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故事 明朝藩王选讲贰拾伍

(本文的唯一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424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4分钟)

前面两辑,我们用短小精悍的文字,总结了赵简王朱高燧的一生。

结尾时,留下伏笔,称晚年的朱高燧在其二哥朱高煦事件结束后,选择彻底低调,也几乎影响了后世赵府支系历任当家人的处事态度。

今日,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明朝赵府亲王诸位的传承,以及其中几位值得一提的人物的生平。

明朝藩王故事 明朝藩王选讲贰拾伍(1)

今河南省安阳县残存的明朝赵王府遗迹

  •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

朱高燧是朱棣的儿子,所以,朱高燧并其后代,也是与皇帝朱高炽及其后代支系一样,按照燕王府谱系进行传承。所以,后面介绍到赵王支系的人,基本上也就可以根据其名,与对应的皇帝的辈分相匹配。

即所谓:“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说到谱系,这里就延展说两句。当今社会,似乎按照谱系取名的人已经不多了。以本人为例,我们的父辈祖辈都是按照谱系取名,但省愚这一代人,以谱系取名的极少。省愚出生在改开之后,身边大量的单名出现,即是所谓的李刚、王强、刘伟。

但是,省愚本人是按照谱系取名的,但是我们的孩子辈以谱系取名的现象,几乎已经绝迹。现在出生的孩子,倒是一窝蜂的紫萱、子轩、梓轩和梓琀、紫涵、子涵,以及文睿、思琪、浩然和俊熙在一旁面面相觑。

如果五十年后还有广场舞跳的话,到时候去音响边扯一嗓子:“Zihan,Zixuan叫你明天晚上早点下来跳舞!”大爷大妈们或许齐声回答:“好嘞!”

在被大众所知的范畴里,按照谱系取名最严格的,应该属孔子后代。当今时代,基本上还是按照“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的谱系传袭。比如大家几乎都能叫得出名字的孔繁森、孔祥熙、孔令辉等等。与此同时,孟子后代,曾子后代以及颜回的后代也是按照这个谱系。

话说各位看客里有如今依然按照谱系取名的吗?如果有,可以评论区或者私信一起探讨一下,当今社会是否还需要按照谱系取名。

  • 赵王支系传袭

提起谱系就扯远了,回来继续说赵王。

朱高燧薨逝后的第二年,其次子朱瞻塙(que4)即位,是为第二任赵王。

朱瞻塙在位23年,于1454年薨逝,享年41岁,谥号“惠”;一年后,其子朱祁镃(zi1)即位,是为第三任赵王。

朱祁镃在位5年,于1460年薨逝,享年30岁,谥号“悼”;五年后,其子朱见灂(zhuo2)以12岁的年纪即位,是为第四任赵王。

朱见灂在位37年,于1502年薨逝,享年49岁,谥号“靖”;其前两子早夭,一年后,由其庶三子朱祐棌进封赵王,是为第五任赵王。

朱祐棌在位15年,于1518年薨逝,享年38岁,谥号“庄”;三年后,由其长子朱厚煜即位赵王,是为第六任赵王。

朱厚煜在位39年,于1560年自缢身亡,享年62岁,谥号“康”;由于其长子与世孙也早卒,五年后,由其曾孙朱常清以10岁的年纪嗣位,是为第七任赵王。

朱常清在位49年,于1614年薨逝,享年59岁,谥号“穆”;三年后,由世孙朱慈(“忄” “翰”字,把右下角的“羽”字换成“火”)嗣位,是为第八任赵王。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名字,非常罕见,这一辈人五行属火,给人感觉应该是硬造出来的字,读音也与“翰”相同。

第八任赵王生卒年不详,谥号也不详,也无子;其去世后,由其族祖父朱常㳛(yu2)在1632年进封赵王,是为第九任赵王。

朱常㳛在位15年,于1644年被诛杀,享年70岁,谥号“恪”;两年后,由其子朱由棪(yan3)嗣位,是为第十任也即是末任赵王。

  • 暴躁靖王朱见灂,醉欲杀叔夺冠禄

第四任赵王朱见灂,1453年出生,他是其父朱祁镃的庶长子。他另外还有兄弟二人,二弟朱见淇,三弟朱见洽,皆为庶出。

1460年,朱见灂之父朱祁镃30岁英年早逝,当时的朱见灂才7岁,还没有能力承袭王爵。显然,在最需要父亲引导教育的年纪,朱见灂却没有能得到这般待遇。

5年后,12岁的朱见灂正式袭爵,朝廷也为其安排了婚礼,兵马指挥使李福的女儿李氏,嫁予朱见灂,是为赵王妃。说是亲王,王妃,实际上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就这样,赵府开始由这个孩子做起了当家人。

