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最有名的一句词(辛弃疾最好一首词)

辛弃疾现存词六百多首,首首经典,首首传颂。有田园风光、农村生活剪影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媚的“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但作为豪放词的代表,辛弃疾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金戈铁马、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的的篇章,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男儿至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在稼轩这些慷慨激昂的词作中,最好的当属《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最有名的一句词(辛弃疾最好一首词)(1)

千古英雄,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最有名的一句词(辛弃疾最好一首词)(2)

1204年,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登临北固山,写下了“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南乡子·登北固亭怀古》。第二年,即1205年,辛弃疾再次登临北固山。这一年里,辛弃疾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坚决支持北伐抗金决策。但对朝廷不坚定的决心,对独揽大权的韩侂胄轻敌草率作法的担心,让已年近七十的辛弃疾忧心忡忡。重又站在北固亭上,怀古忆昔,心潮澎湃。

一千年前,少年孙权统领万军,以一己之力,平定江东各方割据势力,又北拒兵精粮足、实力完胜自己的曹魏,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大败刘备。连宿敌曹操都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在镇江——东吴政权的旧都,已再寻觅不到孙权曾经的旧迹。吴国的辉煌气势,孙权的恢弘气度,都随着曾经繁华的“舞榭歌台”而“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最有名的一句词(辛弃疾最好一首词)(3)

二百多年后,一位寒门少年从寻常巷陌走上历史的舞台,他就是刘裕。没有“承父兄之基业”,没有“张昭、周瑜”的辅佐。他有的就是勇敢和坚定。匹马上阵,挥刀舞剑,“功名只向马生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凭借豪迈之气,灭南燕,败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建立刘宋王朝,真可谓“气吞万里如虎”。

孙权与刘裕都曾经在镇江创立辉煌。尽管当年的繁华和壮举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已不再清晰,但他们曾开创的基业,他们的个人魅力,将永远为后人铭记。

两个历史人物,意气风发,气贯长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

辛弃疾最有名的一句词(辛弃疾最好一首词)(4)

历史是真实的,既记载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也存录引以为戒的惨痛教训。

刘裕的儿子刘义隆也有“恢复中原之志”,很想效仿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但却三次北伐失利。元嘉二十一年,不顾忠臣宿将反对,不顾自身实力,仓促开战,遭到拓跋焘疯狂反击,几近全军覆没,只落得“仓皇北顾”,从此一蹶不振,偃旗息鼓。

这就是历史的教训。辛弃疾熟读兵书,晓畅军事。朝廷的软弱无能,抗敌决心摇摆不定;韩侂胄对战事估计不足,妄想侥幸取胜。稼轩审时度势,语重心长,历史的教训足以被今时吸取,千万不要没能“封狼居胥”,却落得“元嘉草草”啊!

辛弃疾最有名的一句词(辛弃疾最好一首词)(5)

四十三年前,二十刚过的辛弃疾也是雄姿英发,豪情万丈,成了北方人民反抗异族统治义军中的一员。完颜亮大举入侵,扬州的抗敌斗争此起彼伏的,如火如荼。那一幕幕烽火连天艰苦鏖战的战争场景,那一幕幕不屈不挠抛洒热血的战斗经历,回想起来多么令人激动,稼轩又何曾忘记啊?

而如今,拓跋焘的祠庙却还香火旺盛。这位曾经的侵略者,双手沾满汉人鲜血的入侵者居然还受顶礼膜拜?乌鸦不懂,人岂能不知?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统治,再无反抗情绪,这是多么可悲可怕的现实啊?民心日去,长此下去,还有收复中原的可能了吗?这事实真是不忍回首,不忍目睹啊!

辛弃疾最有名的一句词(辛弃疾最好一首词)(6)

今时的稼轩虽已“烈士暮年”,却还“壮心不已”。恢复中原是他毕生的梦想,但今日的形势早不似当年,北伐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有重臣担当大任。一次次上书朝廷,一次次的不予理睬。于是,稼轩悲愤发出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无奈慨叹。

杜甫在《蜀相》中评价诸葛武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稼轩何尝不是是一颗鞠躬尽瘁的老臣之心?稼轩何尝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豪杰?

明代第一才子杨慎在《词品》中这样总结稼轩词“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真是中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