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亮薪酬(郁亮失重)

郁亮薪酬(郁亮失重)(1)

1990年的一个冬日,清晨的阳光刚照进窗子。

和平路50号董事长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带着书生气的年轻人,年轻人在桌上摆着履历和一份「商业连锁模式」建议书。

坐在年轻人对面的董事长把这份厚厚的建议书看完了,而且还做了详细的标记。

求职者正是郁亮,坐在对面的当然是王石。

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冬日,两个人的雄心与壮志不谋而合。

多年以后,犹如火山喷发,焰火高蹿,热浪灼人。

郁亮薪酬(郁亮失重)(2)

如今的郁亮,确实有些令人焦灼。

这些人主要是万科的员工。

近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SZ.000002,下称“万科”)新一轮职级工资体系重构在各事业部逐步落地,新体系涵盖了所有员工,在职务层级进一步简化的同时,员工薪酬体系加入了对岗位责任、投入程度和风险承担的标准,随着标准变化能够进行随时调整。

郁亮薪酬(郁亮失重)(3)

其中,薪级体系由过去地产系统的28级扩展为50级,40-45是城市总级别,45以上的集团领导级别;而职级体系上,则由过去的V1-7的职级体系,调整为GP(核心合伙人)、SP(业务骨干)、JP(合伙人)三级。

由于职级和薪级的变化,大部分雇员薪资结构也随之调整,新的薪资采用“低底薪,高绩效”的组合工资。

据万科内部人员反映,“万科这次职级调整从去年年底开始启动,到了今年9月份开始在各个区域执行,主要是把基本的薪资下调了很多,并把这块放在了绩效里面。”

举个例子,假如万科一位高级经理以前的薪资结构是底薪14400,绩效薪资3600,现在是底薪7600,减少的底薪部分变成绩效。

按此计算,这位高级经理的底薪降低超过40%。

若是在楼市上行期,采取这种方式确实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员工积极性;但在如今楼市遇冷的大背景下,这无异于变相裁员

当然,这并不是说万科没有裁员。

今年,万科在自己的年中业绩会上公布,上半年已经陆续裁员近600人。

郁亮薪酬(郁亮失重)(4)

图源新京报

而早在今年年初,郁亮接受媒体采访,当被问到“许多同行都在大手笔裁员,万科会怎么做?”时,他的回答是:“万科要做冠军组织。一个人的状态有好有坏,凭什么状态不好的时候,你就把人一脚踢开?

如今来看,万科不仅踢出了这一脚,而且用力还挺猛。

郁亮如今的大刀阔斧,与当初的稳健沉着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许,那时候“硬汉”王石还在,郁亮也没必要变成“猛男”。

一刚一柔,是谓阴阳之道。

1

王石传奇

历史的大幕回到那个春意初生的年代。

1984年,邓小平站在深圳国商大厦楼顶眺望时,33岁的王石正骑着自行车途经楼下。刚凭借着岳父是省高管的关系,通过倒玉米饲料赚了几百万的王石,在躁动的空气中嗅到了无限的商机。

郁亮薪酬(郁亮失重)(5)

看着身边的人都陆陆续续开创公司,敢想敢做的王石怀揣着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也创办了万科的前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公司还做了一个硕大的霓虹招牌,每到夜幕降临便艳光四射,吸引着每个进出特区的乘客。

商业力量初兴,深圳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刚开始几年王石跟小年轻一样迷茫地在贸易领域不断试水,就是只要有钱赚,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其他都干。

直到1988年,这个堪称无比吉利的双发(8)年份,这一年发生的大事儿都振奋人心。此时,房改正是全面试点,土地的禁锢完全开放。

蝴蝶扇动翅膀,四周的空气涟漪向八方漾去,王石当晚便做了一个关于公司前景和房地产繁荣的梦。

从那晚过后,王石带领企业突破重围迅速完成了股份化改造,还主动放弃了公司的股权。

这一年,万科艰难而又神奇地成立了。

郁亮薪酬(郁亮失重)(6)

同年,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郁亮脸上还带有稚嫩的婴儿肥,怀着满腔热血被分配到了深圳外贸集团公司,他可能做梦都没想过自己的命运会与万科交缠在一起。

在11月,万科以2000万元的天价拿下了深圳威登别墅地块的土地,紧接着又拿下了天景地块,并开发出首个小区天景花园。土地拍卖场上,王石洋溢着志在必夺的微笑,于是万科就这样大步迈进了全新的地产领域。

剑出鞘,帆已扬。王石这位中国楼市地王的「始作俑者」,误打误撞地掀开了万科地产三十年辉煌故事的帷幕。

而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2003年,王石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万科销售收入达到了63.8亿。随着一系列规范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出台,住房消费市场也进入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

郁亮薪酬(郁亮失重)(7)

2006年万科从以项目为核心的运营模式升级为以客户为的运营模式。抓住房地产业的「黄金十年」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稳居行业龙头地位。

2004年到2007年,万科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做到了500亿销售额,也是地产界首次超过500亿的企业,这距离它破百亿仅2年时间。

万科,一度站在地产神话的巅峰。

2

郁亮奇袭

2017年6月,王石携田小姐归隐田园。

曾经带领万科创造传奇的王石走下舞台中央,接棒者便是郁亮

“王石主席如同伯乐一样发现了我;如同导师一样培养了我;如同英雄一样激励着我。所以我对王石主席充满感激!”

