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任氏家谱字辈是72个(来时的路到底在哪里)

文|任善海

山东任氏家谱字辈是72个(来时的路到底在哪里)(1)

山东省平原县任氏家族一世祖的平度老家,所有信息和数据都指向一个村庄———平度市万家镇任家庙村

要想清楚地说明这一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说清楚另外一个问题——平度市的任氏家族族源众多,有高密籍、四川籍、贵州籍、云南籍,平原县任氏家族的一世祖,有没有可能是四川籍、贵州籍、云南籍那些军转民在平度安家落户的屯垦军人的后裔呢?经过各方面大量信息和数据的分析,答案十分明确,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平原任氏家族一世祖在永乐二年奉旨移民迁居平原时,平原任氏家族康熙五十五年修手抄版族谱明确记载:“始祖讳财富,配于氏,周氏。莱州府平度州人也,兄弟四人,长留平度,已失其讳,嘉靖间曾差人去访,族人皆为庄农,已文献无证矣。止知先人在元时由侍御史官至尚书,有御葬茔一座,名器尚存。吾始祖讳财富于永乐二年奉旨迁,原配于氏。季祖讳财贵者亦同时迁山西......,仲祖南迁,世远代湮,故不知仲祖去,亦不知为仲祖之后去,但使后之人知有此宗支而己。”

据此可知,一世祖外迁时,已有兄弟四人,长留平度,三弟同时异地外迁。既然各自已可独立异地外迁,其最小者年龄也应已在十六岁以上。而永乐反叛建文帝的内战,一共才打了四年。后期派兵追剿建文残部到平度,局势稳定后再实施军转民政策,这些四川籍、贵州籍、云南籍的任氏军人才安家定居下来。所以说,我平原任氏一世祖绝不可能是那些外省籍军转民任氏宗人的后人。

由于2015、2017年两度赴平度查访无果,并且2017年赴寥兰镇查访无果,时近黄昏,巧迂一80多岁的老者,便向其借问,附近哪里有任姓人家居住的村庄?老者听后仔细沉思,最后说:“附近确实没有任姓村庄,不过东南距这里18里地,有一个庞家,那里倒是有姓任的,你不如到那里去看看。”

于是,我便依据老者的指点,打车向庞家奔去。及到了村庄,已是家家灯火,晚饭时分。

上次去庞庄是东头进村,这次来庞家是西头进村,谁知等到了村中蓝球场,才发现又鬼使神差地来到了前年正月已经来过的庞庄村。

这时,遇到一位二十四五岁骑电动车外出的青年妇女,便向其打听前年正月曾经接待过我们夫妇二人的前村支部书记任思德的家在哪里?她问我打听任思德干什么?我便向她说明了来意。

听清我的来意后,她毫不犹豫地说:“我家就姓任,你到我家去找我爸爸吧。”于是,她便回过电动车带我去了她娘家。原来她是骑车要回婆家的。

到了女孩家,见到了她的父亲任学好。宗亲任学好立即让其家属找来了任思德等三个宗亲,摆酒没宴,为我洗尘。

席间,我们宗亲五人,聊得非常投机。首先相互通报了两地家族家族事务的一些基本情况,随后便话归正题,谈到了我受平原具任氏家族族谱编修委员会主编任万平委托,两度平度寻根不遇的问题上来。

细思良久,任学好意味深长地说:“我认为,有一个村子你该去看一看。”我马上迫不急待地问:“哪个村子?”任学好说:“在这里西南40余里地,平度与高密搭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任家庙。那个村子是我们高密梁尹任氏家族早年平度逃荒,所建立的第一个村庄。所以就成了以后我高密梁尹任氏家族向平度迁移的落脚地和中转站。据祖上传下来说,我们先祖在明朝嘉靖41年来庞庄村安家前,就在任家庙住过一段时间。

你去年既然已经在任家河岔高密梁尹任氏通谱上查到了康熙五十五年去过平原寻亲的任之杰先祖,那么平原任家与高密任家就很可能有联系。平原任氏先祖又是从平度移民迁出的,我们这里和任家河岔迁入平度又都比平原先祖迁出平度的时间晚,你们平原任家很可能与任家庙有关系。”

听过他一番议论后,大家都觉得有些道理。

任思德听后不无惋惜地说:“可惜这次高密修家谱,我们这里失联了没有续上。不然仔细查查,也许能弄清楚。”随后地又说:“那个村子很大,有10来个小队,你若去了那里,恐怕一天也走访不完。”

但无论如何,既然发现了这一条宝贵线索,无论早晚,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但由于这一目标不在计划行程之内,事先没有做这一方面的准备。再则我已离开青岛几天了,需要回去做些补充。所以决定下次再来,把任家庙作为专题目标,进行一番彻底查访。

