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爱情文学作品(文学经典鄙视爆红)

日前,由读客文化出版的莫拉维亚长篇小说《鄙视》的两场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青年作家笛安和张天翼,受邀参加设于单向空间·东风店的活动,另一场设于库布里克书店的活动则邀请编剧作家柏邦妮,媒体人孟常,单向空间图书编辑罗丹妮,和读者交流并分享读书感想。

男女爱情文学作品(文学经典鄙视爆红)(1)

今年7月,《鄙视》一经出版便横扫当当新书热销榜、Kindle小说新品排行榜等畅销榜单,稳居豆瓣最受关注图书榜前3。上市一个月内,火速加印2次,销量极其亮眼。梁永安、李洱、祝羽捷、胡桑、黄昱宁等多位作家学者都公开推荐过此书。豆瓣上与本书相关的话题“杀死爱情的那件小事”浏览热度超百万人。线下活动更是场场爆满,直播观看人数超百万。《鄙视》爆红的背后,折射出年轻一代自我觉醒及对婚姻现象的审视与思考。

莫拉维亚竟是诺奖遗珠,读客版《鄙视》出版后迎来翻红

在出版方读客文化推出《鄙视》前,莫拉维亚在中国读者心中的知名度不算太高。但其实,他不仅与卡尔维诺、夏侠,并称为“意大利现代文学三杰”,更是公认的来不及获诺贝尔奖的伟大作家。据诺奖官方资料库显示,莫拉维亚曾15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鄙视》是莫拉维亚的代表作,精准抓住了为婚姻和亲密关系困扰的年轻读者,用婚姻生活中的平常故事厘清婚姻真相,触及了人的心灵深处。

意大利语教授陈英曾称《鄙视》极其贴近当今中国的生活。在这部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中,莫拉维亚预见性地剖析了无可避免的婚姻危机。在时代、背景、文化迥然不同的中国,《鄙视》意外地迎合了如今年轻人“恐婚”“爱无能”的焦虑,受到年轻人的大力追捧。

男女爱情文学作品(文学经典鄙视爆红)(2)

记者从主办方读客文化处了解到,北京的这两场线下活动是在读者的呼声中特意增加的。此前读客已经举办了6场《鄙视》新书分享会,梁永安、李洱、黄昱宁、侯虹斌、胡桑、赵松、祝羽捷、颜怡颜悦等众多名家学者都是活动的座上客。因为读者太过热情,几乎每场活动的报名通道一经上线,名额便火速告罄,有不少读者特意从外地赶到活动现场。此次,主办方特地在北京新增两场对谈活动,希望将文学经典传递给更多读者。

此前,《鄙视》活动里的优质解读,爆火出圈,其中复旦教授梁永安对《鄙视》的精彩解读上线不久,点赞量秒速破10万,圈粉无数。梁教授认为,当代男性的局限在于看不见女性的价值。颜怡颜悦对此深表赞同,她们认为,当代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已不再是缓解孤独,现代女性追求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女性先锋侯虹斌针对《鄙视》指出,女性价值的觉醒,性别平等的趋势,势必颠覆传统婚姻的认知。作家李洱也推荐《鄙视》,称这本书值得反复看,因为它填补了婚姻中幻想与现实的空白,鞭辟入里地呈现了婚姻中两性相处的困境。由此可见,不仅读者们为《鄙视》着迷,众多名家也纷纷称赞。

女性意识觉醒,《鄙视》重塑年轻人“婚姻观”

“打破陈旧婚姻观念”是社会热议的话题。2020年末,苏敏以抖音号“50岁阿姨自驾游”火了一把。她蓄谋一年“离家出走”,自驾环游中国。在专访中,苏敏表示自己的前半生“为了身份而活”,努力担负作为妻子、母亲和女儿的责任,但年过半百的她决定挣脱婚姻家庭的枷锁。在苏敏的视频评论区,可以看到无数网友为苏敏敢于挑战传统婚姻观念的行为点赞。

笛安指出,两性之间的确存在一些无法沟通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婚姻归根结底是社会制度,包含了很多矛盾和冲突。丈夫虽处在性别权力的高位,但在残酷的现代生活面前,男性的优越感岌岌可危。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张天翼引用了一句极富哲理意味的六言绝句来阐释夫妻关系。她说,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各种物质需求已经被照顾到了极致,但人在感情中的需求还没有被完全重视。在现代语境中,我们越是挑剔婚姻,越说明我们重视到婚姻的质量和人生的质量息息相关。以前被忽视的婚姻共情话题,如今值得更认真地对待。

男女爱情文学作品(文学经典鄙视爆红)(3)

值得关注的是,《鄙视》的双线戏中戏结构一直为诸多名家学者赞叹。莫拉维亚在婚姻故事之外,将荷马史诗《奥德赛》中英雄人物奥德修斯流浪十年回家的神话,改写为婚姻破裂逃避归家。《鄙视》中的丈夫自况为奥德修斯,巧妙谕写了“英勇男性的衰落”,使原本单薄的婚姻故事获得了厚度。

笛安盛赞,莫拉维亚笔下的 《奥德赛》是反英雄的图解,莫拉维亚借欧洲语境中耳熟能详的神话,细致拆解婚姻中男女的冲突。张天翼也称赞到,古老的故事和现代的婚姻形成了互文,非常精彩。针对现代婚姻状况,在陈旧的婚姻观念中丈夫仅提供家庭物质保障,但现代女性需要的未必如此。女性更在意的是精神的需求和尊重,在精神成长这方面女性一直走得更远,更快。

结婚率逐年下降,恐婚青年对现代婚姻存在诸多困惑

近年来,婚姻话题一直占据社交媒体较为显著的位置,“恐婚”也已成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社会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单身青年将“不婚”视为一种正常选择。据民政部公布的《2020年民政事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全年结婚率为5.8‰,较上年降低0.8个千分点,为2016年以来的最低数据。年轻人对婚姻的消极态度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两性婚姻的困惑。罗丹妮指出,阅读《鄙视》当代青年对婚恋的悲观态度,来源于难以沟通和缺乏信任。

男女爱情文学作品(文学经典鄙视爆红)(4)

孟常对婚姻中的信任话题作了补充,他提到,信任的缺失也来自于男性无法正确处理“正在消失的男子气概”。当男子气概被社会伤害,男性往往会希望通过婚姻家庭来弥补。在男性视角中,女性是缝合伤口的人。柏邦妮对此表示认同,她认为莫拉维亚的厉害之处正是展现了男性的怯懦。法国新浪潮名导戈达尔曾翻拍《鄙视》。柏邦妮直言,比起改编的电影,她更喜欢小说。因为电影只表现了女人的冷漠,而没有表现出男人极端的怯弱。

《鄙视》表面是在讲述爱情故事,但本质是在探索“性别权力”的议题。罗丹妮认为,男性深陷“家庭内部”和“社会维度”两方拉扯,男子气概崩塌的背后是“性别权力”的问题,在生活困境下人是被规则捆绑的。

婚姻和爱情是永恒的话题,莫拉维亚在小说《鄙视》中描述了人类永恒的困境,真实刻画了依然困扰现代人的“沟通困境”“爱无能”“随波逐流”等难题。正如梁永安教授所言,这部经典的意大利文学作品,是中国青年的未来之书。

编辑/乔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