郁亮一度哽咽。我相信他是发自肺腑,毕竟王石确实是他万科生涯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从郁亮在那个冬日加入万科起,王石便对这个书生气的年轻人格外“关照”。

郁亮薪酬(郁亮失重)(8)

1993年,万科在B股挂牌发行成功后,郁亮便开始展露头角,就任万科财务公司总经理。

1996年任万科副总经理,1999年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2001年任公司总经理。

1994年郁亮开始任万科董事,2000年9月、2002年6月再次当选公司董事,直至2017年6月,成为万科董事长。

郁亮能成为王石的心腹,1994年的君万之争是重要契机。

1994年3月,君安证券召开新闻发布会,代表委托的四家万科股东,发起《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直指万科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求重组管理层。

在这个被王石称为“脚下可能就是万丈深渊”的时刻,郁亮前往海南获得关键股东的支持,并在万科申请继续停牌无果的同时,北上直奔中国证监会获得了停牌许可,为君万之争赢得宝贵的时间。

王石登珠峰,郁亮也登珠峰;王石健身,郁亮也健身;王石是万科董事长,现在郁亮也成了万科董事长。

郁亮曾一度被外界称为“王石的影子”。

王石形容郁亮,细腻、踏实。而郁亮也深谙职业经理人之道。他从不以万科主人自居,在公开场合,言必称“王石主席”;他称王石为英雄,自己只是普通人;与王石同行,他会降低步速,跟在王石身后。

郁亮薪酬(郁亮失重)(9)

但“乖孩子”郁亮也有“叛逆”的时候。

2003年,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将操刀的顺驰地产销售额目标定在100亿元,并高调宣称将在3年之内超过万科,成为行业第一。之后,郁亮愤然将“10年1000亿”的目标写进了万科规划中,而当年万科的销售额才63亿元。

王石跳了出来:“年轻人要沉住气!不要被顺驰弄乱了阵脚。”而郁亮心里也算着一笔账,如果万科保持每年30%的复合增长率,10年后的千亿目标并不难实现。

郁亮是对的,10年之后,2013年万科的销售额达到1709.4亿元再次刷新当时中国及全球企业房地产业务年销售额历史纪录。

对商业地产的坚持也让王石感受到郁亮的”叛逆“。

2009年11月,郁亮宣布万科未来将加大商业地产投入。三个月后,王石却突然情绪激动的隔空喊话,“如果有一天万科不走住宅专业化道路了,我即使躺在棺材里,也会举起手来反对”。郁亮随即解释,万科做商业地产,是为了进一步做好住宅而做商业,绝对不是为了商业而商业。

稳重的郁亮也有个性张扬的时刻。

郁亮有一张经典的照片是在2009年12月3日,站在南极点,当时还是微胖身材的郁亮脱光了上衣留下了振臂欢呼的一幕。

郁亮薪酬(郁亮失重)(10)

郁亮曾以猫头鹰自喻,“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看机会,一只眼睛看风险。”两面郁亮的平衡,或许是万科这艘巨轮稳定的船锚。

跟随王石27年,担任总经理、总裁18年,把万科从几十亿带到五千多亿,在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

这是郁亮的奇袭。

3

阴云笼罩

曾经的万科,一度是“人居典范”。

作为死磕「中国好住宅」产品精神的三好生,其对住宅细节标准把控让同行者顶礼膜拜,且较早宣扬用「可持续发展」态度对待资源。

开创样板间、组建万科物业、建立《万科周刊》、「超25%利润不做」……其开创性和正能量感染者同行与消费者。

当初许多人慕名来到万科,绝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万科的情怀与企业文化,毕竟万科的薪资在行业内并不起眼。

那时每个人心里都能感受到,万科是真正做到了「让建筑赞美生命」。

郁亮薪酬(郁亮失重)(11)

但没有了王石的万科,冲锋陷阵的只剩下郁亮,万科早年积攒的口碑也渐渐风化。

“从万科到万坑,一辈子总要住一次万科,一辈子也只会住一次万科。”这是业主说的话。

失望不言而喻。

前阵子,一句“活下去”,让万科陷入舆论漩涡,而更大的旋涡其实早已形成。

2016年,郁亮入选《中国企业家》杂志评选的“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在郁亮看来,经营公司就像“跑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关键不在短时间的冲刺,“长跑切忌步子乱,风物长宜放眼量。”

对于郁亮来说,2016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他用“冰与火的洗礼”来概括这一年发生的事,个中滋味,并不好受。

这一年,万科拥抱了地产牛市,创造了公司史上最好的销售业绩,但在与同业的竞争中,失去了多年的地产“一哥”宝座;这一年,万科成为首家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房地产公司,却也深陷在股权事件纷争中。

此外,自2012年春节以来,万科不断被爆出「地板门」、「纸板门」等质量问题。万科认识到单一住宅类的脆弱性是有目共睹的,遂即将转型方向瞄准为「围绕城市、围绕配套服务」。

郁亮薪酬(郁亮失重)(12)

王石当年在某论坛上曾出言警告:“如果万科一意以利润为导向,那么后千亿时代可能面临覆灭式的危机,最终被消费者所抛弃。”

没想到一语成谶。

郁亮薪酬(郁亮失重)(13)

万科曾经是有情怀的,可在王石离开后几近泯灭。如同乔布斯逝世后,苹果公司的产品逐渐失去了灵魂,但价格和销量却不大减。

有人说,感觉碧桂园、恒大和融创更像野心勃勃的创业公司,如今的万科却像一家老气横秋的资产经营公司。

与当初草莽时代不同,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已是荆棘丛生、龙争虎战。自古创业易,守业难。创业者可以汪洋自恣、大开大阖定江山;守业者开始就得承上启下,平庸了是固步自封,激进了是自掘坟墓。

不得不承认,万科仍旧是地产江湖里了不起的狠角色,各方各面仍可圈可点。

但无论如何,如今的万科,已然失去了原有的重量。

而郁亮,也只好说,“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