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最受苏轼赞赏的一首词(柳永思念妻子诗词成旷世名篇)

柳永在宋词界的地位十分崇高,他以一己之力大大丰富了宋词的曲目,于宋词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中国文坛自古就百家争鸣、千花竞放,对于某个人的文学作品,世人更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纵使柳永开拓了宋词新声,仍不可避免地有学者对其作品嗤之以鼻。

柳永最受苏轼赞赏的一首词(柳永思念妻子诗词成旷世名篇)(1)

一、柳永思念妻子诗词成旷世名篇

众所周知,柳永不仅才高八斗,更是风流多情。世间至今流传的关于他的香艳故事和旖旎传说,并不比他创作的诗词少。

青壮年时期的柳永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勾栏瓦肆和烟花巷陌里,他所做的词曲也大多都是描写良辰春宵、闺愁阁怨的情爱诗篇。柳永诗词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非常符合北宋时期人们的文学品味位,受到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还被称为“柳永风味”。

正是柳永的花心与滥情,正值青春年少的妻子瑶姬对他心生怨恨,终日与他纠缠纷争。柳永不胜其烦,最终借着“以文会友”的名头外出游学去了。

情感丰富的柳永纵然逃离了妻子的管束,他的心绪却始终无法从妻子身上抽离开来。离家越远,柳永对妻子的思念越深厚。

这年春天,柳永与好友在杭州西湖边踏青吟咏,春花灿烂、鸟语莺啼的绝美景色也没能激起柳永心中的明媚,反而让他潮湿的心情更加阴郁。他回忆起了自己当初与妻子瑶姬新婚时的甜蜜生活,又想到离家时与妻子之间的龃龉隔阂,内心纠结更是充满惆怅于是吟诵下了一首《定风波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的上阙借景抒情,用春光灿烂的美景与自己紊乱如麻的愁肠作了强烈对比,将心中的幽怨和愤懑宣泄出来,却不见丝毫乖戾,且唯美得让人心醉。

柳永最受苏轼赞赏的一首词(柳永思念妻子诗词成旷世名篇)(2)

词的下阙以描写内心世界为主,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把所有心思放在家庭和学业上,以致光阴虚度,且与妻子感情逐渐疏淡。

这首《定风波慢》,非常具有柳永的风格特色。

首先,这首词将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了淋漓尽致、炉火纯青的境界。诸如“惨绿愁红”之类的描写,景色中渗透着浓浓的愁绪,而愁绪又好似给人勾勒出了一幅幅唯美的画卷,两者纠缠在一起,无法剥离。

其次,这首词引经据典让诗词内涵更加丰富深刻。词中“鸡窗”、“蛮笺”、“象管”等都是引用了典故中的名词,了解其背后典籍的人,很自然就能结合典故理解柳永内心深层次的想法。

再次,柳永词善于用词句勾画生动的场景,引人入胜。如词中“针线闲拈伴伊坐”一句,通过一个特定场景的定格,将那些千言万语都难以描述的温馨浪漫情感统统浓缩到了这一句话中。

这首《定风波慢》用词极为秾丽明艳,加上各种技法的纯熟运用,算得上是词中“柳永风味”的集中体现,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柳永最受苏轼赞赏的一首词(柳永思念妻子诗词成旷世名篇)(3)

二、柳永《定风波慢》备受世人追捧,却遭晏殊讥讽

柳永的这首《定风波慢》,向来受到世人的追捧,一面世便被广为传唱。清代学者,郑文焯高度评价这首词:“喁喁如儿女私语,意致如抽丝千万绪,盖成文理,真妍手也。”

然而,有赞就必有弹。对于这首惊世名篇,仍有不少学者不以为然,甚至有人当面讥讽柳永,这人就是与柳永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大才子——晏殊。

晏殊也是填词高手,并且擅长写那种清新而娴雅的婉约爱情诗词,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这首《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虽然都是婉约言情词,但与画风浓烈的“柳永风味”相比,晏殊的词具有一种清雅脱俗的韵味儿,同时还有一丝禅意,他俩的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柳永最受苏轼赞赏的一首词(柳永思念妻子诗词成旷世名篇)(4)

柳永年轻时放荡不羁,虽有才华却官运不济,接连参加五次科举都不能上榜。在宋仁宗执政后,柳永终于得翻身,考取了功名。

宋仁宗十分喜欢柳永词,柳永也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地写词歌颂宋仁宗的英明。但拍马屁这种事情也是个技术活,搞不好拍在马蹄子上就麻烦了。柳永就是因为写了一首《醉蓬莱》,惹恼了宋仁宗,从此仕途一蹶不振。

对于自己的失宠,柳永耿耿于怀,就想着去拜访一下皇上身边的红人晏殊,看看能不能找他帮自己周旋一下。晏殊当时官至宰相,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看到柳永,晏殊问:“贤俊作曲子么?”

这是明知故问,当时的人都知道柳永善作词曲,而且几乎人人都会唱柳永的词,正所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作为当朝宰相的晏殊怎么可能不知道柳永会作词曲。

柳永只能唯唯诺诺地回答:“是,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这本是对晏殊一种讨好的说法,既表达自己懂作曲,又表现出自己与晏殊有共同爱好,而且水平相当。

但晏殊却不领情,哂然一笑:“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

晏殊这话明显是在对柳永人品的讥讽。柳永年轻时经常寻花问柳,早给人留下了风流多情的印象。他一生为妓女写词无数,这首《定风波慢》虽然是因思念妻子而作,世人却未深究,权当他又是为哪个花柳人家的女子而写。作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晏殊自然看不惯,对柳永那些描写风月场景的浓词艳曲更是嗤之以鼻。

柳永听晏殊出言讽刺,讪讪地不知所措,找了个由头告辞而去。

柳永最受苏轼赞赏的一首词(柳永思念妻子诗词成旷世名篇)(5)

不过,晏殊这么嘲讽柳永或者也是刻意为之。柳永来找他,无外乎是想请他替自己在皇帝面前作调剂。身为宰相,晏殊自然是懂得皇帝心思的,知道皇帝不可能重新重用柳永。晏殊当面耻笑柳永,让其难堪,不过是拒绝他的另一种方式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