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走出

前几天,在路上遇到一个从外地打工回来的老同学廖哥。嘘寒问暖之后,我们聊到了孩子。说起自己的孩子,廖哥就头疼。他提到了一个问题。廖哥有个儿子叫君君,是个非常自我的孩子。因为长期在外工作,很少回来。家里的爷爷奶奶很宠她,总是顺着她的意愿,满足他的各种要求。有时,稍有不满意,君君就会对他的奶奶发脾气。在外面和其他小朋友玩游戏时,经常会抢同伴的玩具。导致有其他的家长向爷爷奶奶讨要说法。最后也只能以君君还小,以后会严加管教搪塞过去。

君君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最初认识都是从自我出发,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因此,孩子们之间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这样的情况。

如何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走出(1)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幼儿期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大多数孩子在3-6岁之间处于“自我中心期”。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就是分不清你我他的真正内涵。他们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事物,日常行为和想法往往受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影响,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比如孩子看到别人的玩具,就拿起来说:“我的。”其实他真正的意思是“我喜欢”,这是孩子发展的正常现象,是孩子早期自我意识的必经阶段。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除了先天因素,还有一些人为因素。很多有自我中心倾向的孩子是从小被父母惯出来的。他们一出生就被捧为“小王子”“小公主”,对于孩子的要求也是一概答应照办,生怕他们受一点委屈。殊不知,家长的这种做法恰恰助长了孩子的自我中心倾向。

如何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走出(2)

家长应该尽早对孩子进行“心中有他人”的品德教育

如果家长不注意引导教育,溺爱和娇惯孩子,那么就会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他长大后很容易形成自私自利、不体谅别人的不良性格。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尽早对孩子进行“心中有他人”的品德教育。

该怎么做呢?

1.转移家人的注意力

家人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这样容易把孩子惯坏。溺爱会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让孩子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家里每个人自然都以自己为中心,满足他的一切要求。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和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人。这样才能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

2.用同理心为他人着想

换位思考就是引导孩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认识、理解、同情他人,促进孩子从“自我”走向“他人”,为他人着想。

3.教孩子分享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在生活中多创造分享的机会,让孩子把东西分给家人或小朋友,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其次,通过创造分享后的幸福感来鼓励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4.让孩子们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

父母不应该勉强“使唤”孩子,而应该给孩子更多“服务他人”的机会。比如父母下班的时候,倒一杯水;做饭;洗脚洗澡,帮忙拿鞋子和毛巾等。孩子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和回报父母。此外,鼓励孩子帮助同学和邻居做好事,让他们在别人的赞美中感受到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5.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过度保护和封闭孩子,会让孩子失去与人交流的机会,也会让孩子失去认识他人价值的机会。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会感受到团队的意义,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从而走出自己的圈子。

如何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走出(3)

鼓励孩子学会分享

孩子有“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行为。要读懂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孩子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