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参乡升机盎然(林海参乡升机盎然)

如晶莹的翡翠、似璀璨的玛瑙、像神奇的宝石蓝……一望无际的青山绿水间,一片片参园成为亮丽的风景,不同的色彩、共同的期待,处处洋溢着金秋的喜悦和收获的甘甜;,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林海参乡升机盎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林海参乡升机盎然(林海参乡升机盎然)

林海参乡升机盎然

如晶莹的翡翠、似璀璨的玛瑙、像神奇的宝石蓝……一望无际的青山绿水间,一片片参园成为亮丽的风景,不同的色彩、共同的期待,处处洋溢着金秋的喜悦和收获的甘甜;

“参”机盎然,丰收在“集”。国家级万良人参市场人流涌动、买卖兴隆,身姿窈窕的园参、珠光宝气的林下参、价值连城的野山参、引领时尚的直播团队,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浓郁的“参香”扑面而来……

做强参产业,跑出加速度。白山市紧紧抓住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加快长白山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全球化视野、国际化标准整合人参这一世界级资源,实施“长白山人参振兴工程”,建设国家级人参交易平台,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多重利好叠加,各方综合发力,竞争优势凸显,古老而又年轻的人参产业焕发生机、积厚成势、加快推进。

擦亮“中国人参之乡”底色

彰显王者风范

春华秋实,喜讯连连。万良镇大方村4年生园参丰收在望,广大参农在县人参协会指导下实施推广人参标准化种植,因地制宜调整参地土壤施肥杀菌时间,黑土地种出了“胖娃娃”……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率先报道抚松县人参喜获丰收的场景,为长白山人参收获季营造喜庆氛围;万良镇小屯村人参种植户第三代传人宋开春,一边精心估摸5000丈人参带来的收成,一边仔细跟踪人参市场的行情走势,一连几天睡不上个囫囵觉,在这个“黑白颠倒”的旺季,他要让种植多年的优质参卖出好价钱。

“深山藏瑰宝,林海纳奇珍”。1500多年采挖野山参的生动记载,440多年栽培园参的时间跨越,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厚的文化底蕴,使白山成为享誉世界的“人参故里”;北纬41-42度的地理位置,40%-50%湿度的黑土,15-25℃的生长期温度,独具魅力的资源和地域优势,使白山市一跃成为中国人参的核心主产区;独特的物候条件,孕育出珍稀的物种。长白山区森林密布、江河纵横、生态优良,土壤中微量元素锗含量明显高过其他人参产区,这里盛产的人参抗氧化、抑制癌症等功效独占鳌头,赢得了长白山人参质量上乘的评价;依托资源优势,引领产业发展。5.3万多亩的人参种植面积,年出口成品参占全国出口量70%的强劲实力,奠定了白山“中国人参之都”的显赫地位,1995年抚松县被命名为“中国人参之乡”,以生产西洋参闻名的靖宇县摘得“中国西洋参之乡”的桂冠,使白山市享有“中国人参看吉林,吉林人参看白山”的美誉。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支柱产业。从声名鹊起的“国药肽谷”到独具魅力的“林海雪原”,从美轮美奂的“自然王国”到光彩夺目的“长白明珠”,一个个人参种植和深加工企业,见证了白山市人参产业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品牌化发展的岁月变迁,分享了大力培育引进人参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着力构建人参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万良人参专业市场、抚松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抚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长白、靖宇、抚松省级人参产业园区的生动实践,感受了集人参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旅游、文化于一体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的坚实脚步。

2021年,白山市人参产业产值达到204.6亿元,占全省人参产值的“半壁江山”,人参产业综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打造国家级人参交易平台

引领产业升级

走进万良人参市场水参交易大厅,只见一个个摊位依次排开,让人感受鲜明的“参乡”气息;各种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不同功效的园参,将1.68万平方米的交易大厅变成了一望无边的“参海”,为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增添了迷人的风采。

为打造一流的人参交易平台,万良人参市场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功能区改造、运营管理、综合服务、产销衔接和平台整合6大优化提升工程,不断完善鲜参交易、干参交易、人参拍卖交易、人参生产资料、参籽交易和仓储物流等6个功能区,市场集散功能由传统的人流带物流模式向信息流带物流方式转变。目前,万良人参市场交易旺季每日上市交易人数近2.5万人次,年均交易量4万吨,年最高交易额近200亿元,先后被农业农村部、商务部评为“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双百企业”,成为引领中国人参产业健康发展的“风向标”和影响世界人参产品价格的“晴雨表”。