古代的王公贵族家庭里,有一个伦理问题,始终存在。即是,作为当家人年幼的侄子与年长不当家的叔叔,到底以谁为尊?按照礼法,在祭祀,议事等重要场合,以年幼的王爷为尊;在家族聚会的场合以长辈为尊。然而本段主角朱见灂,似乎不愿意遵守这样的繁文缛节,或许在他看来,“一切都由我说了算”。

朱见灂的叔叔很多,有6位。其父朱祁镃是祖父朱瞻塙的嫡长子,史载朱瞻塙有子至少8人,有记载的其中7人为朱瞻塙前后两任王妃所生,均为嫡子。

嫡次子朱祁鋆,1444年册封临漳王,1485年薨逝;

嫡三子朱祁(金芮),1444年册封汤阴王,1485年薨逝;

嫡四子朱祁锃,1444年册封襄邑王,1465年薨逝;

嫡五子朱祁(金长),1444年册封雒川王,1483年薨逝;

嫡七子/八子,这二位高度疑似是双胞胎,名为朱祁(金共)与朱祁鏓,朱祁(金共)于1458年册封为南乐王,朱祁鏓在同年被册封为平乡王。

问题就出在朱见灂的三叔汤阴王朱祁(金芮)与七叔南乐王朱祁(金共)这里。因为,朱见灂有一次喝醉了,他差点把这二位给杀了。

纵使汤阴与南乐这二位叔王有过错,至于什么过错,我们在赵府郡王小传里会详述。但是,作为赵府当家人的朱见灂,如果滥用权力达到可以滥杀宗室更是自己的亲叔叔的地步后,这一切都会偏离事件的本质。况且,在欲杖杀两位叔父之前的几年,朱见灂身上已经挂了好几条人命,在赵府,只要不依着他的意愿,免不了一顿杖责,是死是活就看受难者的承受能力了。

他这两位叔叔犯事在1476年,同年,喝醉酒的朱见灂以赵府当家人的身份在赵府议事之时决定将两位王叔杖杀。王府内的长史是做什么的?这时候,出来解决问题就是长史的分内之事。朱见灂的行径迅速被制止。此事之后,时任皇帝成化帝朱见深,当然也是朱见灂的堂哥,决定夺去三分之二的赵府岁禄,也即是扣除每年一万三千石以惩罚朱见灂;再者,又将朱见灂的冠服夺去,要求其穿着平民的服装读书习礼。明朝时候,衣服怎么穿那可是有讲究的,贵族穿什么衣服,平民穿什么衣服,规规矩矩白纸黑字写着。那一年,朱见灂不过还是个23岁的年轻人。

两年后,其母李氏,多次向皇帝求情,朱见灂重获冠服,或许也真正地改过自新,自此之后,史书上也再无其滥杀无辜的记录。

  • 温厚康王朱厚煜,子私王妃愤自尽

时间线往后推50年。1521年,那一年是正德十六年,与正德帝朱厚照平辈的朱厚煜嗣位赵王,其时年23岁。

如果用简短的词语来形容朱厚煜,无非是“温良恭俭让,仁和敦厚,礼贤下士,清心寡欲。”如此有名节的一位赵府当家人,最后何以自缢身亡结束自己62年的人生呢?这里面有一些难以企及的故事。

朱厚煜有子至少4人,其中次子与三子未见册封记录,大概率出生后不久夭折。

另外两子:

庶长子朱载培1510年出生,那一年,当爹的朱厚煜才12岁,朱载培于1531年受册封为获嘉王,1537年薨逝,享年27岁;

庶四子朱载垸生年不详,1540年受封成皋王,1584年薨逝。

问题就出在老四这里。

晚年的朱厚煜,清心寡欲,远离妻妾,自己一个人住在赵府的思训楼里,每夜仅留一名仆人服侍。

1560年,已经62岁的朱厚煜大概率有前列腺炎,会经常起夜,所以服侍他的童仆也不敢睡得太深,会时常来看看老人家有没有盖好被子是否需要帮助。结果却在某夜,看到赵王爷朱厚煜在床边自缢身亡。仆人差点被吓破胆,急忙惊呼,王妃张氏与成皋王朱载垸急忙赶到,此刻朱厚煜气绝已久,也不知是何时亡故。

