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弥留之际还在哼唱这首歌(周总理弥留之际还在哼唱这首歌)

“总理生前,曾先后17 次观看组歌演出,他能唱出组歌的全部歌词。总理在弥留之际,最后唱的一句是‘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说到这里,王新兰声泪俱下,哽咽难言。


“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每每听到这熟悉的歌词和旋律,王新兰的眼前就闪现出丈夫肖华创作《长征组歌》的情景。自己一唱起丈夫写的这首歌,当年走过草地雪山的王新兰总是心潮起伏,她对长征记忆太深刻了。

周总理弥留之际还在哼唱这首歌(周总理弥留之际还在哼唱这首歌)(1)

肖华说,作为长征的亲历者、战斗员和指挥员,他觉得有一种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在推动着他写《长征组诗》。所以,他一定要写出来让战士们演唱,让所有的人了解长征的故事,牢记长征精神。他对演员们说:“你们唱得不错,但是如果你们了解了长征就会唱得更好!”肖华随后说:“长征这段历史是十分感人的。我在写《长征组诗》的时候,泪水经常打湿手稿。每每我写到最艰苦的地方,就回想起那些与我一起长征过的战友,他们有的已经牺牲了。”说到这里肖华哽咽了,王新兰和演员也都掉下了眼泪。

其实,讴歌长征,肖华早有想法。自从走完了长征路,长征便成为肖华生命的一部分。那场震惊世界的远征,那场使红军从濒于灭亡之中再生的大迁徙,那场红军向难以承载的生存极限挑战的英雄壮举,肖华视之为中国共产党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因而值得大书特书。

早在1958 年夏,肖华得到一本描绘长征的画册,如获至宝。当时,他与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说,除了画册,应该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长征。他还对王新兰说,如果有一个整块的时间,一定要写一写长征。遗憾的是,繁忙的工作使他一直无法拿起笔来。到杭州治病疗养,终于有了创作的机会。创作首先遇到的是艺术表现形式问题。肖华考虑到身体状况欠佳,不便写长篇大论,于是采用诗歌的形式。肖华长于诗词,在杭州又集中阅读了唐诗、宋词中的一些名家之作。中国古诗词凝练含蓄、韵律优美,极富表现力和形式美。经过思考,他很快确定了用组诗的形式表现作品的内容。

创作的真正难度在于对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肖华虽亲历长征,但他当年只有18 岁,先是少共国际师政委,过草地前是红二师政委,只熟悉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对于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则知之不多。因此,要把红军三大主力艰苦卓绝的长征准确地概括到一部诗歌中,是十分困难的。为此,他阅读了有关长征的大量资料和老同志写的回忆录,反复重温了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著作,用其中关于长征的精辟论述,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

同时,认真研读了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诗词。掌握丰富的史料后,肖华按照长征的历史进程,从极其复杂的斗争生活中,选取了长征中12 个“关节点”,安排了组诗的整体结构,即:告别、突破封锁线、进遵义、入云南、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会师献礼、誓师抗日。

长征途中没流过一滴泪的肖华,将感情的闸门向逝去的历史打开了。王新兰说,写得很是辛苦,人都瘦了十几斤——那真的是“呕心沥血”。

周总理弥留之际还在哼唱这首歌(周总理弥留之际还在哼唱这首歌)(2)

写就后,肖华用毛泽东的七律诗《长征》中的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题,分别呈送给周总理和在京的许多老帅传阅。老帅们都说,用12 首诗来概括长征全过程,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组诗高度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程,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精神。周总理更是非常高兴,也非常喜欢,尤其是对“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特别赞赏,说这是“神来之笔”。当时正在搞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间唯独没有长征的内容,周总理说,这下好了,先把《飞越大渡河》放进去,于是“组诗”开始变为“组歌”。

曲谱初稿成形后,肖华在杭州的病房里接见了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四位曲作者,让他们一首一首地为他哼唱,并提出修改意见。

其实,当初为组歌谱曲的除了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四个人外,总政文工团时乐蒙也同时写了一稿,他这个版本气势宏大,技巧很高。周总理反复听了两个版本后,觉得各有千秋。考虑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好唱好记,便于传唱,基本倾向于这个版本。

周恩来总理还曾这样评价肖华和他的组诗:“只有经过了长征的人才会写出《长征组歌》;只有有激情的人才会写出《长征组歌》。你为党和人民做了件好事,为子孙后代做了件好事,我感谢你。”王新兰也认为,《长征组歌》是一部饱蘸着血泪和激情的经典之作。

“总理生前,曾先后17 次观看组歌演出,他能唱出组歌的全部歌词。总理在弥留之际,最后唱的一句是‘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说到这里,王新兰声泪俱下,哽咽难言。

据悉,“文革”期间,《长征组歌》有8 年没有正式演出。1975 年,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后,指示复排《长征组歌》。同年10 月,复排后的《长征组歌》在北京展览馆剧场连演一个月,场场爆满。反响的热烈程度远远超乎演员们的想象。很多观众看完演出后都不坐车了,而是手挽着手一路哼唱着《长征组歌》回家。

《长征组歌》这部脍炙人口的音乐史诗,用血与火谱写的旋律,穿透上一世纪的回音壁,响彻新世纪的天空。而由组歌述说、重现的长征画面,一次次令人们感慨万千,一幅幅定格为永恒的记忆……

本文节选自《我们走过二万五 : 红小鬼的传奇人生 》,标题为编者所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