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聪明的人的特征(真正的智者前半生学聪明)

《史记•孔子世家》中,老子与孔子师徒二人在离别之际,作为老师的老子送给了孔子三句话: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天资聪颖、通情达理的人几近于死,是因为他好议论别人的不是;知识渊博、能言善辩的人自身安危难保,是因为他用这些能力去揭穿披露别人的缺陷;作为子女不要过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主见,作为人臣也不要过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真正的智者高人,不仅仅在于擅长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增加自己的聪明才智,还习得了如何隐藏自己的聪明,懂得大智若愚的道理。

莎翁所说的“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的特征(真正的智者前半生学聪明)(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真正聪明的人,明白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说,真正聪明的人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如果把我们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想象成一个圆,那么当阅读了更多的书,知识变得更多,也就是更聪明的时候,就会不满足于现有的这个圆的内容和规模,向往圆外的世界。

当走出自己原先的那个小圆之后,才能够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不解和未知,小圆之外还有那么多的圆等我们去开拓。

意大利哲学家维柯说,人们在无知中,就把自己当作权衡世间一切事物的标准。

所以说,愚者常常自我满足,总是觉得自己无所不会、无所不能,正因为如此,才往往停滞不前。其实聪明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不断发现自己无知,才有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的空间。

如果我们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这一点,这就有了变得聪明的前提条件。而这一点的领悟和掌握,往往需要前半生不断的琢磨和练习。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的特征(真正的智者前半生学聪明)(2)

二、隐藏聪明,是处世沟通的捷径

经常听到身边会有抱怨自己嘴笨的朋友,一在公众场合说话就觉得自己呆呆傻傻的,更有甚者还去报了“演讲与口才”的辅导班。

但是我在去美容院的时候,也会遇到特别能说的销售,他们能够一气呵成滔滔不绝半个小时,但是收效甚微,掏钱办卡的顾客寥寥无几。

这说明了沟通的时候,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其实并不一定在于说话的技巧高超不高超,词语用得合适不合适。

妈妈有一次和我聊天时曾经说起,她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领导是个和人交流时口才一般般的人,嘴笨笨的。

妈妈当时就认为,这样的人当领导或许并不合适,不会说话怎么服众呢?后来妈妈发现,这个领导在开会等人多的场合,才思却又敏捷,言辞也会得体。

原来他的“嘴笨”,只是用于私下与人交流的时候。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单位里的同事对他的印象都很不错,有什么困难都愿意向他寻求帮助,就算是有业务往来的客户,也都是对他赞许有加,期待着未来的合作。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想,大概是这个领导私下里,故意做了一个聪明的倾听者。不管是谁敲开他办公室的门,他都是微笑着听完他人的诉说,从不会热衷于把握话语权,从不会咄咄逼人。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的特征(真正的智者前半生学聪明)(3)

图片丨@空谷寻芳 摄

若是以倾听者的姿态待人,别人会在这段交谈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从而愿意打开心门,吐露心声;若是以控场者的姿态待人,别人在交谈中会被你牵着鼻子走,一味地霸占话题和内容,会没有什么好人缘。

我们生活处世结交也是同样的道理。急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人,锋芒毕露,自傲自矜,最终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众叛亲离。而智者却会隐藏锋芒,收敛聪明,以温和的方式待人接物,于是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三、隐藏聪明,是温润如玉的人生状态

王安石曾写过一篇《伤仲永》。方仲永家世代耕田,五岁时“未尝识书具”,根本就不知道文房四宝都是什么。结果忽然有一天,哭着嚷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很惊讶,就从邻居那里给他借来。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题上自己的名字,这件事和这首诗就在乡里传开了。

从此,人们指着东西叫他作诗,他都能立刻写出来,并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县里的人听说后,很是惊奇。渐渐就有人请他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来买他的诗。他父亲认为有利可图,便每天拉着他去拜见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结果,到他十二三岁时,“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而到他二十岁左右时,便已“泯然众人矣”。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的特征(真正的智者前半生学聪明)(4)

乾隆

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里,乾隆皇帝送陈家洛佩玉上刻字有“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其中的“慧极必伤”,和《红楼梦》里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都是讲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智者就应该像玉一样温润沉稳,不刻意彰显炫耀自己的价值,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智慧。才华出众而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

“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收敛隐藏自己的聪明是自我保护、自我准备、自我蓄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成熟圆润的生命状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露锋芒,一生安顺。

来源:京博国学 微信号jingboguoxue 作者:雅君,京博国学外聘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