对了,当时,朱厚煜的长子朱载培与长孙朱翊锱早已去世多年,长曾孙朱常清年方5岁,王府内大小事宜都由成皋王朱载垸和王妃张氏进行做主。所以问题来了,如此受人敬重的朱厚煜为何要上吊自杀呢?他生平且无过失,为人优柔寡断,理论上是不会用如此方法了却此生的。有传闻说,朱厚煜的自缢是因为羞愤,导致其如此走极端的原因便是他发现了其第四子朱载垸与其王妃张氏私通。

按照朱载垸在1540年受封的年岁来猜测,其大概率出生于1520年左右,当时40岁上下,王妃张氏年龄不可考,如果此二人有私通的行径,理论上是存在该可能性的。再者,此事件被朱厚煜发现,也确实让耳顺之年的老头觉得羞愤难当,不如一了百了。

可怜一位一辈子接受如此高规格评价的王爷,却用如此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关于其自缢的确切原因,史书当然会留个面子不予以点破,以上内容,都是后世根据史实与蛛丝马迹进行的猜测。

  • 由松由桂先后卒,世孙少载佚谥号

1565年,朱厚煜的曾孙朱常清10岁了,可以独当一面。那一年,朱常清以世曾孙嗣位赵王,在行善积德这一方面,朱常清学习自己的曾祖父朱厚煜,也屡次获得嘉奖。

朱常清有子至少七人。长子唤作朱由松,这里强调一下,这位朱由松与后来的弘光帝朱由崧可不是同一个人,名字也不一样,仅是读音类同;中间五子无史载记录,大概率皆早夭;第七子唤作朱由桂。

嫡长子朱由松,生年不可考,1585年受封赵世子,1614年病逝,无子;根据嫡子受封世子的习惯,大概率其出生于1575年左右,1575年的朱常清恰好20岁,也符合生育年龄的常规性。所以,朱由松有可能享年在40岁上下,可惜无子,未袭封就过世。

七子朱由桂,1590年出生,1599年受封寿光王,1608年薨逝,留下一子便是上文提及到的朱慈(“忄” “翰”字,把右下角的“羽”字换成“火”),这位也是朱常清的庶长孙,他在万历年间受封世孙。由于他的名字过于复杂,我们就称呼其为赵世孙。

1617年,赵世孙承袭赵王爵位,是为第八任赵王。而这位第八任赵王,或许是因为名字太复杂了,人们记不住,亦或是其他的原因,他大概率在位时间还是有13年左右,但是史书对其记载基本上没有。又由于其薨逝后,无子,且自己也无兄弟,其父亲的兄弟也无子,最终导致赵王的传承进行了一次大改动。最终由其族祖父朱常㳛嗣位,朱常㳛是谁?就是上文我们提及到的与父王王妃私通的成皋王朱载垸的孙子。

赵王支系大变动之后,也没有人给这位名字都打不出来的第八任赵王上谥号,或者说有请过谥号,可是史无记载。可惜,可叹。

  • 常㳛由棪续赵支,永历元年王府灭

朱常㳛进封赵王在1632年,当时他已经58岁,晚明时期的大厦将倾,在赵王府这里也能体现出端倪。

十二年后,李自成率军攻破彰德府,70岁的朱常㳛被闯军抓住,被诛杀。谁知道在那个时刻,这位70岁的老人家要承受何等的羞辱与凄凉。

两年后,隆武帝朱聿键册封朱常㳛子朱由棪为赵王。根据史料记载,朱由棪出生于1614年,当时朱常㳛已经40岁,所以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朱由棪应该是朱常㳛的幼子或者是相对排行靠后的某个儿子。即此,几乎也可以推断出,当时70岁被杀时候,朱常㳛的子子孙孙,肯定也有曾孙,几乎都被李自成诛杀殆尽,唯一能留下的,便是这位幼子朱由棪了。

受封赵王的第二年腊月,朱由棪去世,死因不明,至此,明朝赵王府国灭,正式从中国历史舞台上下架。

明朝的赵王府,先后册封有17个郡王国,还有诸多可以值得一提的故事。我们下一辑,接着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