一业兴带来百业活,“百草之王”尽显王者风范。历经36年的发展,经过不断扩建,万良人参交易市场设有水参交易区5万平方米,拥有AB两个全封闭交易区域1.6万平方米,以人参为主的产品多达600多种。随着现金流的快速流动和人参市场功能的不断完善,带动了当地人参种植、加工、营销、包装、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当老板、做买卖、闯市场,已成为万良人一种新常态,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户,把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在壮大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勇立潮头、大显身手。

一“网”情深,以“参”相许。适应网络营销的新方式,传承老一辈闯关东、开参地、拓市场的勇气和韧劲,万良人参市场以年轻人为骨干的“直播带货”团队应运而生,实现了产业与市场、参农和客户的深度对接、全程覆盖、精准服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万良人参市场注入了勃勃生机,人参产业化发展步入新阶段,实现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万良镇党委书记李斌对记者说,目前全镇有人参加工业户2824户,从事人参种植及季节性加工经销的农户4000多户,带动周边省、市、县10万多农户从事人参和相关产业。人参交易旺季销售人参累计高达7500万斤,占全国人参总销量的70%以上。

推进三大体系建设

打响长白山人参驰名品牌

穿越千百年的时空,触摸白山的历史记忆,这里记录着人参从原料交易到粗加工再到精深加工的产业变革,见证着人参从集市交易到长白山人参品牌熠熠生辉的战略升级。

为加快推动人参产业高级化、产品高端化、品牌驰名化,白山市开拓视野、全新布局,开创“人参 ”全产业链新模式,全力推进现代人参产业生产、加工和经营三大体系建设,打造国家级人参产业集群,肩负起振兴国家中医药产业和打造吉林省千亿级医药健康优势产业战略使命。

——注重标准化生产引导,加快推进现代人参生产体系建设。打造人参标准化生产基地,落实28项人参优质安全栽培技术,稳步提升人参种植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全市人参标准化生产达到85%以上。规范种植技术标准,围绕提升“抚松人参”“抚松林下山参”品牌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地域品牌行业标准及准入机制,对已认定的19项人参标准在全市推广,成功申报全省第一批团体标准试点。

培育优势种源基地,依托人参栽培技术和品种优势,积极推进长白山人参良种繁育基地及品牌原料基地建设。坚持科技兴参,加大科研投入,打造以“福星1号”“福星2号”和“宝泉山人参”为主的种源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025亩。今年,8家企业新申报总面积约1000亩“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抚松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区域性中草药良种繁育基地。

——注重龙头企业引进,加快推进现代人参加工体系建设。成功引进日本津村、北京同仁堂、华润集团等15户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点培育中民康达、肽谷、大自然、华润和善堂等龙头企业,开发人参皂苷、人参多肽和人参多糖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深加工产品,人参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目前,全市共有人参加工企业3554户,规模加工企业232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8户。全市被批准药食同源产品78个,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5项,开发人参新产品58种,人参滴丸、人参果皂苷胶囊、人参肽、人参单体皂苷Rg3等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全市现有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生物制品五大系列300余种820款产品,其中人参食品200多种、化妆品60多种。

——注重集散交易市场和品牌培育,加快推进现代人参经营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长白山人参”“抚松人参”两大区域性公用品牌建设,科学制定了品牌内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品牌运营和品牌管理机制,加大人参生态品牌商标注册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申报认证力度。目前,全市共有人参品牌产品155个,其中加盟“长白山人参”品牌企业12户、47种产品,加盟“抚松人参”品牌企业17户、108种产品。8个产品被评为吉林省著名商标,14个产品被评为吉林名牌,28个产品获得绿色、有机产品标识认证。2019年“抚松人参”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价值达到206.32亿元。

“参”情绽放,“升”机盎然。制定产业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加大科研力度、推进产品开发,加速资源整合,实现绿色发展……借助国家和吉林省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大力支持,融入“一山两江”品牌战略和“一体两翼”发展的大格局,白山人参产业充满希望、值得期待。

来源:白山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