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节(80.道德经第八十章)

写在前面的话:感谢这一章给我带来的思考和启发,希望这章不要有太多推荐和展现,因为自己感觉有点对不起读者,都是些文不对题的自言自语和负面呻吟。

导读:全篇分【原文】【译文】【感悟】三部分,约2400字。


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xǐ)。虽有舟舆(yú),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

1.【寡】和“小”在此都作动词用,使国小,使民少。

2.【什伯】十和百,泛指众多。

3.【舆】车

4.【甲兵】战服和兵器。

5.【陈】陈列,引申为使用。

译文

国家小,人民少。即便有十倍百倍于人力的器械却不使用,让人民看重生死而不愿随意迁徙。即便有车有船,也派不上用场无处可去;即便有武器装备,也没必要使用;让人民重新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

(使百姓)觉得饮食甘美、衣服漂亮、居住安适、风俗和乐。

(因为国小)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们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道德经第四十节(80.道德经第八十章)(1)

感悟:

老子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朴素至极的理想之国,而且从本章能看出,他已经返璞归真到无法企及的境界——结绳记事都出来了。

老子如果能穿越到2021年末的当今社会,估计会被现在的超级大国、海陆空交通工具、核弹武器、七星酒店这些东西吓得逃回函谷关吧。

道德经第四十节(80.道德经第八十章)(2)

感悟一:乌托邦和反乌托邦

希腊先哲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写了《理想国》,从此有了“理想国”这个词。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1478-1535)受理想国的启发,又发明了一个新词叫“Utopia”,直译是空想的社会,不知道哪个文字功力极深的翻译家(一说是严复),译成了鼎鼎大名的“乌托邦”。

这个翻译精准完美到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到达了“信达雅”的极致,简直就是天才。

“乌”是子虚乌有的乌,代表空想、不存在;

“托”是心中美好的寄托;

“邦”就是国的意思。

连起来,乌托邦,和原词Utopia的读音几乎一致,三个字的意译水平也到达了极致。

道德经第四十节(80.道德经第八十章)(3)

理解了乌托邦的含义,再说回老子理想中的乌托邦。其实老子,柏拉图,莫尔,他们三人的理想乌托邦都引申为一个心向往之,却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佛教称之为“彼岸”,两个字概括了。

每个人心中的乌托邦是不一样的。

比如莫尔,在他笔下,“乌托邦”是一个虚构的岛国,在那里,社会基础是财产公有制,公民没有私有财产。他在书中这样描写他的乌托邦:

乌托邦自由、民主、博爱,而且无比富有。

它被无数黄金与白银装饰着,每天数以百万吨的出产一种闪闪发光的金属———合金。

它有设备完好的港口及船只,还有能够载人翱翔天空的物体。

乌托邦生产力十分发达,居民每天劳动很少时间即能满足社会需要,每个人轮流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每十年调换一次住房;所有人穿统一的工作服和公民装;在公共餐厅就餐。

没有商品货币关系,每个人都在市场上各取所需,其余时间从事科学、艺术、游戏活动。金银被用来制造便桶溺器。

官吏由秘密投票选举产生,职位不得世袭;——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说实话,我觉得他描述的乌托邦,格局有点小了,用老子的话说,有种过于用力、太过“有为”的感觉。很多事现在已经实现,比如飞行器,但人性却并未改变。莫尔的乌托邦社会资源富裕强大到了取之不尽的程度,大家共产、共用。

我有限的脑容量实在无法想象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这种社会,所以他才叫空想社会主义吧。

但那样就相安无事了吗?未必。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

他又说,住房,服装,饮食人人统一,共享社会资源,倒是和《论语 季氏篇》里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相似,意思是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一个是“均贫”,一个是“均富”,或许强调的就是那个“均”。

但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对平均和公平的标准不同,考虑了人的意识因素吗?老天给了人意识,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悲哀,所以太能折腾。

所以后来又出现了一批“反乌托邦主义”,尤以乔治·奥威尔1948年写就的《1984》为代表。

小说描述了“极权主义的乌托邦”,世界上的国家减少到只剩三个,社会被分为四大部门——富裕部、和平部、仁爱部和真理部,极尽讽刺之能事。

  1. 富裕部使人挨饿
  2. 和平部主管战争
  3. 仁爱部对群众实行严密的思想控制
  4. 真理部负责造谣

凌驾于四部和底层人民之上的,有一个觉得的权力者——老大哥。

我的脑仁想得有点痛.......但是外国文学给我的感觉就是,都太小,都没有“道”大。

道德经第四十节(80.道德经第八十章)(4)

回到《道德经》的世界,为什么我有种在反对本章的思想?

带着隐隐作痛的脑仁回到老子描绘的世界。

桃花源式的生活场景,民风淳朴,自给自足。先进器械、交通工具,甚至文字都可弃之不用,没有战争和杀戮。

人民结绳记事。那统治者或者圣人在干嘛?一起结绳记事?还是继续制作什伯之器,国之利器,以备不时之需?不主动使用,也不主动挑战他国,宁退不进,被动反击,赢了就收工?

那人民都去结绳记事了,谁又来发明制造这些用器?除非全天下所有的“国”“邦”都统一成如此的理想国。否则,但凡,有一国改良了器,又发起了侵略,其他国势必只能被动卷入。

就算所有人都成为了爱因斯坦向往的“地球公民”,没有国家领土的概念,实现了老子说的丰衣足食,不相往来。

那其他星球呢,地球在浩瀚宇宙中只是一颗极其渺小的星球,不知道其他生命体的存在也许只是出于我们的无知。他们可能比我们强,也能比我们弱。

一旦彼此发现了对方,能做到“小球寡民,领球相望,星人至老死,不相往来”吗?

道德经第四十节(80.道德经第八十章)(5)

脑洞开太大了,也许是我想太多,也许是我太狭隘钻了牛角尖。倒数第二章,我竟读了个寂寞,感觉自己前面都白读了。但这肯定不是我最后一遍读《道德经》,余生慢慢体会。

还是感谢这一章给了我如上这些思考和启发,再次‬希望这章不要有太多推荐和展现,因为自己感觉写得‬文不对题‬,有点对不起读者。

如果您读到了这里,衷心感谢您!

感谢阅读|点赞|收藏|分享|评价的朋友

欢迎关注@道心者

每日一章道德经,17点准时更新。明日最终篇八十一章,本系列收官。

写在最后的话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道德经》版本众多,笔者‬作为初学者,先用传世本读一遍,以学习悟道为重,不纠字眼,学下来再说。

译文是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并根据自己理解翻译而成。如有异议,欢迎讨论。

茫茫人海能遇到和自己有同样爱好之人,足矣。

道德经第四十节(80.道德经第八十章)(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