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评陶渊明(为什么陶渊明在无数人心中被封神)

陶渊明的一生大多在耕读中度过,存诗仅百余首,也无显赫的功绩,但他却活出了世人向往的样子,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为什么陶渊明在无数人心中被封神?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为什么陶渊明在无数人心中被封神)(1)

陶渊明的偶像

首先我们得说说陶渊明的偶像。说到陶渊明的偶像,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是陶侃,一是孟嘉。这两个重要先辈都和陶渊明关系密切。

陶渊明的外祖父是陶侃的女婿。陶渊明在《命子》诗里这样写道: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这言外之意陶侃比桓温、桓玄和刘裕都高明得多。陶侃既与陶渊明关系密切,又是陶渊明崇拜的人,他给予陶渊明的影响也很大。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为什么陶渊明在无数人心中被封神)(2)

陶侃

陶侃本来的职业,大概是捕鱼的,《晋书》卷六十六有这样的传说:或云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陈寅恪也说“本出于业渔之贱户”。可见,陶侃出身寒微。

又如,《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晋阳秋》:侃练核庶事,勤务稼穑,虽戎陈武士,皆劝厉之。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欢喜慰赐;若他所得,则呵辱还之。是以军民勤于农稼,家给人足。……侃勤而整,自强不息。……又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而不敢行。

这种勤俭、自强不息、鼓励稼穑和反对浮华游惰的习惯,可看作是陶氏的家教。陶渊明的诗中也多有体现。如“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侃是个军阀,带兵四十年,战功赫赫,有曹操那样的机智和勇敢,他在东晋的地位是在王敦、苏峻、桓温、桓玄和刘裕这一个行列里。他的政治态度对陶渊明也应有一定的影响。

孟嘉是陶渊明的外祖父。陶渊明对孟嘉也更为熟悉,他为孟嘉所作传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极为详细。孟嘉更接近于当时的士族,有当时所谓的名士风流,也有后来人所称为的魏晋风度,这对于读书人的陶渊明来说,气味上就更接近了。他对于陶渊明的影响也更大一些。

陶渊明一方面有孟嘉的高贵,如“江州刺史王宏欲识之,不能致也”;另一方面也有他不为己甚的处世的方法,后来“渊明尝往庐山,宏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宏至,亦无忤也”(萧统《陶渊明传》)。他不肯得罪王宏。此外,喜怒不行于色的镇静也有体现,如“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陶渊明《神释》)。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为什么陶渊明在无数人心中被封神)(3)

“带月荷锄归”

简而言之,在生活态度上,陶侃所影响陶渊明的,是一种出身寒微的人所有的质朴、有力的勤奋;孟嘉所影响陶渊明的,是一种士族阶级所有的高贵与镇静相结合的旷远。

因此,一方面是像一个普通农民那样的肯勤俭,肯劳动,有一种刚性;一方面又像一个当时贵族所有的含蓄,有教养,表面上冲淡平和。这就是陶渊明。这两方面都是可以在陶侃和孟嘉那里找到影子的。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为什么陶渊明在无数人心中被封神)(4)

陶渊明故居守拙园

最难得处是“任真”

陶渊明的性格除了先辈的影响外,也和他的阶级地位、生活经历、所受教育等有关。他的性格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任真”。

陶渊明最难得之处就是他的“任真”:任凭真心,跟随真心,不矫饰,不做作,不管是为人,还是写诗。

苏轼评价说“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辛弃疾也写过一首词来赞美陶渊明,他说陶渊明“千载下,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说“真”就是陶渊明的本色。叶嘉莹解释道:第一次做这个江州祭酒是因为“家贫”,孟子说的“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特别是因为他的母亲年老,他要奉养父母,出来做官是应该的。那么后来他做了两次参军,这个就不是单纯的因为“家贫”了,这是因为他曾经有一份建功立业的心。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白白地过一辈子,尤其是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总是“士当以天下为己任”,而现在桓玄起兵要“清君侧”,要讨平叛乱;刘裕的起兵是要平定桓玄,也是要安抚国家的,所以他就做了两次参军,那是为了功业。但是刘裕和桓玄完全是一丘之貉,阴怀篡逆。严酷的政治现实使陶渊明认清了刘裕的伪善面目,他只得在浊流中勇退。

那陶渊明毕竟是无以为生了,而且陶渊明至少有五个儿子,那他怎么样养活这一家人呢?所以陶渊明没有办法还是出来做官了,做什么官?就是“求为彭泽令”,他就出来做了彭泽县的县令。然而,只“在官八十余日”(《归去来兮辞·序》)就辞职不干了。陶渊明性情刚直,不会敷衍,不想做违反本真的事情。当看清了世道后,他就走出了“樊笼”,为自己找到一条透亮的路——归田隐居。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为什么陶渊明在无数人心中被封神)(5)

陶渊明“质性自然,”他的本质、天性是喜欢自然,“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归去来兮辞·序》)。陶渊明写过一首乞食的诗,旧谷已尽,新谷未登,“夏日长抱饥”,所以就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他自己粮食收获了,就杀鸡煮黄米饭请他的邻居、老朋友来一起吃饭,“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文坛偶像

千年文坛,陶渊明是一个神一般存在的人物。为什么他有如此的魅力?想来不止世间文人所看中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的不卑不亢的气节,还有他的“任真”、他的诗文。

李白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字里行间洋溢着粉丝对偶像的仰慕之情。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为什么陶渊明在无数人心中被封神)(6)

萧统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推崇,几乎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他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他编的《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专集。此外,他还写了《陶渊明传》,创作了摹写陶渊明精神气质的诗歌作品,他所编辑的《文选》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八首。萧统做粉丝做到如此敬业的地步,早已超越了一般的“追星”行为而有了别样的意义。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非常崇拜,他在诗中说:“赏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这是不是等于说,虽然星空灿烂,但你是我的唯一。诗歌创作方面,孟浩然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上,对陶渊明的诗作多有传承。

杜甫也是陶渊明的粉丝。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隔世的知己,他咏诗道:“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不但认同陶渊明的儒家政治精神、独立自由的人格,而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吸纳、发挥陶渊明思想和诗艺。由表及里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做这样有品位的粉丝,方不辱没自己所崇拜的偶像。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为什么陶渊明在无数人心中被封神)(7)

杜甫

白居易也把陶渊明视作自己的偶像。江州离陶渊明的故乡浔阳很近,白居易任江州司马的时候,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一诗,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赞颂陶渊明高尚的人格。白居易自称“异世陶元亮”,也就是另一个时空的陶渊明,陶渊明的隐逸情怀和生活情趣,被他引入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中。

“唐宋八大家”中,至少有两个是陶渊明的粉丝:欧阳修和苏轼。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他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苏轼呢,不但自己喜欢陶渊明,还拉上儿子一起“追星”,读陶诗曾是他们父子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苏轼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自己“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又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为什么陶渊明在无数人心中被封神)(8)

欧阳修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也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留下词作六百多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渊明诗文的就有六十首之多。也就是说,他差不多每十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辛弃疾堪称陶渊明的“超级粉丝”。

陶渊明的“粉丝”当然不止这些,这里所列举的只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位,从中不难看出陶渊明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结语

陶渊明把静心渡己的智慧留给后世,他的精神也化作不灭的星光,散发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愿你我也能把心静下来,如陶渊明一样,在安详恬静的心境里,活出生命的兴然之味。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为什么陶渊明在无数人心中被封神)(9)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重庆晚报》《叶嘉莹讲陶渊明》《陶渊明传》)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为什么陶渊明在无数人心中被封神)(10)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其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为什么陶渊明在无数人心中被封神)(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