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战国(名都自古并州战国名城)

扬州战国(名都自古并州战国名城)(1)

太原,地理位置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万历年间出版的《太原府志》记载:九州形胜,秦得百二,齐得十二,晋介二邦以称险塞。太行当天下之脊,雁门居九塞之首,非虚语也。至太原,以云中、上谷为之屏,河东、上党为之蔽,临谷为堑,因山为障,带二水之双流,据百岭之重阻,尤险之最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诸侯纷争的时期,故而太原的地理位置异常显赫。这块土地上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仁政思想,也发生了最为惨烈的诸侯争霸。

在太原西北郊的上兰村,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元代建筑窦大夫祠。祠中的主像供奉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晋国大夫窦犨。他不仅开凿了太原最早的水利工程,而且有一套完整的治国强兵的思路。据《国语》记载:窦犨曾经对当时的执政者赵简子说,我听说君王可悲的是无人才,而不是无钱财;可悲的是无贤臣,而不是无宠臣;可悲的是名声不美,而不是年岁不寿……面对窦犨的仁政思想,当时羽翼尚未丰满的赵简子只好连连点头;等赵简子势力强大以后,借故杀害了贤能的窦犨。孔子原来准备到晋国拜访赵简子,听说贤能的窦犨被杀,立即驱车回返,借此来表示自己对残暴而昏庸的赵简子的不满,表示对贤明大夫窦犨深刻的怀念。传世至今的窦大夫祠,是三晋大地上最早的仁政思想的发源地。晋国大夫窦犨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昭示了后世君王为人为政的基本原则。

扬州战国(名都自古并州战国名城)(2)

窦大夫祠

历史上,春秋演变成战国,最早是从晋阳开始的。当时,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赵国、魏国和韩国。山西别称“三晋”,就是由此而来。

晋水的源头,有一大片恢弘壮丽的建筑,就是今天的晋祠。明代诗人李继贞曾有一首咏晋水的诗:“水可亡人国,哪知国自倾。片言能树敌,三版得完成。”这首诗讲的就是历史上三家分晋的故事。晋平公的时候,国君式微,韩、赵、魏、范、智、中行氏六大公卿的势力却越来越强。而且六大公卿之间不停地进行争斗。

扬州战国(名都自古并州战国名城)(3)

晋祠

公元前490年,范氏和中行氏败走齐国,韩、赵、魏、智四家掌握了晋国的政权。而四卿之中,又以智伯势力最大,挟晋君以令诸卿。甚至骄横的智伯寻找借口,逼迫韩、赵、魏三家献地,以此来消弱他们的影响。韩、魏慑于智氏的淫威,不敢不从。而赵襄子拒不服从。智伯大怒,联合韩、魏两家共同出兵讨伐赵襄子,并约定灭赵后,三分其地,赵襄子不敌只好退守晋阳。战斗进行了一年多,毫无进展。丧心病狂的智伯最后决定引汾、晋二河,水灌晋阳。“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饮,易子而食。”(《史记.赵世家》),一片惨败景象。眼看都城就要破了,赵襄子急中生智,连夜派张猛谈深入韩、魏营中劝说利害:“一旦赵氏灭亡,智伯将更加强大,下一个吞并的目标必是韩、魏无疑。”韩、魏素来痛恨智伯张狂,遂与张猛谈歃血为盟,相约决堤放水,反攻智伯。当智伯正在做胜利美梦的时候,洪水突然冲到了自己营中,韩、赵、魏大军也如潮水般杀来,智伯措手不及,被赵襄子所杀。之后,三家瓜分了智伯的领地,韩、赵、魏并雄于世。这就是“三晋”的由来。在今天的晋祠境内,尚有智伯渠存在,相传就是当年智伯引水灌晋阳的旧道。

今天的晋祠附近,有个小村子叫赤桥,春秋末期这里曾经发生过一起惨烈的刺杀案。“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年国士心。”唐代诗人胡曾在赤桥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感怀国士豫让的咏史诗。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智伯生前虽然对公卿骄横,但对家臣豫让相当不错。赵襄子灭掉智伯以后,为了发泄不满,甚至把智伯的头颅割下来,当尿器使用。

国士豫让为了给主人报仇,改名换姓为刑人,挟匕首潜入赵襄子宫中的厕所,结果行刺被擒。赵襄子感其忠义而释之。不久,豫让又漆身毁容、吞炭为哑,埋伏在赵襄子经过的桥上,继续行刺,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失败了。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豫让以自杀的方式,回报当年主人的知遇之恩。豫让是春秋战国时期,与荆柯、聂政齐名的死士。

扬州战国(名都自古并州战国名城)(4)

贤能仁义的窦犨、机智敏捷的赵襄子、狷介刚烈的豫让,他们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晋阳大地上代代相传。他们是春秋晚期、战国早期太原人杰的典型代表。

