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

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1)

山西籍女作家蒋殊历时6年

抢救性挖掘山西老兵的亲口讲述

纪实性还原普通军民的抗争细节

我们致敬老兵的付出

致敬他们热血和青春的奉献

今天为您讲述

《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

那晚的柿子特别甜

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2)

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3)

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4)

【山西红色文博系列微剧】

战争中的普通人

第三集:那晚的柿子特别甜

主持人王萍:

用声音还原昨天,用信仰指引未来,我是主编王萍。女兵是战争中一个敏感的话题,在残酷的抗日战争期间,我们的女兵又有哪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呢?让我们继续来听蒋殊老师的讲述……

作家蒋殊:

记得当时我在《重回1937》里采访唯一的女兵王桃儿,她是八路军129师野战医院的一名看护长,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护士。她给我讲了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听后使我触动很大。她说:“我治过很多伤员,有国民党的军人,甚至还有日本人的伤员,我们都救治过,当然最多的还是八路军战士。”给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来自襄垣的战士。因为她是武乡人,武乡和襄垣离得特别近。那名战士刚刚被送进来的时候伤得特别重,“他和我特别对缘分,他每天就喊我老王老王。有一天,他依然喊我老王老王,我说等一下,因为当时突然又来了一批重伤员,我就只顾着招呼重伤员。没想到,抢救完重伤员后,当我再看他的时候他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这件事情让王桃儿几十年都特别特别难过,她说短短几天时间他们的关系就那么好,他给王桃儿讲述他上战场的故事。王桃儿一直有个疑问,“他那天叫我到底是做什么?他是身上难受?他是想换药?还是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了,是不是想把什么事情交代给唯一他觉得是亲人的我呢?”王桃儿一直搞不清楚,她非常非常遗憾这件事情。

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5)

书中唯一的女兵王桃儿

王桃儿给我讲述了这个故事后,她问我,“你知道那个时候我们除了每天看护伤员还做什么吗?”我说你们作为护士除了看护伤员,除了治病,除了给他们换药安抚,还能做什么?她说,其实她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天晚上在老百姓都入睡以后要抬着当天牺牲的战士的尸体去深山里埋葬。这都是这些女孩子去完成的,当时我觉得特别惊讶。我问:为什么是女孩子去做呢?她说:“我们的战士每天都在行军,每天都要打仗,他们特别辛苦,晚上我们要把休息时间都留给他们。”为什么非要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呢?她说:“那时候有日本人来抓人,国民党的部队也要征兵,还有我们八路军也需要大批大批的战士补充上来。这个时候我们当地的老百姓虽然非常深明大义,把家里一个个年轻的孩子都送进八路军的队伍当中,但那个时候如果让老百姓看见你每天一批批抬这么多的死人去埋葬,老百姓谁还敢把自己家的孩子交到你们的手里呢?其实都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就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我们每天让老百姓看见的都是在治病救人,我们不想让他们看到抬尸体、埋尸体。”在埋葬士兵的时候会给大家做一个标识,那不怕当地老百姓发现吗?后来我在想,她们肯定是去了深山里面埋下后,又把土地恢复平整,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依然是风轻云淡,就像那片土地上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很多战士就这样被默默地悄悄地葬在那片土地下面。

我问她那时候害怕吗?她说女孩子深更半夜出去怎么可能不怕。“有时候当天牺牲的多,我们去的人也多。有时候可能就牺牲了一个,就像我刚刚讲的那名战士,本来他不该死,他怎么就死了。那天晚上埋葬的只有他一个,特别特别难过。”我说那你们害怕的时候路上怎么办呀?她说开始都很怕,但慢慢就麻木了,根本顾不上害怕了。我说那你埋葬的时候,路上遇到过什么事情吗?她讲了一个不那么沉重的故事。

她说有一次正好是秋天,“我们回来的时候路过有一大片柿子林。树上的柿子马上就要成熟了。我一口气吃了十几个柿子,特别好吃。”我说,柿子不是要放软了以后才能吃吗?因为在树上生的时候特别涩,特别难吃。她说可不是那么回事儿,她觉得那天晚上的柿子特别甜,可能是她一生当中吃过最甜的柿子。王桃儿给我讲述到这儿的时候,我觉得她脸上一下就绽开笑容。那时候我觉得特别开心,因为每次话题都特别特别沉重,我多想让他们永远停留在那一刻,那美丽的一刻,那甜甜的柿子能永远在他们心里该多好呀,但遗憾的是,他们面对的总是伤痛,总是流血,总是死亡。

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6)

柿子林

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7)

满树成熟的柿子

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8)

主持人王萍:

蒋殊说,虽然采访过很多的抗战老兵,书也出版了这么多年,但她仍然对2015年采访的第一位抗战老兵李月胜记忆犹新,特别是老人盯着她的眼神和同时向她提出的那个问题……

作家蒋殊:

