、煮、烧等方法烹调。

9.羊肚

羊胃,表面包有一层网膜,比较光滑,富有弹性,内部有纵横交错的粗纤维,可用炝、炒、爆、烧、烩等方法制作菜肴。

10.羊肠

羊肠富有弹性,表面光滑。一般可用烧、酱、炸、烩等方法烹制菜肴,还可以充当灌肠的外皮。

11.羊腰

羊腰即羊的肾脏,位于羊的腰腹部。羊腰肉质细嫩,适合制作爆炒菜、烧烤菜,也常用来做汤、粥等。制作羊腰菜时,要先去腰骚,去掉羊腰的异味(把羊腰从中间切开,撕去白膜,切下羊腰中间的白色经络)。

12.羊鞭

即肾鞭,质地坚韧,可用于炖、焖等。

13.羊肾

俗称羊宝,是雄绵羊的睾丸,形如鸭蛋,外部包有一层薄膜,富有弹性,肉质细嫩,适用于爆、炒、汆、烤等时间短的烹调方法。

14.奶脯 母羊的奶脯,色白,质软带脆,肉中带“沙粒”,含有白浆,与肥羊肉的口味相似,可用于酱、爆等。

羊肉浆制4配方

部位不同的羊肉在烹调时应采取不同的腌制方法,并配合不同的食品致嫩剂,以达到口感滑嫩的效果,日常中做炒菜用的羊肉多取外脊、里脊和后腿肉,常加工成片、丁、丝等形状。

羊里脊丁浆制 里脊肉500克洗净,切1厘米见方的丁,放入清水中洗去血水,捞出沥干水,用毛巾将水吸净,加入陈村枧水10克、盐6克、白糖5克、老抽5克,拌匀后冷藏1小时左右,加入150克清水,边搅拌边加入,搅拌至羊肉起粘性,加入鸡蛋1只拌匀,随后加入生粉15克拌匀,放入食用油150克调匀,用保鲜膜封好冷藏,随时取用。

友情提示:在加入枧水时,要把枧水加入清水稀释后加入,以防止致嫩程度不匀。

羊里脊丝浆制 里脊肉500克洗净,切三号丝,放入清水中洗去血水,捞出沥去水分,用毛巾将水吸去后,加入食粉8克、嫩肉粉3克、盐6克、味精10克、白糖3克、玫瑰露酒20克,拌匀后冷藏20分钟.取清水200克,用双手从盆边往盆底反复调拌,边拌边加入清水,拌至羊肉丝起粘性后,放入生粉50克拌匀,加入打散的鸡蛋50克调匀,使蛋液均匀地裹在肉丝的表面,然后加入食用油150克调匀,用保鲜膜封好即可使用。

友情提示:在加入嫩肉粉和食粉之前,嫩肉粉和食粉应先用清水融化,然后再加入原料中拌匀。

羊后腿肉片浆制 剔去筋膜的羊后腿肉500克,洗净后切片,洗去血水后沥去水,用毛巾吸去多余的水分,加入食粉10克、嫩肉粉3克、盐6克、味精15克、白糖3克、老抽5克、玫瑰露酒50克、白胡椒粉2克,拌匀后冷藏40分钟左右。取清水150克,边搅打边加入,直至水分被肉片吸收,加入鸡蛋2只拌匀后放入生粉40克拌匀,加入食用油调匀,用保鲜膜封好后,随用随取,能保存较长时间。

友情提示:食粉和嫩肉粉在加入前应用清水融化。

羊后腿肉丁浆制 羊后腿肉500克,剔去大的筋膜,切成不规则的块,洗净血水、沥去水分后,用毛巾吸去多余的水分,放入盆中,加入盐15克、胡椒粉3克、小茴香3克、孜然粉8克、洋葱末20克、花椒粉2克、辣椒粉10克、食粉10克,嫩肉粉5克、高度白酒10克、揉搓均匀后冷藏1小时左右,取清水100克,分三次加入,搅拌至羊肉块起粘性后,加入鸡蛋1只、淀粉15克拌匀,即可串在竹签上烤制。

特别提示

因为地域不同,各地对于羔羊的界定点也不一样。在内蒙古和新疆,凡是从出生到宰杀,生长时间在35天到1年的绵羊,都可称之为“羔羊”。出生35天以内的,叫做“乳羊”。在宁夏,为了获取滩羊皮(二毛皮),小羊出生35-40天后即被宰杀,此时的羊被称为“羔羊”,春天出生的小羊,被称为“春羔”,生长到秋季,通常称为“密齿羊”;秋天出生的小羊,到第二年春天,也成长了七八个月,但肉质没有春羔好,通常称为“羔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