三家分晋以后,太原属赵,曾经作过赵国早期的都城,后来赵国迁都邯郸以后,太原仍然是陪都。在赵国的历代国君中,最有作为、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赵武灵王。他大力推行胡服骑射的政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

据《战国策》记载:“赵武灵王曰:‘吾国西有楼烦、秦、韩之边,而无骑射之备。变胡服骑射以备燕、参胡、楼烦。’”在今天太原西北不远处的宁武、静乐一带,战国时期曾经是楼烦国,居住着大量的胡人,除此之外,在太原东北方向,还有中山等国,也是以胡人为主。他们经常骚扰邻近的赵国。前代赵君多次对胡作战,每当大兵压境的时候,轻装骑射的胡人就退到了大漠深处,赵军只好无功而返;等大批的军队撤回太原,胡人又卷土重来,继续危害赵国的边境。最后,赵军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屡吃败仗。这种被动挨打的状况,直到赵武灵王当政的时候,才发生了彻底的改观。

赵武灵王为了解决边患,多次深入胡地进行微服私访,最终发现胡人的长处在于衣着短小精干、善于马上急驰、马上射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于是,他决定仿效胡人的装束,对赵国军队的着装和训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果,他的改革之举遭到了几乎所有大臣的反对。权臣公子成再三进谏:“大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今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悖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赵武灵王为了说服大家,当庭与众人展开了辩论,力排众议:“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最后,他力排众议下达了胡服令,并带头穿起了胡装,带头学习胡人的骑射本领。在他的强制推行下,赵国的军队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提高了战斗力。几年以后,赵国攻破了中山,震慑了燕、代,向西扩展到了云中、九原。不仅洗刷了前代的耻辱,而且进入了全盛时期。赵武灵王习人所长、胡服骑射的举措,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扬州战国(名都自古并州战国名城)(5)

赵武灵王之后,除了赵惠文王有所作为之外,大都是些昏聩不堪的国君,他们坐拥四塞天险,不仅无所作为,而且压制良将,留下了千古遗恨。翻开史书,我们可以看到,战国晚期著名的将军,有很多都是赵国人。他们先后驻守重镇太原,留下了许多悲喜故事。

赵奢,原来只是一名下层的税官,赵国王公平原君的家臣仗势抗税,赵奢依法杀了九名犯法者。平原君大怒,准备惩治赵奢,谁知赵奢被捕以后,不仅毫无惧色,而且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平原君。平原君认为赵奢是贤才,于是推荐给了赵王。赵王起用他管理全国的税收,没有几年,百姓富而府库实。一次,秦国进军韩国,韩国派人来求救。赵王征求大家的意见。许多将军都认为路远道狭难以救援。只有赵奢站出来:“虽然路远道狭,但形势如同两鼠斗于穴中,哪支部队的将帅有魄力,这支部队必然取胜。”赵王于是派赵奢率军前去救援。主力前脚一走,秦军后脚就包围了赵国的武安,赵军人心惶惶,甚至有人想回撤。赵奢当即杀了违令者,稳定了军心。赵奢率部日夜急弛,迅速赶到了目的地,占据了有利地形,最后大破秦军。

扬州战国(名都自古并州战国名城)(6)

李牧

(?-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邢台)人 ,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李牧,也是赵国晚期的名将。他常年驻守在太原北边的雁门关,防御匈奴。李牧治军有方、厚待部下,多次击败了强大的匈奴,异族人闻风丧胆。特别是赵悼襄王年间,李牧训练了一支强大的赵军,最后诱敌深入,以出其不意的军阵,大破匈奴十余万骑。此役灭楼烦、破东胡、降林胡,匈奴单于逃之夭夭。不久,李牧又率领赵军,北征燕国,西御秦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秦人使用反间计,买通了赵国的权臣,最后糊涂的赵王竟然听信权臣的谗言,杀掉了李牧。李牧一死,赵国的长城就倒塌了,没过几年,强大的赵国就被秦军灭掉了。

扬州战国(名都自古并州战国名城)(7)

廉颇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

赵国还有一位让秦人闻风丧胆的将军廉颇。廉颇是太原人,从小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以勇气冠于诸侯。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广为流传。可是,蔺相如死后,尽管廉颇多次打败秦军,无奈昏庸的赵王,再次中了敌人的反间计,撤掉了主帅廉颇,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长平一战,被秦人坑杀四十万赵卒,赵国的实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扬州战国(名都自古并州战国名城)(8)

负荆请罪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和氏璧,秦国提出愿以十五城换之,赵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了二万赵军。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今河南渑池县西),赵王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商量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而未达到低洼大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

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战国时代的太原,有说不尽的名将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扬州战国(名都自古并州战国名城)(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