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集团总资产(赵本山危在旦夕的资本迷局)

掌握着三百亿资本帝国,两亿八的飞机随便买,平时从不露脸,但自己的女儿随手开个直播就能每分钟吸金3万元,看到这里你的眼前可能已经浮现出了一位西装革履的商业大鳄,不过提起这位大佬,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仍然是一个个穿棉袄的农民形象,他就是赵本山,很多人对他诠释的小人物们依旧印象深刻,却很少有人能够把他和那个在三百亿资本帝国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老板联系起来,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赵本山集团总资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赵本山集团总资产(赵本山危在旦夕的资本迷局)

赵本山集团总资产

掌握着三百亿资本帝国,两亿八的飞机随便买,平时从不露脸,但自己的女儿随手开个直播就能每分钟吸金3万元,看到这里你的眼前可能已经浮现出了一位西装革履的商业大鳄,不过提起这位大佬,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仍然是一个个穿棉袄的农民形象,他就是赵本山,很多人对他诠释的小人物们依旧印象深刻,却很少有人能够把他和那个在三百亿资本帝国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老板联系起来。

如果不是最近旗下的子公司因为被列入严重失信企业等原因注销清算,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赵本山背后的资本帝国可能仍然隐没在水面之下,并不为大众所知。一个传奇演员是如何经营,才拥有如今的资本帝国的?赵本山又为何被曝出旗下企业注销,他的企业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一直闷声发大财的商人赵本山。

和大部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资本宠儿不同,命运一开始就给赵本山发了一手烂牌,六岁时赵本山的母亲病逝,父亲离家远走,留下他和眼瞎的二叔相依为命。从六岁开始他就苦练二人转基本功,最终在17岁出师进入剧团。长期的打磨让这枚宝玉很快在剧团大放光彩,他凭借和潘长江合作表演的《大观灯》一炮而红,甚至出现了连续表演五六百场、场场爆满的盛况。人怕出名猪怕壮,看赵本山这么火,其他剧团找一群瞎子来闹事,这才有了当初的盲人风波。当然这场闹剧无疾而终。如果说《大观灯》是他成为东北顶流的依仗,那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的《相亲》就是他真正改变命运的敲门砖,而给他春晚十六分钟的初亮相的机会就是姜昆。

当时的春晚可谓群英荟萃,赵本山并不突出,左有陈佩斯,右有赵丽宏,就好比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大家都实力强劲,可最后亮相很少的南帝看着就差那么点意思。不过赵本山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一战成名,却也从此在春晚舞台上扎根,在此后的二十一年里成为了春晚的常客,可以说春晚没有赵本山,老观众都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份名气与实力,就成为了他日后进入商界的最大依仗。因为有着央视背书和庞大的粉丝群体,赵本山做生意的信用和资金无疑得到了保障,因此他在东北的投资颇为顺利。当时的东北是全国工业水平的排头兵,赵本山看准时机,投资了煤炭行业,和许多煤老板一样顺利在风口乘势起飞,开始了经商致富的第一步。

如果他是小说主角,那么这次投资就应该是逆袭翻身的拐点,但天有不测风云,在赵本山37岁那年他突然丧子,这次沉痛的打击险些让赵本山一蹶不振,他命运中的这些痛苦如同暗礁一般,总是在他乘风破浪之时,冷不丁地出现在水中,让他的生活陷入痛苦。如何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赵本山想了三天,最终还是认为,只有强大起来,掌握更多的资源,让生活的船只变成巨轮,才能真正无惧于那些暗礁的袭击。

赵本山的丧子之痛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观众的注意,他们仍然每年期待着春晚上这个给他们带来欢声笑语的艺术家,但赵本山对人生的态度变了。他开始演出一些讽刺剧,例如95年的《牛大叔提干》,97年的《红高粱模特队》,《白云黑土》等等,他的演出渐渐摸到了时代的痛点上。随着东北工业中心的地位不再,煤炭生意愈发艰难,赵本山又开始了商业上的转型,以企业家的身份涉足东北文化产业,他不仅举办了“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吸收优秀演员,还将剧团和剧场的经营相结合,打造了“刘老根”这个金字招牌,他还鼓励自家的演员参演电视剧,再利用电视剧的人气为剧场、剧团吸粉,赵本山的这一套经营模式虽然在今天已经见怪不怪,但在当时绝对是超前的财富密码。

很快,赵本山凭借这一套运作模式,让《刘老根》登上了荧幕,在2003年狠狠爆火了一把,而光是这一个招牌在当时的估值就高达一千万以上。从2007年起,赵本山又先后为刘老根大舞台做了四千多万的投资,事实证明赵本山的眼光确实独到,到了2010年,剧场、影视产业的各项收入之和已经高达两亿,赵本山在当时可以说就是东北文化产业的代名词。

在此期间,赵本山还投资了足球、房地产等生意,他曾经高调宣布加入某东北足球俱乐部并担任董事长,甚至还曾经打算出资一千万为球员的训练提供场地。但实际上赵本山的这次高调投资更多是在给自己打广告,蹭热度,在当时互联网并没有那么发达,微博也是在2013年左右才开始有了热搜玩法,但赵本山那时就懂得借助其他圈子扩张影响力,花最少的钱起到最大的作用,其商业头脑可见一斑,他周围不少朋友都说他的投资方式值得写入教科书。在2007年,凭借一系列精明的商业操作,赵本山在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上排名第22位,身家1300多万,而今天赵本山的财富总量已经成为秘密,但根据专业人士估计,目前赵本山个人的身家至少高达五十亿,更不论他以本山传媒为根据地操作的庞大资本帝国。2010年,赵本山在内娱可谓风头无两,虽然他一直相当低调,但他在东北文化产业中的地位确实独一无二。他甚至把手伸到了号称东北第二故乡的海南,成立了本山传媒海南有限公司,想要把刘老根大舞台的故事在这里讲下去,还一度试图斥13亿巨资修建影视基地。

谁能想到就是这家要做“刘老根大舞台第二”的分公司的注销,成为了赵本山自13年退圈后,再次回到大众视野的新闻。早在2020年,本山传媒的这家分公司就因为多年没有按期公示年报被列入失信企业名单,该公司在今年二月申请了注销。但“本山帝国”的变动真的仅限于此么?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急流勇退的赵本山,就开始面临本山传媒一系列“去本山化”的操作。2014年12月,本山传媒进行了股权变更。成立仅半个月的本山控股有限公司取代赵本山夫妇,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持股60%,持股不到百分之二十赵本山成为最小股东。此前,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更名为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而本山传媒也在股权结构变更后不久改名为辽宁民间艺术团。虽然实际控制力并没有改变,但至少在表面上,赵本山的存在感正在逐渐从他的资本帝国中隐没了。这到底是本人授意下对于企业发展模式的主动改造,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作出的被动选择,一切都还不得而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