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发作能治好吗(腔隙性脑梗塞是怎么回事)

腔隙性脑梗死主要是基于脑梗死面积大小而定义的一种特殊脑梗死,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可无特殊临床表现形式,也可出现单侧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构音困难等多种表现,也并不一定都需要积极的特殊治疗。

腔隙性脑梗塞发作能治好吗(腔隙性脑梗塞是怎么回事)(1)

所谓腔隙性脑梗死,主要是通过脑CT、脑核磁共振发现的,主要是指梗塞面积较小(多在2-15mm)的一种特殊脑梗死,主要原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龄等因素作用下,脑内的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发生变性,管壁变厚,最终使小动脉管腔闭塞发生的小面积脑梗死,最早在1965年由Fisher首次系统阐述。简单讲,就是脑动脉中非常小的血管发生闭塞而引起的小面积的脑梗死。

与真正的脑梗死(涉及的脑动脉多为大中动脉,导致的脑组织坏死体积较大,且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同,很多腔隙性脑梗死并无特殊临床表现,只是通过脑CT或核磁共振偶然发现,这时候并不需要积极特殊的干预治疗,仅需要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积极锻炼身体,综合平衡饮食),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随访即可。当然一部分新发的腔隙性脑梗死,如果梗死部位较重要,也会出现肢体感觉、运动,发音等定位神经定位体征,这时候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积极干预治疗,避免梗死面积的进一步增大和脑梗再发。

其实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目前已被“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取代(主要表现为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等所致的腔隙性脑梗死)。研究发现,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多表现为“腔隙性”,但“腔隙性”梗死未必都是“小动脉闭塞性”,也可能是大动脉病变造成的,单靠梗死面积的大小并不能将两者完全区分开,如果头颅CT、核磁共振发现小面积的腔隙灶/缺血灶,最好到医院找神经内科医生进一步评估及对症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