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树与檀香有什么关系(檀香树前世今生)

说到檀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寺庙里缭绕不散的檀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标志,象征着宗教的庄严和宁静,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檀香树与檀香有什么关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檀香树与檀香有什么关系(檀香树前世今生)

檀香树与檀香有什么关系

说到檀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寺庙里缭绕不散的檀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标志,象征着宗教的庄严和宁静。

檀香树就是制作檀香的主要材料,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珍稀树种,带有芳香气味的檀香树被赋予了无数奇妙的意象和故事,也有很多真实的特性和效用,这些一起组成了檀香树这样一个特别的文化体,在中国留下许多的记载和传说。

檀香树喜热带、亚热带气候,原产印度南方及印尼帝汶群岛,是一种檀香科檀香属的半寄生性常绿小乔木,之所以说是半寄生性,其实是因为檀香树的须根上长着无数个小"吸盘",这些小"吸盘"紧紧地吸附在檀香树的寄主植物上,从它们那里掠夺水分、无机盐和其他营养物质。

虽然主要营养的来源都是寄主植物,但是檀香树也能从土壤中吸取少量的营养,并非全然依靠寄主植物,故而称其为半寄生性。同时檀香树的生长也极为缓慢,虽然最终能够达到10米左右的高度,但生长过程可能要花费数十年。

在这个过程中,土壤也很重要,在酸性红壤、黄壤或河边冲积砂质壤上均生长良好;在干燥多石砾的土壤上生长缓慢,但心材含油量高;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迅速,但心材质量差。长成的檀香树表皮灰褐色,带有条纹,喜光,不耐荫蔽,较耐干旱,忌水分过多。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习性特点,檀香树主产于印度东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东南亚、澳大利亚、斐济等湿热地区。我国也引进檀香树千年之久,檀香树在我国有漫长的历史,汉末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里称其为檀香,明代李时珍所成的《本草纲目》里叫它真檀。

檀香树用途广泛,檀香树脂及蒸馏提取的檀香油可于中药,在我国的医药史上有着不俗的功绩。不仅如此,经济价值较高,还集芳香与材用于一身,檀香树常常用于雕刻工艺品和高级化妆品的制作等。

我国历史中的檀香树

檀香树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珍稀的昂贵木材,不管是入药还是作为香料、雕刻工艺品的良材,檀香树的木料都是绝佳的选择。而檀香的生长周期缓慢和木材娇贵,年份越高越好的特性又让其价格更加高昂。

由于其产量有限,加之需求量大,其价高难以想象,所以从古至今,檀香树有"木中皇族"之誉。尽管价格高昂,但大家对于檀香的喜爱和追捧从未停止过。而且早在1500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檀香树就已经作为药材被使用了,而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寻檀香树的药效和功能。

檀香作为一种药材,有改善睡眠、安和心志等功效,历来为医家所重视。檀香树在中药中的入药形式分为多种,包括檀香、檀香泥和檀香油。檀香树干的心材黄褐色,是为檀香,有强烈香气

檀香泥以檀香树心材中的树脂入药,味苦而性温。

及至唐代,佛教在我国的传播规模达到一个历史高峰,而檀香更是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檀香在佛教中又被称作是“旃檀”,根据唐代的《慧琳音义》的解释,旃檀有“与乐”之意:“旃檀此云与乐,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安身之乐,故名与乐也”。

而且因为佛寺中常有檀香,时人常称佛寺为“檀林”,可见檀香树备受佛教推崇。另外,据说佛道两家修行有成的大德们,能从劳宫等窍穴散发出香气,谓之“性香”,香味与檀香相似,或许也是佛教推崇檀香的一个原因。

也正因如此,檀香树也在宗教领域里被誉为“神圣之树”。檀香木作为雕刻工艺的良材,可制成扇骨、箱匣、家具、念珠等物品,但檀香树的心木在我国古代一般只做成佛珠、檀香扇等小型饰品。其独特的香味具有安抚作用,对于冥想很有帮助,檀香粉也被用在大型的宗教仪式中。

北京雍和宫法轮殿后有一座檀香木雕罗汉山,极为珍贵的艺术品。万福阁内更是存有一座高26M的巨型檀香弥勒佛像,造型生动,面容慈悲,堪称举世无双。

这座雕像是乾隆十五年时,西藏七世达赖喇嘛为感谢乾隆派兵平叛还送的谢礼,檀香雕像采用自尼泊尔运来的一棵巨大檀香树,动用无数人力物力,耗费数年之久而成。既可以说是西藏与中原的友谊见证,也是佛教兴盛的重要凭证。

除此之外,檀香树还被广泛的运用在制香中,无论是提炼香精油,还是做成线香盘香,檀香树的芯材都是佳选。

檀香树生来带有的香味,但多数新砍伐的檀香木,近闻之,常带有刺鼻的香味和特殊的腥气,所以制香时往往要先搁置一段时间,在经过放置和加工后会变得气息沉稳醇,之后再使用就会好很多。比如存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檀香,这时檀香木的香味已经非常温润、醇和,可谓檀香中的极品。

不过并非檀香树的所有部分都能作为香料使用,檀香树的边材是没有香气且多呈白色的,一般只有檀香树的芯材部分才会作为香料加工成名贵的香品。

檀香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广受欢迎,人们认为檀香能安神开窍,可以杀菌消毒,祛瘟避疫,与其他香药搭配使用,还有提升香气的作用。

故而除佛教之外,古时的高门显贵也偏爱使用檀香树制成的香料,宋代文豪欧阳修曾在自己的诗词《武陵春·宝幄华灯相见夜》中写道:“斗帐香檀翡翠笼”,可见时人大多追捧檀香树所制香料。

人们对檀香树的喜爱一直从古延传至今,到今天,国际贸易市场中檀香树心材价格高昂并且还在不断上升,而在国内市场上,每斤檀香树木材价格在人民币160元以上,檀香树为世界上单面积收益第二高的植物,其经济收益是其他林木的5-10倍。

这也导致了高额利益的驱动下原生檀香树的大量减少和消失,过去印度一直都是檀香树的主要栽培和出口国,由于最近几年无序的砍伐,其檀香树资源几乎已经耗尽。

印度和印尼已严格控制檀香木的出口,市场上仅存的檀香木少之又少,而大小能做家具的檀香木更是微乎其微,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檀香木特别是产于印度的檀香木已很少见。

故而今天,当我们回顾檀香树在历史中曾经留给我们的文化痕迹的同时,也应当要保护已经为数不多的原生檀香树。

不能让珍贵的檀香树仅仅停留在历史的故事中,而是要继续延续下去,在未来创造更多的文化故事。也相信当今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之下,会研究出更加有效的檀香树培育养殖技术,获得檀香树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两全。

参考文献:

1.杨晓玲.珍稀而又娇贵的檀香树[J].林业与生态.

2.付秀宏.神妙多多檀香树[J].世界环境.

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科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