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剃头死舅舅是迷信还是习俗(正月剃头死舅舅)

正月剃头死舅舅是迷信还是习俗(正月剃头死舅舅)(1)

清朝发式变化

每当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前后,平时再冷清的理发店也会爆满,我国男的都会在这段时间去理发,女的也会去修剪、烫染头发。原来按照咱们中国很多地方的习俗,“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剃发是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到了正月,人就不能再理发了,怎么也得熬到正月过去才能开始理发。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习俗;“正月剃头死舅舅”,因此人们为了自己的舅舅,说什么也不会在正月里剃头发。笔者第一次听说这个奇怪的习俗时,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正月里剃头发,舅舅就会死。后来长大了,笔者感觉这个习俗可能是伴随着春节的一个习俗吧,因为儒家传统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正月剃头死舅舅是迷信还是习俗(正月剃头死舅舅)(2)

剃头

后来网络普及了,我搜索“正月剃头死舅舅”,才知道原来这属于误传。这句误传还要追溯到1644年初满清颁布的“剃发令”,这一次的改朝换代较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尤其是对汉族人民来说,是汉族彻底沦陷,文化遭到摧残。虽然南宋被元朝灭亡也是少数民族统治华夏大地,但是蒙古族的统治者并没有强制性的更改汉族人民的文化习俗和传统,特别是发型也没有改成蒙古族样式。而清朝入关后截然相反,为了同化以及更好的统治汉族和蒙古族等各族人民,多尔衮推出“剃发令”。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思想影响更深的汉族人民反对的最为激烈。

正月剃头死舅舅是迷信还是习俗(正月剃头死舅舅)(3)

1644年清朝入关后,下达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强硬命令,要求所有中原男子留“沙壶头”,就是剃掉前额的头发,在脑后扎一条辫子。这引起了南北汉族的强烈抵抗,由此引发了“嘉定三屠”等大屠杀,汉族老百姓反抗剃头的声音此起披伏,可最终还是被满清统治者给镇压下去了。虽然人们被满清屠杀的怕了,暂时屈服于满清高压统治,选择了留头剃发。可内心里还是小小的抗议一下,于是约定每年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并将这个行动定名为“思旧”,意思是“思念明朝的历史”,发出无声的抗议。毕竟人家没说不剃头,只说在正月里不剃,满清统治者拿老百姓们也没办法,还以为汉族春节就是有这么一个风俗习惯,法不责众,慢慢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算是默认了。

正月剃头死舅舅是迷信还是习俗(正月剃头死舅舅)(4)

现代理发

时间长了,流传了几代,人们渐渐地习惯了清朝的统治,对正月不剃头的初始意义也有些淡漠,再加上文化程度不高,以讹传讹,“思旧”的谐音就变成了“死舅”,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其实把“思旧”说成“死舅”,也是间接保护了自己,混淆视听,避免遭到满清统治者报复。

《黄帝内经》中有一段话说:“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从上面这段话,中医强调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不应该人为阻止和破坏新事物的生长。人头上的头发也是一样,整个春天都不应该剃头发,而应该放任其自由生长,这一个月不剃头还好说,整个春天不剃那就太长了。在中医养生上就有春天不适宜剃头发的说法,当时人们为了应对满清剃发令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把《黄帝内经》都给搬出来了。不管怎么说,“正月剃头死舅舅”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正月剃头”和“死舅舅”之间并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

正月剃头死舅舅是迷信还是习俗(正月剃头死舅舅)(5)

所以现代社会正月如有必要,大家自然可以放心理发,但是还得尊重下家里长辈的意见,尤其是有舅舅的,家和万事兴嘛。“正月剃头死舅舅”,我们应该升华为“正月里不理发,是为了思念舅舅”,这样理解既符合《黄帝内经》的养生,又增进了我们与亲朋好友(尤其是舅舅)的感情。我国儒家文化的核心讲的是一种“人伦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不要因为一场“误会”影响了朋友们与舅舅的关系。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