但可惜行程未成,疫情骤至,因此至今也没能去成。

席间,几个宗亲你议我论,融融一堂,不觉已过了午夜。

当晚在任学好家里留宿。

第二天早晨,吃过早饭,任思德拿来一轴庞家庄任氏家堂。根据寻根需要,我对有关内容,一一做了抄录。

随后,宗亲开车把我送到平度汽车站。我欲付车费,宗亲坚辞不受,并不无亲切地说:“你为了家族寻根,不辞劳苦,东奔西跑,我帮这点小忙,算不了什么。宗亲你就不要客气了。”事虽不大,但情真意切,甚为感人!由此,使我真正体验到了“天下任氏一家亲”的深厚内涵,认识到了我们几千年生生不息的任氏家族和任氏家族文化的丰厚底蕴。

及行,我嘱托任思德、任学好等几位宗亲,有了机会,请代为了解一下任家庙方面与此有关的一些情况。

事后,任思德电话反馈,说他又去大洪沟(古之横沟)寻访了多位高龄老人,有人告诉他说:“自明朝开始,横沟就是胶东一军事和经济重镇,是胶东官道一处交通要地。村南二里处官道旁,由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笃信道教,开国后就修有一座道观,叫“任山庙”。据说历代住持道长都姓任,其中,清朝未年,住持道长就是任家庙村人。可惜这座道观在解放初期拆了,现在仍可见遗迹。

据此,我初步推断:曾去平原县寻访族人的高密先祖任祎之杰康熙五十五年之所以说住在横沟,很可能与这座历代由任氏道长撑门的道观“任山庙”有关。

并且,任思德还反馈说,据有的老人讲,到了康熙未年,平度遗存的明代遗老遗少们又密秘串联,竖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为此被抄家灭门者,不计其数。

而高密先祖任讳之杰,本人是明未的一位兵马司副指挥,属下级军官。其父曾做过明朝知县,其四个女婿,三个在清康熙年间曾任知府或知县,在当时有一定势力和财力。在那种动荡年代,参与到“反清复明”的阵营里来,是顺理成章的事。

就连他不远千里,到平原寻访三百年前已迁入平原的族人,说不定也与这件事情有关。不然的话,什么重要的事情,能促使他在那种交通条件下,跑一千里旱路去平原访求三百年前已经迁出的族人?我认为:除了生死,别无他因。至于为先祖御葬茔被人毁坏事,访求族人,那只不过是一个鼓动平原族人参与报复行动的一个说词而已。平原族人在他去平原后能够重新续修家谱,并且把两地相当辈份用字定在“之”字辈,这说明,一则他带去的平度、高密的家族信息很多。二则当时他在平原任氏家族中,带来的影响很大。但为什么在当年夏天就修续的平原任氏家族族谱序言中仅简略地记载了“康熙五十五年仲春,平度族人任讳之杰与姪喜強曾以“御葬茔法器”被人毁坏事来访求族人。之杰住城南十五里横沟,喜強住城后二里许府君庙。”这么简单的几句,而对其他平度的家族事务以及御葬茔具体地址这么重要的信息却只字不提呢?那同来的喜強是侄子还是卫士?为什么在高密任氏通谱上查不到“喜”字辈份用字?而平原任氏家族族谱上所载之“横沟”和“府君届”两村的最年长村老,也不记得祖上曾有过任氏族人居住过的传说?

而与此相反,横沟村南原有一座历代由任姓道长住持的道观“任山庙”,而平度城后二里许,确实也有一座道观“府君庙”,(现已辟为平度市博物馆)。世上能有多少这样的巧合?说不定当时叔侄二人,就分别借住在这两座道观里。

由此我初步推断:当时的任讳之杰祖出现在横沟,与出现在平原一样,只是离开高密,四出串联,组织“反清复明”阵营,而临时择定的住所而已。所以两村才没有任氏族人居住过的传说。

但从高密族谱记载,任讳之杰祖去世后葬入正常的家族墓地,这说明他是寿终正寝的。而据中华风俗的传统,假若造反被诛杀的人,是不能葬入祖茔的。

由此说明,他们的组织串联,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流产了,没有能付诸实施。这从平原任氏家族族谱对他们平原一行含糊其辞的记载也可以略见一二。

当然,这只是我据目前查访所获资料和信息的一种综合推测。真实情况究竟如何,由于资料记载有限,有些且含糊不清,恐怕永远也弄不清楚了。当然,作为我们的寻根之旅也没有那种必要。只是作为一种个人认识,分享给家人们参酌而已。

任善海,男,1950年生,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共党员,职业中专退休教师,副高职称。民营平原县博士园学校校长。德州市诗词盈联书画协会会员。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