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济复苏面临哪些困境 在西方经济未陷入全面衰退前

有人建议当前中国应该立马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给经济打强心针,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外国经济复苏面临哪些困境 在西方经济未陷入全面衰退前?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外国经济复苏面临哪些困境 在西方经济未陷入全面衰退前

外国经济复苏面临哪些困境 在西方经济未陷入全面衰退前

有人建议当前中国应该立马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给经济打强心针。

当前中国经济像是一个久病初愈的病人,而不是一个病危的病人,当前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潮。对于一个久病初愈的病人来说,需要的是调养身体,并不适合注射强心剂、兴奋剂。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不到万不得已,还是要慎重实施。

疫情困扰了中国经济三年,去年的情况好一些,前年和今年的情况都很差,但是也并不是特别差,毕竟前年和今年都是保持了正增长的。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生产和消费造成了巨大冲击。前年我国经济经历了历时两三个月的全面封控,全面封控措施对生产和消费都造成了巨大冲击,对生产的冲击可能还要更大一些,不过解除封控之后生产的恢复很快,消费的恢复要滞后一些。前年,在解除全面封控措施后,我国经济实现了V型复苏。2020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基本上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一直到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季度增长率都与疫情前的趋势比较接近。

今年第二季度,疫情的大规模反弹又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3月30日,上海采取全域静态管理,三个月后才完全解封。今年第二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几乎降至为零,第三季度出现恢复性增长,第四季度又受到了疫情的强烈冲击。

今年疫情对消费造成的冲击要远大于对生产造成的冲击。今年除了上海等少数地区外,大规模停工停产的现象并没有出现。但是许多地区疫情防控措施的加码,还是带来了许多限制消费的场景,疫情的防控也影响了许多人的收入增长,因而对消费需求的增长产生了较大压抑。

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其中将着力扩大内需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这是十分正确的决策。

在疫情发生以前,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在疫情以前的几年,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在60%左右。

疫情虽然给消费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是我国消费增长的潜力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2020年,在受到疫情的短期冲击后,在并没有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情况下,消费的增长也很快就恢复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

今年,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所持续的时间虽然更长一些,对消费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消费的恢复可能会更缓慢一些,消费恢复的进程可能会更曲折一些,但是我国消费增长的潜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长期以来,实际工资的高速增长是支撑我国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2008年以来,我国的实际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上保持了同步。2008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长了两倍多,我国的实际工资水平也提高了两倍多。疫情的冲击,对我国工资增长的潜力并没有造成明显削弱。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比上年增加9458元,名义增长9.7%,与2012年的46769元相比,增加超过一倍。

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884元,比上年增加5157元,名义增长8.9%,与2012年的28752元相比,同样翻了一倍多。

通过国际比较可以发现,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工资的增长。长期以来中国的实际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能够基本保持同步,还是比较不错的。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底层的工资增长基本上陷入了停滞,美国底层的工资增长停滞了四十年,日本的平均实际工资增长停滞了三十年,近十五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日本、英国和意大利的实际工资是负增长的。

随着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我国工资增长的潜力还将进一步加强,对消费增长的支撑作用也将进一步加强。

随着疫情放开后感染高峰的快速过去,诸多限制消费的场景都将不复存在,消费会逐渐增长,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增长会逐渐恢复,生产会因此得到进一步恢复,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增长也会逐渐恢复,收入增长的恢复这又会促进消费的恢复。

我国工资增长的潜力没有被削弱,占社会人口多数的普通劳动群体的收入增长潜力没有被削弱,对消费恢复的前景就无需太过于担忧。

中国经济只是在疫情阴影下呆的时间太长了,并没有到病危的地步,当前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

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对于“久病初愈”,正从疫情阴影中走出的中国经济来说,可能并不适宜。

一,当前中国经济需要恢复性增长,刺激力度过大可能会经济带来新的冲击。

在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潮的情况下,在许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正处于恢复的时期,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不管是刺激投资也好还是刺激消费也好,都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新的冲击。

在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潮的情况下,在许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正处于恢复的时期,大力度刺激投资,可能会使劳动力出现严重短缺,给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恢复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在许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正处于恢复的时期,大力度刺激消费,可能会造成供给相对严重短缺,引发高通胀。一旦引发了高通胀,刺激消费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高通胀会使民众的收入和储蓄出现大幅缩水。

二,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会给政府财政带来很大压力,会产生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会使后续政策空间严重受限,对长期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三,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也并不适合我国立即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当前西方国家经济暂时还未陷入全面衰退,此时如果中国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国际投机资本肯定会借机大幅抬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这会对我国经济形成很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2023年,西方国家经济肯定要比2022年要更糟糕,2023年西方国家内在经济矛盾可能将会全面爆发。

在疫情发生以前,西方国家经济就长期面临的需求严重不足的矛盾,因而长期面临低通胀、低增长困境难以摆脱。疫情发生以后,主要缘于供给受到冲击,西方国家出现了持续高通胀,各大央行不得不连续大幅加息。加息对供给和需求都会造成打击,西方国家经济需求不足的矛盾将会更进一步加剧,衰退将很难避免。一旦西方国家经济陷入衰退,长期大规模货币刺激所催生起来的债务泡沫和资产价格泡沫可能会破灭,甚至有可能因此引发金融危机。

一旦西方国家内在经济矛盾全面爆发,对我国的外需肯定会造成严重冲击。此时我国再实施适当规模的刺激计划,一来可以应对外需严重萎缩带来的冲击,二来可以避免被国际投机资本薅羊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