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私生子(欧洲中世纪黑暗之下的法兰西)

腓力四世(法语:Philippe IV le Bel,又译菲利普四世,公元1268年4月28日-1314年11月29日),法兰西国卡佩王朝第十三位国王,在位二十九年(公元1285年—1314年在位)。

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私生子(欧洲中世纪黑暗之下的法兰西)(1)

腓力四世

早年经历

腓力四世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丹枫白露,他的祖父是圣王路易九世,父亲腓力三世,母亲伊莎贝拉王后,他是腓力三世和伊莎贝拉的次子。由于兄长路易早夭,所以腓力四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公元1284年,十六岁的腓力四世迎娶了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使卡佩王朝成功联合了纳瓦拉王国(大约为今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大区至西班牙东北部巴斯克自治区的范围)。

由于纳瓦拉王室是香槟(今法国大东部大区)的世袭领主,此举也导致香槟这一重要封建领地落入王室手中。富庶的香槟、普瓦图、图卢兹的并入,使腓力四世实力大增。此后他致力于夺取位于法国西南部,由英国占有的加斯科涅,和法国北面工商业非常发达的弗兰德尔伯爵领地。

公元1285年,腓力三世驾崩,十七岁的腓力四世正式加冕为法兰西王。

据文献记载,腓力四世有两个外号,一个是“美男子”(法语:Le bel),是因为他容貌俊美、身材颀长;另一个是“铁王”(法语:Le roi de fer),这和他坚强的性格和铁腕的执政手段是分不开的。

其实,腓力四世初登基时,法国的领地狭小,国内大片土地都被诸侯和贵族们割据,各自为政;与此同时,还有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罗马教廷掣肘。

教权与世俗王权的关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而实现中央集权,腓力四世首先向罗马教廷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这里稍微交代一下中世纪西欧的罗马教廷。

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私生子(欧洲中世纪黑暗之下的法兰西)(2)

罗马教皇正在为君主加冕

与我国古代君王政治中讲究的“君权天授”有所不同,毕竟所谓的“受命于天”是一个抽象的宗法观念,这个“天”并非是物化或人格化的存在。就比方说皇帝初登基时需要祭祀天地、宗庙,改国号、年号和大赦天下等等一系列事宜,就是要以此来告知上天、感谢上天,是为了证明自己所得政权的合法性,自己是天命之选的皇帝。所谓“天授”,更多的是一种赋予、辅佐于君主的政治思想,而绝非凌驾于其上。儒、释、道等宗教在我国古代地位那么崇高,也没说哪个能够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对吧。

而中世纪的欧洲讲究的“君权神授”就有点不一样了,“君权神授”被人格化,教皇代表着上帝。最初的罗马教廷还属于与王室相互合作,共掌天下的关系。但到了后来,这种关系慢慢就演变成教廷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君主登基必须由教皇加冕才算合法,同时教皇还拥有废立君主的权利。

当时教会有条宣言说:“教皇的权利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利好比月亮。他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廷在中世纪的西欧是拥有至高无上,绝对神权的存在,教皇就是神权“在人间的代理人”,谁若敢违背教皇的旨意,教皇就会联合其他诸侯和贵族群起而攻之,撤销其教籍,并对其进行审判,甚至流放、处死。

中世纪的西欧,也被称作“黑暗的中世纪”。除了各地诸侯与贵族们相互征伐、扩张领地之外,教皇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元五世纪中后期,由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广袤的土地上蛮族林立,相互争斗不休。五世纪末,克洛维一世统一了法兰克各部落,建立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墨洛温王朝

克洛维一世此时还需要通过基督教来统一各自为政、混乱不堪的法兰克各部落,而基督教也需要依附于王权的庇护在乱世中生存和发展,于是二者一拍即合。公元496年克洛维一世皈依基督教,开启了基督教和世俗王权相爱相杀,合作与竞争的序幕。

公元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矮子”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建立加洛林王朝,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国王行废立之权的先例。丕平为了报答教皇,击败伦巴第人,并将意大利中部的一部分领地赠送给教皇,成立教皇国,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丕平献土”。教皇国的成立,使得一直以来只具有精神统治权的教皇首次拥有世俗的权力。

教皇为丕平加冕,使得教皇自认为拥有废立国王之权,为日后教权和王权相争埋下了祸根。

公元771年,丕平的儿子查理曼成为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在位期间,击退阿拉伯人的入侵,征服萨克森蛮族,并对所征服之地强制推行基督教,使得西欧大部分地区都皈依了基督教。

公元799年,查理曼率兵攻入罗马,恢复了被驱逐的主教利奥三世的教皇之位。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查理曼在圣彼得大教堂礼拜之时,利奥三世突然将一顶皇冠戴在了查理曼头上,并宣布查理曼为“罗马人的皇帝”,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和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

