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里有老鼠怎么办(车里闹耗子咋整)

车子里有老鼠怎么办(车里闹耗子咋整)(1)

被老鼠啃过的面巾纸。

有车不敢开这是为啥?哈市的肖先生最近愁坏了,他的爱车被只老鼠“霸占”了。“每天只能打车上班,不把老鼠逮到或赶走,我也不敢开啊。”肖先生说。当他把遭遇分享给群里的邻居们时,另一位车主也晒出了自家车里被老鼠啃过的饮料瓶,还有的业主说不止一次在地库里见过老鼠。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业主 地库存车发现老鼠

8月2日,记者联系到肖先生。他告诉记者他家住哈西爱达尊御小区,进户时购买了位于10号楼附近的车位,一直正常使用。“其实早在两周前,我就发现放在车里的保险单有碎末,当时也没往这方面想,还以为是磨的,现在看来那就是被老鼠啃了!而且我家的另一台车里也有类似的痕迹。”肖先生介绍,7月31日他上车后打开手套箱拿东西,发现里面竟有只手指那么长的老鼠在乱跑,吓得他直接关上了箱盖。等缓过神再打开手套箱,小家伙已经不见了踪影。“我把车开到了修理厂,几乎把车全拆了也没发现鼠影,好在没有什么零件被老鼠咬坏。我以为它已经跑了,就把车开了回来。可是晚上一开后备厢,又看到它了!”

车子里有老鼠怎么办(车里闹耗子咋整)(2)

留下老鼠齿印的饮料瓶。

同样遭遇鼠害的还有另一辆车。车主闻先生虽然没见到老鼠真身,但车里被啃过的饮料瓶却是佐证。“我家的车是辆本田小轿车,7月的时候发现车里的饮料瓶包装坏得挺奇怪。”闻先生指着当时拍的照片回忆:“我媳妇怀疑有老鼠,我不想让她害怕,就说不能吧。但是现在来看应该是老鼠啃的,上面都是牙印。”闻先生说,昨天他也把车开到了洗车房,里里外外一顿收拾。

物业 一直定期投放鼠药

记者在爱达尊御小区的地下车库看到,地库的整体卫生还可以,每个单元门前都有生活垃圾桶,清理的也比较及时。几个单元共用一个装修垃圾箱,里面已经堆满了。地库有的地方非常潮,地面和墙面明显阴湿长毛。有业主反映曾在地库里看见过老鼠,业主们希望物业能够尽到责任,确保小区的卫生。

记者联系到负责该小区的承德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已经接到了业主们反映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说:“小区院里偶尔有老鼠出没,但地库里没有发现过,业主也说不清老鼠是什么时候进车里的,所以不能确定老鼠是地库里的。我们会定期在园区、地库、楼道投放鼠药,也可能地库比较潮,影响了鼠药的效力,昨天又投放了一次鼠药。”

业内人 老鼠是这样溜进车里的

“老鼠一旦进入车内是很麻烦的,没有太好的抓捕、驱赶方法,你越兴师动众地找,它藏得就越紧,聪明着呢。”采访中,从事汽修行业多年的张厂长表示,之前也有车主通过拆车捕鼠,“用脉冲气压吹、用低音炮震、用内饰杀菌剂熏也没抓到。”所以,他建议车主们还是要以预防为主。“进老鼠的车通常是长期闲置的车,或者是放了食品的车。发现老鼠得马上驱赶,不然它住惯了,还会在里面下崽。”

老鼠进入车内通常有以下途径:

1.通过发动机舱(也就是引擎盖)下方进入。因为散热要求,机舱不可能完全密闭,但因进气、排气、发动机等部件相对隔绝,老鼠可能藏匿的位置就是空调系统,包括鼓风机、空调风道、空调滤芯。

2.如果发现车内有老鼠光顾,要检查空调滤芯是否被咬坏,滤芯损坏后老鼠可以通过出风口进入车厢。也有可能是夹带在物品里进入车厢,但是这种情况在市区的家用车上不太容易出现。

3.后备厢的压力调节出风口是最容易突破的位置,老鼠可以顺着车轮沿避震器长驱直入,咬坏出风口后进入后备厢。大部分车辆的后备厢相对密闭,但也有部分车有空隙,老鼠能通过后备厢进入车厢。

防鼠妙招

1.注意车内卫生。经常清理车内杂物,注意车内卫生,最好不要存放食物,否则容易招来老鼠。

2.选择合适的停车位。停车时要尽量远离垃圾堆、草丛等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上下车要随手关门。若是要开车门通风,应选择干净的地方,避免老鼠溜进车内。

3.停车时将车辆切换到内循环模式。切换后会有一个专门的装置堵住通风口,可以防止老鼠进入。尤其是长时间不使用的车辆,停车前更要注意这一点。

4.经常检查空调通风口外的格栅。此处若有破损需要及时维修。

5.喷洒药物。可以在引擎盖、前轮附近洒一些万金油、杀虫剂之类的东西,在发动汽车时最好再检查一下。

6.用刺激性气味的物品驱赶。如果发现车内有老鼠活动,一定要及时处理,可放置樟脑丸等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东西驱赶。

车子里有老鼠怎么办(车里闹耗子咋整)(3)

提醒

如果你确认车里来过老鼠并已经驱赶或抓到,那么接下来这个环节同样非常最重要。老鼠喜欢构造复杂的环境,并且可以通过气味传递信号,如果它在你车里留下过粪便或分泌物,你却没有及时清除的话,那么过不了多久你将再次与它相遇。因为这里有同类的味道,它们还可能呼朋唤友到你的车里居住。如果你的车里进过老鼠,最好全车精洗,从机舱到车厢再到后备厢,最好是用高温蒸汽冲洗或臭氧消毒,全面去除气味。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