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里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新言“雍也”之二十一,萝卜/摄影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在解释本章句前,我们先来琢磨一下“知者”与“仁者”到底是什么?

《论语》的“雍也”篇,此章句的上一句,“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按照孔子这种阐述,所谓“知者”,知人事,知道义,知鬼神,知轻重缓急。而所谓“仁者”,明了事物的前后、高下、难易、好坏等等都是相对而言,且都有自然运转之理,并无刻意与对立,实事求是,自然而然。

下面是笔者对于本章句的理解。

孔子说,“知者”喜欢水,“仁者”钟情于山。“知者”爱动,“仁者”好静。“知者”乐观,是乐天派,“仁者”行事、处世长长久久。

“知者”知万物之变化犹如水,瞬息万变,乐观其变。“仁者”,知万物之幻化亦有恒,虽瞬息万变,但并不为外物所扰,乐得岿然不动。

“知者”知动,“仁者”知止。

“知者”乐于接纳这世间的变化,“仁者”能体现这世间恒久之价值。

笔者以为,孔子他老人家说的“知者”与“仁者”不是一对儿矛盾人物,也不是一对儿互补人物,他们是两类挺典型的人,而这两种特质的人,很多特点可以基于同一个人身上。

总而言之,“知者”与“仁者”都是好同志,但如果一个人修行不够,还真不能“知”,也难为“仁”。这世间的变与不变,差别与无差别,也许也只有知者与仁者才能看得明白,我等普通人,要达到“知”与“仁”的境界,也许还需要再走一个唐僧和孙悟空“西天取经”的距离!

萝卜/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