此举开创了教皇为皇帝加冕的先例,再次强化了“君权神授”的古老原则。此后欧洲历任帝王都需要通过罗马教皇的正式加冕才算合法,就奠定了欧洲教廷与王廷双重统治的政治体制。

在公元1054年的时候,基督教会第一次大分裂。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大牧首,互相把对方的教籍开除了,东西两方的教会,自此分道扬镳。西欧形成了后来的罗马公教(天主教),使用拉丁语传教;而在东罗马形成了希腊正教(东正教),使用希腊语来祈祷和礼拜。

然而这一分裂并没有影响到罗马教廷在西欧的权威,反之更甚。此后的两个多世纪,教权始终占据着权力巅峰,直到十三世纪末。

对英发动战争

时间来到了十三世纪末,腓力四世执政的时期。

腓力四世的政治眼光与他的祖辈父辈们放任诸侯、不重视王权、只重视对外扩张有所不同,他着力于限制各诸侯贵族的割据政权,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教廷神权和对英国的战争。

公元1294年,腓力四世以领主的名义,召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金雀花王朝第五代国王)来巴黎受审。当英王拒绝时,他趁机夺取了加斯科尼的城堡,战争因而爆发。英王与弗兰德尔伯爵联盟对抗,但腓力四世却节节取胜,几乎完全占领了加斯科尼,英国被迫于公元1297年休战。

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私生子(欧洲中世纪黑暗之下的法兰西)(3)

爱德华一世

后来,腓力四世由于在弗兰德尔战败并忙于和罗马教皇斗争,在公元1303年与英国签订和平条约,把加斯科尼还给英国,并把女儿伊莎贝尔(外号法兰西母狼)嫁给英王子爱德华二世。但腓力四世并没有放弃对这个地区的扩张。公元1307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去世。公元1308年腓力四世合并了昂古莱姆伯爵领地。公元1309年合并了马尔舍和利摩赞,把英国占领区缩小到散特和比利牛斯山之间的窄小沿海地带。

加强中央集权 铁腕整治罗马教权

公元1296年,为了筹集对英国战争的军费,腓力四世下令向教廷的神职人员征税。

腓力四世的这一举措,引起了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不满,认为腓力四世此举违反了教会具有免税特权的原则,他发布通谕,宣布国王无权向教会行使任何权力。

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私生子(欧洲中世纪黑暗之下的法兰西)(4)

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如果换成其他的国王,对教皇的态度都是毕恭毕敬、唯命是从的,历任国王皆是如此,王权深受教皇的倾轧。但腓力四世不是这样,他听闻教皇的通谕后态度十分强硬,警告教皇不要滥用职权,然后下令,禁止法国货币、兵器、马匹等出境,以及禁止向教皇进贡。教皇被迫让步,同意法王向法国境内教会征税。然而,双方的斗争并没有就此停息。

不久,法国的一名主教参与谋反,当地法院判其叛国罪。卜尼法斯八世坚决维护罗马教廷的权威,他宣布法国无权判决那名主教,主教犯法必须在罗马教廷受审。卜尼法斯八世召集法国所有主教前来罗马开会,他发布《一圣通谕》,重申教皇拥有高于世俗君主的最高权力。

公元1302年,腓力四世在巴黎圣母院首次召开三级会议,寻求各教士、贵族、和百姓的支持。他利用小贵族、百姓和商人等阶层对教会势力不满的情绪,伪造了一封教皇要求法国人民向罗马进贡的敕令,果然激怒了全国人民。于是腓力四世在众人面前烧毁了这份假敕令,以表明其保卫法国人民利益的决心。通过演的这出戏,腓力四世获得了法国人民的支持。

法国国内对教会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不少法国主教逃往罗马。而这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阿尔伯特公开表示支持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卜尼法斯八世再次警告腓力四世说:“孩子,你听着,我的前任教皇们曾经废黜过三任法国国王。上帝赋予教廷至高无上的权利,你不在教廷体制之内,更不在教廷体制之上,因此我劝你不要效仿他们重蹈覆辙。你要明白,一旦事态必要,我们会把你贬为马夫。”

于是,卜尼法斯八世决定,将腓力四世开除教籍。

枪杆子里出政权

公元1303年6月,腓力四世再次召开三级会议反击教皇。三级会议控告教皇犯有异端、非法篡位等罪行,决定以国王名义在法国召开宗教会议,审判教皇。随后腓力四世派出一队人马,由大臣纪尧姆·德·诺加雷率领进入意大利,联合意大利的反教皇势力,于9月7日在阿纳尼将卜尼法斯八世拘捕。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阿尔伯特对此事不闻不问、袖手旁观。毕竟,同样作为君主的阿尔伯特的心里恐怕也对教皇颇有微词。教皇被拘捕,阿尔伯特也不过是顺势而为。

卜尼法斯八世被逮捕后,腓力四世对其百般羞辱、游街示众、严刑拷打。最终卜尼法斯八世不堪其辱,悲愤而死,终年六十八岁。

至此,法王控制了罗马教廷,教皇权势凌驾于各国国王之上的时代就此终结。

腓力四世对教皇无情地打压,似乎是在向罗马教廷发出警告:“教皇谁再敢滥用职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看见没,卜尼法斯八世就是这个下场!”

