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易要学会自愈(人生百态悲欢难通)

#创作挑战赛#

人生不易要学会自愈(人生百态悲欢难通)(1)

鲁迅先生在《而已集·小杂感》中写到:“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和人的出身不同,经历不同,智商和情商不同,因为有太多的不同,又如何奢求悲欢相通呢?

01.亲缘难通

年少时,因为某件事感觉特别委屈,便不惜花长途话费,打电话跟乡下的姐姐倾诉,诉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其实,远在乡村的姐姐不认识里面的人和事,更无法体会和理解的,从她的认知范围也难以明白什么,虽然我们是一奶同胞,虽然我俩血脉相连,虽然姐姐是除了父母之外,这个世界上最疼我的人,但是,她仍旧难以感同身受,只不过做了我临时的一个情绪垃圾桶而已,除了更加牵挂我,她无能为力。

委屈了痛苦了,我们习惯找人倾诉,即使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样的倾诉于事无补,反而是重新揭开伤疤让他人看,就是为了一句理解或者安慰,宁可再经历一次伤痛,归根究底就是因为我们的不成熟,因为我们受得跌落还不够。

看过一句话:“渴望悲欢真正相通,难度等同于从一个星球,徒步走到另一个星球。”

随着年龄的增长,哪怕委屈再大,很多事情已经懒得对任何人去说,因为石头砸不到对方的脚上,他永远体会不到那种疼痛。

所以闭上嘴巴,好好反思自己的言行,自己的伤口自己舔舐,不必给任何人添麻烦,哪怕是你最亲的人!

02.夫妻难通

血脉相连的亲人,有很多事情难以感同身受,生活了多年的夫妻也会如此。

朋友说起前几天,她与丈夫回老家看望生病的叔叔,因为父母已经离世,叔叔婶子年龄也大了,不打算在那里吃饭,我们这里的风俗是不能下午看望病人,只能上午去探望。

那一天,等丈夫忙完事,他们出发时已经十点多了,天又开始下雨,并且越下越大。临近老家集镇时,朋友提议再买几个现成的菜,那意思是到这个点了,最好在那里吃顿饭,也陪叔叔婶子说说话。丈夫没同意,朋友也没有再坚持。

人生不易要学会自愈(人生百态悲欢难通)(2)

快进村时,朋友想起离世的双亲,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按正常人的思维,丈夫应该劝慰几句,或者轻轻拍一下妻子的背,但是,没有!那男人而是“啪啪”地把巴掌拍在了方向盘前面,并且厉声呵斥:“哭什么哭?再哭就不去了!”那男人果然越过村口往回返……

除了她丈夫让人感觉不可理喻外,这残酷的现实,也更加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悲欢难以相通,哪怕是同一屋檐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夫妻!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世界,因为性格、情绪等各种局限,即使同床共枕的夫妻,有很多悲欢也是难以相通的。

为什么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因为能够与你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所以知心朋友才成为稀有物种,所以奢求本身就是一件徒劳无功的事情。

拒绝奢求他人懂得,奢求悲欢他人与你相通,你就真正长大、成熟了。

03.朋友难通

《庄子·秋水》中那句有名的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是快乐的?就说明了人与人的主观感受不同,悲欢也难以相通。

有一位跑保险的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份保险,我感觉还不错,就入了一份。

谁知,这位朋友天天微信问安,工作时间还动不动发语音,搞得我不胜其烦,后来索性我很少回复了,不是没有礼貌,而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事情。

她打电话问我,我委婉说出理由,但是她特别执着,最后无奈之下,我把她由屏蔽到删除。

给人问安,经常发语音、打电话,在她那里是正常工作,在我这里就是骚扰了。

其实,她只不过觉得这样就是联系感情,为自己的业绩加点油;而我内心感觉,保险已经入了,到时我按时交费就可以了,有事说事,无事没有必要天天打扰。

原本好心支持她事业的一个举动,竟然给自己造成了厌烦,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

这也再次说明了即使是多年的朋友,很多方面也难以相通。

就像“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一样,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又怎么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呢?

人活着,需要有自愈能力,需要从经历中反思、感悟,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好心态,千万不要奢望悲欢可以与谁相通,奢望有谁可以理解、体谅自己,只有学会自愈自悟,才能更好地走顺以后的每一步。

人生不易要学会自愈(人生百态悲欢难通)(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