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盘水(已走了20来万人别黑我的家乡六盘水了)

这次专门写写我的家乡了她是贵州西部的小城六盘水市,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我在六盘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我在六盘水(已走了20来万人别黑我的家乡六盘水了)

我在六盘水

这次专门写写我的家乡了。

她是贵州西部的小城六盘水市。

她还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美名一一中国凉都。

她曾经过有一段灿烂的光辉岁月,为贵州仍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她曾经是中国南方煤矿能源基地;西南煤海;贵州首个煤矿、钢铁、建材、电力为主的能源型重工业城市。

她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城市,一座很特别的城市。

1、没有大三线建设就没有六盘水市

熟悉六盘水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在五六十年代之前,贵州省的版图上,是没有“六盘水”这三个字的。

那时,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部,只有安顺地区朗岱县、毕节地区水城县、兴义地区盘县。

恰恰是这三个偏僻的小地方,是贵州仍至西南煤矿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大山之中埋藏着巨大的矿产资源。

那时候的煤矿资源,又是新中国成立时期最为迫切需要的国防战备能源,以及工业和民生所需。

60年代初期,国家为了战备之需,规划全国轰轰烈烈的大三线建设,实施了庞大的“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线略工程,将北方一带军工内迁西南各地保存实力、一大批军工企业迁入进驻贵州,同时实施开发贵州煤矿为战备的战略构想。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地区的煤矿资源早就进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野,这三个地方早已划进了西南大三线的建设的重要红圈。

千军万马奔赴贵州。支援六盘水三线建设的大军多达10余万之众。

1965年2月,西南大三线建设委员会指挥部式在成都设立。

1965年11月底,伟人邓小平来到六枝视察地宗等煤矿建设,要求铁道部加快修建贵昆线六枝至水城段,并乘上火车到小地名关寨站挥豪写下了站名。

1965年12月初,三线建设工作重要会议在昆明召开,邓小平参加会议,并在会上确定要在六盘水地区建设继昆钢、攀钢之后的水城钢铁厂。

1966年3月,贵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十余万大军分别乘上火车和汽车接撞而至,在贵州西部的崇山峻岭中拉开了贵州六盘水大三线建设的序幕。

1966年7月1日至10日,中央三线建设规划工作会议在盘县召开,10天的会议上作出并强调六盘水煤矿开发建设的重要性。时任西南大三线建委员副主任、副总指挥的彭德怀元帅,于27日扺达盘县,并在会前亲临火铺、盘江、土城等地为煤矿选址。会后7月11日,彭总绕道六枝夜宿,为六枝煤矿定址,7月12日来到水城,在今水城古镇的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旧址工作了7个昼夜,亲自到汪家寨水帘洞为发电厂和汪矿选址,视察了正在开工建设的水钢工地。

1970年7月1日,水钢第一座高炉投产出铁。1978年12月18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第一天,六盘水正式建市,成为贵阳之后第二个设立的贵州省辖市。从1965年至1978年这10多年间,是六盘水的第一次大开发黄金时期,不毛之地的荒山野岭中,先后在六枝、盘县、六城设立了三大矿务局,一时间,厂矿云集、热闹非凡。六盘水为贵州创下了无数个第一。

建市后,市政府设立在黄土坡上,水城县原县政府也从老城搬至黄土高坡,使黄土坡“巴掌大”的地方商家密布,是当时六盘水市最繁华的“市中心”。

2、历史时期为六盘水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六盘水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三次最大的发展机遇。

第一次:大三线建建时期,1965年至1985年的20年中,六枝、水城、盘江三大矿务局所辖的数十个大小媒、水钢、乌蒙山水泥、水城发电厂等一大批能源重工企业建设生产,奠定了六盘水在南方及西南地区不可撼动的能源大市地位。

第二次: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中国西部大开发初期,从1998年至2002年的四年时间内,株洲至六盘水铁路复线;内江至昆明、水城至盘县铁路及大型编组站同时在六盘水开工建设,是当时国内最多铁路同时开工的地级市,又使六盘水市飞速成为普速铁路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大十字交通枢纽地位,成为贵州省仍至西南最多铁路最密集的地级市。

