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首批特色普通高中 作为首所特色普通高中

创建于1953年,上海市曹杨中学(下称“曹杨中学”)建校之初为专招华侨子弟和工农子弟的学校,曾被命名为上海市第一批26所市重点中学之一。2017年获评为上海市首所特色普通高中。

秉持“爱国·精业·乐群”的校训和“担当责任・自主力行”的办学理念,曹杨中学积极回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所需条件,以“环境素养培育”为特色,探索跨学科、重体验、校内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课堂生态,致力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形成“大视野、敢担当、会创新、能力行”,以及与“大环境”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必备素养与关键能力。

发展“环境素养培育”特色

建设校园“育人场”

近年来,普陀区以“铺设适合每位高中学生的发展之路”为目标,主动把握高中多样化、特色化战略转型发展的契机,探索建立以选择教育为区域特色和各学校自主发展的“1 X”推进模式。曹杨中学选择“环境素养培育”特色教育为发展路径,正是对标教育“可选择”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实现学生个性化、可持续发展。

在“双新”实施背景下,曹杨中学着力整合特色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了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差异,兼顾普适性和差异性的课程体系。针对必修课程,学校以“融入式”“嵌入式”“主题式”策略,将特色项目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程中,如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中嵌入“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跨学科项目研究;在社会考察活动中嵌入校外场馆课程、校外拓展活动、海外研学等特色实践体验课程等,充分落实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彰显环境素养培育特色。

广西首批特色普通高中 作为首所特色普通高中(1)

走进中国冰岛北极科学考察站,成为考察站运行至今接待的首批中学生(资料照片)

针对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学校则分层分类开发了“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包含“环境·人文”“环境·科技”“环境·心理”三大类课程群,和环境通识课程、实践体验类课程在内的“3 2”课程体系,在补充和拓展学科内容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同时,曹杨中学还关注到隐性课程资源要素对学生发展的潜在影响,将绿色文化隐性课程纳入教学重点,着力建设对师生产生强大、稳定、持续正向影响的校园“文化场”“实验场”“心理场”。

广西首批特色普通高中 作为首所特色普通高中(2)

曹杨中学课程结构设计思路图

在特色文化载体建设方面,学校通过“赤子薪传”工程,传承和发扬学校“含德之厚·报国之诚”的赤子文化,通过“走进曹杨”“阅读曹杨”“赤子讲坛”等特色课程,倡导“责任担当”的学校文化,增强师生的知晓率和价值认同;在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学校基于“校园即实验场”的建设理念,设立了20个室内外结合、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的创新实验室群,各式绿色能源路灯、屋顶风力发电装置、学生宿舍太阳能整体热水供应系统、可视水表装置,校园内共60多种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等四大类植物,均可作为学生研究实践的学习对象;在校园氛围创设方面,学校围绕“环境·心理”课程群开展课程活动,倡导尊重、平等、友爱的师生、生生关系,鼓励学生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广西首批特色普通高中 作为首所特色普通高中(3)

学生在校内人工湿地开展水质监测研究(资料照片)

突破资源整合难点

育人体系成效卓著

“环境素养培育”的探索与建设自然并非一蹴而就。在探索特色实践的过程中,曹杨中学选择以“环境”为特色教育方向,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20世纪50年代,学校作为科技特色学校便开展了沼气利用等许多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环境保护”项目;到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学校开始推进“环境教育”由点及面发展,形成了环境保护、太阳能利用等12个绿色环保科技项目群;2000年前后,学校又拓宽“环境”的概念,将“环境”界定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与其息息相关的人的心理环境” 初步形成“大环境”育人价值导向下,具有普适性与普惠性的“环境素养培育”。

建设二十余年,回顾其发展历程,曹杨中学校长杨琳坦言最大的难点在于资源整合,而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教师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

据了解,在教师资源上,曹杨中学向内向外两头发力,一方面挖掘校内教师潜能,鼓励教师自主开发特色课程;另一方面发展校外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了以同济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为核心的国内高级科研机构的科研专家、教授学者担任校外长年兼职教师,承担教师培训、课程研发、学生授课等多项工作,助推“环境素养培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广西首批特色普通高中 作为首所特色普通高中(4)

高校教授面对面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资料照片)

在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方面,学校通过系统性规划,整体构建起了“环境素养培育”共同体的支持系统及运行机制,从师资团队、校际合作、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共建、志愿者人才队伍等方面共同构建学校特色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继续开发多种教育形式,比如疫情期间借助高校和研究机构开通系列线上课程和“云上”夏令营活动,实现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的高效融合。

令人感到可喜的是,曹杨中学多年的建设实践目前已初具成效,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业水平和社会参与意识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并开创了多个“首次”与“唯一”。近三年来,曹杨中学在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市科技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国家级等第奖38项,市级221项;高考本科率连续5年达100%。学校还自主成立全国首个“中学生环境素养培育联盟”;两次作为中学生唯一代表团与市委领导一起参加长江口珍稀水生物放流活动……

广西首批特色普通高中 作为首所特色普通高中(5)

绿色能源社团连续十四年义务为社区居民安装自主设计制作的“太阳能门牌灯”(资料照片)

曹杨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境素养培育”特色教育从育人生态的角度审视现代人所应具备的时代特征,通过回归人自身生存的环境生态关注人的发展,培育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如何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树立、践行责任担当,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落实这一理念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曹杨中学将继续坚持传承与发展,深化完善“环境素养培育”特色教育体系,为师生提供绿色温馨的校园、学习生活的乐园、精神生活的家园,让师生浸润在文化熏陶、环境滋养、实践体验和人际互动之中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黄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