公元1305年,腓力四世选举法国人克雷芒五世为教皇,并于公元1309年将教皇宫从罗马迁往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

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私生子(欧洲中世纪黑暗之下的法兰西)(5)

阿维尼翁教皇宫

除了对教会的打压控制外,腓力四世还以信仰异端为名,镇压了当时罗马教廷统领的十字军中著名的三大骑士团之一的圣殿骑士团(另外两个为医院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并于公元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将圣殿骑士团成员悉数逮捕,把他们交给法国宗教法庭审判。而这一天,也成为了令天主教讳莫如深的“黑色星期五”

公元1308年,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取得各个阶级对制裁圣殿骑士团的支持。会议要求教皇克雷芒五世给予法国国王惩处圣殿骑士团的全权。

公元1312年,身处阿维尼翁教廷的教皇克雷芒五世被腓力四世施压,宣布解散圣殿骑士团,将其成员交由国王法庭审判,主要首领被处以火刑,十字军中最著名的一支骑士团就此覆灭。

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私生子(欧洲中世纪黑暗之下的法兰西)(6)

圣殿骑士团

圣殿骑士团历来是教皇用来打压异己、对抗封建君主、搜刮各处财产的重要力量。圣殿骑士团的瓦解,意味着教皇自此跌落神坛。

从此之后,连续有七任教皇都是由法王控制在阿维尼翁的“傀儡教皇”,一直持续了近七十年。历史将这一阶段的教皇称为“阿维尼翁之囚”

法王权势日盛,教廷无法再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艺术和哲学的碰撞,促使文艺复兴运动从此开始便由意大利向欧洲各地发展。

直到公元1377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一世将教廷重新迁回罗马,结束了近七十年的阿维尼翁之囚时期。格里高利十一世死后,枢机主教团发生意见分歧,法国势力和意大利势力各自选举了一个教皇,并形成对峙局面。此后由于英、法、德、西等诸国的介入,又选举了一名教皇,形成了三个教皇鼎足而立的局面,罗马教廷变得混乱不堪。

公元1417年,为了镇压新教改革运动,各国君主达成协议,将三个分裂教皇全部废黜,另选举马丁五世为新教皇,结束了历时四十年的西方教会大分裂。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世纪后公元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权永久丧失了与世俗王权抗衡的力量。

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私生子(欧洲中世纪黑暗之下的法兰西)(7)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王朝后期的萎靡状态

腓力四世在位期间,对法国境内经营放债和银行业的犹太人和伦巴德人也进行了致命打击。先是向他们索取巨额捐税和借款,继而是逮捕他们,以勒索赎金,最后没收他们的财产,并把他们驱逐出境。这些措施迎合了法国国内反对外来剥削的情绪,也使腓力四世得到不少的财政收入。

腓力四世由于开销巨大,他还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征税。他借用和创立了许多征税名目,如按土地、户口征收的“灶税”,对一切转运转手货物,按值抽1/240的“特税”;从公元1292年起,对于盐、酒、麦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专门抽税,监督买卖的“盐税”。腓力四世还规定,所有人都有保卫国家的义务,不服兵役者须交纳“代役金”

另一个剥削途径就是货币贬值。从公元1295年到公元1303年货币贬值50%,公元1311年又继续贬值。到公元1314年,也就是腓力四世在位的最后一年,他又召开三级会议,要求会议批准再征新税,确立了由三级会议正式批准新税的惯例。

公元1314年,战争和财政危机使国内矛盾空前尖锐,各阶层的不满抗议之声遍及全国,腓力四世在这种形势之下中风病倒,于11月29日驾崩于丹枫白露,终年四十六岁。

腓力四世在位二十九年,致力于打击诸侯贵族、教皇,向英国发动战争,自始至终都在苦心维护着卡佩王朝,巩固着自己的王权。

卡佩王朝最后的四位君主在位时间都比较短(其中腓力四世之孙约翰一世作为遗腹子刚出生便继承了皇位,五天后夭折)。

与腓力四世相比,卡佩王朝后期的君主在能力上不如腓力四世,在政治方面也难以展现出长期性和连贯性的政策。与此同时,西欧的整体经济形势也在不断恶化,法国北方的情况尤其严重。公元1315-1317年发生了连续数年的饥荒;南方多次爆发农民起义,王国的外部环境也在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弗兰德尔这个富裕的伯爵领地与卡佩王朝的隔阂在加深,他与英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这些似乎都在预示着十四世纪卡佩王朝最后的统治。之后,英国和法国的历史也进入了长达一百一十六年的“百年战争”

​#历史#​#世界史杂谈#​#欧洲史#​#中世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