第三次:西部第二次大开发中西电东送建设,这个期间一批火电、水电煤化工项目在六盘水建设,盘县建成了贵州最大的盘南火电厂项目,水城发电厂迁出旧址继续发电,水钢技改等等。

六盘水经过三次较大的发展动力后,市区急剧向东南扩建,到2010年之后,先后扩、修建了人民大道、钟山大道、凉都大道3条直达双水方向长达20余公里的市中心区主干大道。

随后,钟山开发区、荷城花园、凤凰新区、红桥新区、德坞新区、双水新城相续建成,使六盘水市区人口从30万达到50余万。

在21世纪初期,六盘水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先后关停了不少煤矿,也因市场环境影响而对一些老旧产业作出淘汰,在保证绿水青山中对保留下来的产业进行转型升级,逐步从“重”到“轻”全面涉及农业及旅游,根据凉爽的气候资源打造出中国第一个“凉都”城市品牌,连续举办了10多届消夏文化节,举办好几届国际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开发出一大批旅游景区,“凉都”引起世人关注,夏天来消夏度假的游客“挤破门槛”……

然而,失去大型重工业支柱的六盘水市,逐步失去了昔日最耀眼的流光溢彩,连续几年来从贵州经济实力雄厚的老二、第三大城市下降到老六位置,九个州市中倒数为第四,使这个300余万人口、人均仅次于贵阳的工业能源大市开始陷入尴尬的境地。高铁只有市区一条安六城际,还是一条断头路,企业生产经营大都不景气,旅游方面一时难见城效,成为收入低消费高的“忧心之城”,不少人员外流,失去了风采……

邻近的毕节,兴义两地飞快崛起,毕节从原来的贵州末名跃入前三,取代了六盘水成为贵州省第三大经济综合体城市。

3、再来一次创业:她依然会光茫万丈!

由于六盘水经济总量在贵州数年来一直靠末,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少网友对六盘水的现状唏嘘一片,批评及嘲笑之声不绝于耳。

有人说:六盘水这几年流失人员多达20来万。

有人说:20年之后市区才新增了一条百余公里的安六快铁,还好意是说是贵州西部铁路枢纽。

有人说:天道轮回,当了那么多年的“煤老板”大富翁,没想到“家道败落”会过上苦日子……

有人说:光靠“煤二哥”发家的城市又有啥前途……

有人说:照此下去怕要在贵州排到最后一名了……

有人说:把贵B车牌收回吧,六盘水不配拥有。

甚至有外地朋友常常劝我这个本地人,说快离开六盘水吧,再呆下去已经没有前途了……

总之,大家对六盘水的发展都很担忧,这不怪人家,对一座城市好坏的评价,都是别人的看法,咋怪人家呢?

自于“走了20万人”,这也是人家的自由和选择。来来去去,也有大量的省内外人在六盘水买房定居,消夏度假和休闲养生。

看看市区不断增加的大型楼盘,就知道房子仍有需求。

花无千日红,六盘水今天的现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她鼎盛辉煌的时候,很多城市还一清二白。现在区位下降了,不代表永远都在走下坡路,她必须在转型中经历阵痛、徘徊、探索、突围、奋起而蜕变,蓄势待发,在进行新时期中长途跋涉的发展之路。

这是过程,也是艰难的历程。

不管怎么说,这半个多世纪里,六盘水为国家贡献了14亿吨的煤,贡献了6000亿度的电,贡献了7000万吨的钢。还创造了很多贵州工业史上的第一。这是不可磨灭的贡献!

六盘水的今天,也许是不少中小城市的明天。发展到一定的时候,都会面临产业转型,大家好才是好,谁不愿自己的家乡永铸辉煌?

向为建设六盘水付出青春和热血的大三线人致敬!

我始终不会离开家乡,相信她会一直传承三线建设时期留下来的精神,再来一次风风火火的创业,再次会在高原之巅上光茫万丈。你信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