2015年我采访的第一位武乡籍抗战老兵叫李月胜,当时他已经整整100周岁了。当时他给我讲了很多,他参军、打仗,他十几年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伤。他当时解开衣服,让我看他的伤口,在他左胸有很大的一片伤疤,他的左乳头其实已经没有了。但他最重的一个伤在腰间,一颗子弹打进他的腰里。当时医院条件特别有限,就像王桃儿之前讲的,没有药,更不用说做手术了。所以一颗子弹打进腰间的时候,李月胜没有办法取出来。一直等到抗战结束,到新中国成立,50年代的时候,他才在长治一家医院把那颗子弹取出来。那真的是一颗冰冷的子弹,在他的身体里整整待了11年。

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9)

采访的第一位百岁老兵李月胜

当初讲述的时候,老人其实也是云淡风轻。他说明天是风还是雨,他都能提前知道,他的伤口会告诉他。老人家讲的这些事让我对他很敬佩。但是后来有一件事让他耿耿于怀。他讲述到半中间看着我问,“为什么不让我去天安门广场。”我当时特别惊讶,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当时老人家只有唯一的养女,我就转头问他的女儿,我说你父亲没有去过北京吗?她说是的,她爸爸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北京。可是,在村里一辈子没有去过北京的老人家应该也很多,但他为什么问的是不让他去天安门广场,而不是不让去北京。当我疑惑的时候,他的女儿到爸爸跟前说:“爹,我们再活10年。等下一次向民政局的领导申请,带你去天安门广场。”她爸爸说“好”,但脸上还是挺不高兴的。其实他的女儿说完这句话,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因为当时是2015年10月,之前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阅兵式,那天作为曾经的抗日战士,老兵李月胜一定是全程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那场直播。他一定是看到了老兵方阵,看到他的战友出来了。而且他觉得自己也是一名抗战老兵,也想再一次穿起军装,也想再一次别起军功章,再一次举起右手向亿万电视观众敬一个军礼。但是为什么不让他去天安门广场?所以那个时候我觉得老人家一定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10)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抗战老兵乘车方队

老人一脸不高兴,我觉得一定要宽慰老人家。我赶紧说:“大爷,我们再讲讲别的事情,我们讲讲当时打了什么胜仗,你给我们讲讲。”他说,“是呀,在武乡解放蟠龙,我们打得特别好,最后还开了群英大会,我们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他又开始给我讲,但是讲完不到两分钟,他马上又停下来,继续盯着我们,“为什么不让我去天安门广场?”当老人家第二次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已经知道答案了,而且这个答案只有一个。我想,这个问题他一定问过他的女儿无数次,但这一天,他突然发现我来了,而且我是从远方来的,一定比他的女儿更有办法,更有本事。所以会不停地问为什么不让他去天安门广场。他内心期盼着我能帮他解决一下,他想去天安门广场。我没有任何办法,我只能像他的女儿那样说,“大爷,我们努力再活10年。当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带你去天安门广场。”听到这句话时老人家连说了3个“好,好,好”,当时脸上一下就露出了笑容。当时老人家特别开心,他觉得这个愿望一定可以实现。

但我突然特别难过,对于一个百岁老人来说,让他再活10年的可能性有多大?他能不能等到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过了一年半之后,我再次回到武乡。刚刚过了元旦,我就给他女儿打电话。我说你爸爸身体怎么样?听到我的电话,他的女儿一下就哭了。她说:“小蒋,我爸爸去年4月份就不在了。”也就是说,我2015年10月采访他,过了半年之后,2016年的4月老人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时我开着车,在路上眼泪一下就出来了。我觉得不用说让老人家再等10年,1年都没有等到就不在了,我内心特别愧疚。

一个老人家,一个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他仅仅就是想以老兵的身份去天安门广场,他并不是想逛逛北京、逛逛天安门,他只是想以老兵的身份去天安门广场,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都没能帮老人圆。从情感上来说真的挺接受不了,觉得这些老人家一生当中无怨无悔地做了那么多,但是最后这么小小的一个心愿都满足不了。

主持人王萍:

截止到2021年4月,蒋殊采访过的抗战老兵还在世的仅剩两位,一位100岁,一位101岁。蒋殊说,她会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文字留给这些老兵,这不光是为了这些堪称英雄的老人,更是为了那段不允许被遗忘的历史。

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11)

《重回1937》中最后健在的老兵赵松秀,100周岁

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12)

《重回1937》中最后健在的老兵郝照余,101周岁

同在长治,与蒋殊的家乡武乡隔得不远的沁源,曾在1942年发生过一场历时两年半之久的“沁源围困战”。2020年6月,蒋殊的另一部力作《沁源1942》正式出版,在这本书里蒋殊又会还原一个怎样抗争的沁源,请继续收听《战争中的普通人》第四集——沁源1942。

红色记忆经典电视剧1-40集(红色守望系列微剧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三集)(13)

作家蒋殊

用声音还原昨天,用信仰指引未来。《红色守望》系列微剧由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广播电视台《太原广播电视报》社联合出品。

策划:王萍、樊亚萍、王志军

演播:王萍、晋辉

嘉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太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映像》杂志执行主编蒋殊

录音制作:李思远

版式设计:邢瑞琪1

未完待续

●《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一集:山西老兵的故事

●《战争中的普通人》第二集:关家垴战斗亲历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