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是靠大脑还是心(换口径还是换思维)

昨天又看到某人在那狂吹95如何胜过81,小口径如何占尽优势我就想问:小口径早就被各国军方公认满足不了要求了,你怎么还在犟?,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行动是靠大脑还是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行动是靠大脑还是心(换口径还是换思维)

行动是靠大脑还是心

昨天又看到某人在那狂吹95如何胜过81,小口径如何占尽优势。我就想问:小口径早就被各国军方公认满足不了要求了,你怎么还在犟?

事实已经摆在那儿,哪怕是7.62×39这样的中间威力枪弹在实战中的表现也优于小口径枪弹。(M43弹直射距离、有效杀伤距离明显优于小口径枪弹,所谓的小口径直射距离比它远指的是对“胸环靶”射击,我不多说你自己翻书去)我真严重怀疑你的阅历,因为美国人想换回中口径已经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了,在这之前俄罗斯也发展了6mm 枪弹。要知道前苏联的轻武器设计师包括卡拉什尼科夫本人都不是太认可小口径枪弹,而许多参加过实战的美俄军人也都怀念中口径(包括7.62×39)步枪。美国上世界90年代和俄罗斯先后提出过6mm以上概念,美国90年代初的先进步枪选型貌似没改口径,但相关工作早就在做了,只不过我们掌握的信息少罢了,但当时刊物转载的美军方话中却有透露这个信息。

为什么美俄那个时候分别出现了新型步枪(四个方案)和AN94?据当时的刊物分析就是在为更换新口径做准备,这可是近三十年前的事情了,但两个大国已经在着手做了,因为他们都已经意识到小口径有存在着许多不足。记得当年95式枪族刚在世人面前亮相的时候,中国轻武器设计人就曾沾沾自喜的说:世界公认最佳(步枪)弹头重量为6g,而我们的5.8mm弹头是三种口径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

其实我们的5.8mm弹重才4·7g左右,比其他两种弹重了一点点而已,而5.8mm不约对是理想口径。那问题来了:6g重的弹丸口径到底是多少?答案是中口径或近中口径。

当年美俄没有换口径是综合考虑,毕竟有大量的小口径枪枝及枪弹库存,只好将就着用。而我军在与外军交流的过程中外国军人在实际使用过95和81后基本上也是对的81评价好过95,要知道那些人都是老兵,他们喜欢81的原因就是“中间威力弹更适合战场需求”。可见,最有发言权的军人是信任M43这种中口径枪弹的。

如此时过境迁,现在美俄都发现6mm已经不够用了,所以都要重回中口径。可美国不同于俄罗斯,有现成的7.62×39能支撑着过渡,索性重新开发了6.5和6.8的“7mm”口径。我们呢,直接从M43仿制而来的56式7.62×39枪弹有大量库存,甚至生产线也还在,而81式步枪在95定型之后又生产了一大批,拿来应急也够了,所以说我们不是不想换口径,而是没有那么迫切。至于说5.8mm枪弹,落后了就是落后了,不能适应现在及未来战场需要了。人家巴基斯坦宁可同时装备两种7.62枪弹也不要小口径了,这是人家在雪山、冰川、高原与印度长期对抗中用血换来的结论。而5.8mm枪弹自诞生起就不受军方待见,1990年代的日本军事刊物就发表过相关文章,后来这篇文章被我们的刊物转载了,我有读到过大概意思是:87式步枪之所以迟迟不能在中国军队列装是因为军方不喜欢,(中国军人)认为枪和弹都不令人满意。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日本对华还是比较友好的,他们对中国的报道也多是正面的,包括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评价和推测。即便是“中国威胁论”出自日本,而当时日本防卫厅的干部也都出面予以澄清。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正是这次澄清让我第一次知道了中国“旅沪级”(052)驱逐舰的存在。而当时日本军事刊物的记者没少住中国跑,也没少打中国枪。毕竟那个时候的北京昌平的国际射击场花钱就能摸到所有中国制式枪枝,人家对69式“40火”、54式手枪评价都比较中肯。而同时期日本刊物有关对87式的评价就吐槽较多,从他们接受不了的“拐棍式枪托”,再到军方对5.8mm口径的不满都有提及。

拜托某人别再拿干巴巴的“实验数据”来说话了,那只是纸面数据,或者说不全面的数据。当年美国人还用5.56枪弹击穿过1000米外的钢盔呢,可要真得那么牛逼干嘛到了90年代就想着给步枪扩膛?5.8mm枪弹近距离上是比56式7.62mm优秀一些,但56式枪弹在1500外仍有杀伤力,而5.8mm弹的最大伤杀距离是1300左右。在有明显侧风的情况下越重的弹丸受风力影越小也是不争的事实,你再诡辩也是徒劳。而在高原环境下杀伤距离越大就越具有优势,这也是我军在高原与外军对峙时大量配备了班机原因。

记得当年中国轻武器设计师死抱着“燕尾卡槽”不放,结果是现在不得不放弃。5.8mm枪弹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是时候丢掉了,而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却仍在执迷不悟抱残守缺,也是时候换换思维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