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放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

我是70后,四兄弟排行三。在浙江杭州打拼了近30年,我们这些从安徽省舒城县穷山沟农村里来到杭州这座大城市打拼的打工仔们,当年的想法很简单:打工挣钱回老家造房子,娶妻生子。我的家庭兄弟姐妹们多(四兄弟上面还有2个姐姐),家里穷、底子薄,父辈们辛劳了一辈子也未走出穷山沟。那个年代生活条件普遍差,我们又是“大户”人家 ,是生活的重担压抑着父母们!吃饭时儿女们围满了锅台一圈,能干活挣工分的也就爸妈和大姐,看围坐一圈的儿女们,又在忧愁下一顿的温饱………那年代我们父辈儿女荒、捉寸见肘,我家是年年的“缺粮户“(旧时候生产队公分不够,口粮要预支借用)。父母们一路打拼,一路支撑着,姐姐们出嫁了,哥哥们相继成家了,也实属不易。我是家中排行老小,等到我们成年了,父母年事已高,已是力不从心了。父母含辛茹苦,仍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供我读书,供我一直读到高中,当年的我也算是家里的“知识分子”了,父亲当年对我的期望很高,他说过“富不离猪,穷不离书”,坚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可是我屡次辜负了他老人家的期望,这也是也是我心中一辈子的“痛”,不说了,说起来都是泪 ……

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放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1)

一九九二年八月六日,带着高考再次失意的失落心情(高三复读过一年),毅然决然的要同村汪茂忠带我来无锡市郊洛社镇,来到了二哥的厂里,从此我走上漫漫的打工之路:在无锡做了半年多,厂里效益不好,当年年轻气盛,依然辞职,辗转无锡、苏州,找了很多工作,但都不尽如意,初尝到世事人生的艰辛,最后抱着“破釜成舟”信念(只带了单程路费),只身来到杭州投奔堂兄世民,(事先没和他联系过,仅凭一个信封地址,当时想法就是:如果找不到他,就在杭州自找出路),然,天无绝人之路,有幸找到了世民哥,拿着杭州地图,循着地址直接找到世民哥的车间,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他正在吃晚饭,看到我的出现诧异无比!从此,在杭州打拼,一干就是几十年,目前已经在此安家置业了,看来,一干也就是一辈子了 (从学徒到如今,其艰辛历程在此不表了)。

我们算是当年的“杭飘第一代”了,我们的孩子们现在俨然已是“新杭州人”了,他们已经融入当地学习、生活了。去年女儿考上浙江财经大学,虽然不是她最心仪的学校,也算尽力了,在我们老周家也算是“光宗耀祖“了,我们文玉公支下周家小九房,目前她是第一个应届生,考上浙江省的一本重点大学。本打算低调一点,毕竟考的学校不是女儿心仪的,但是承蒙亲朋们的抬爱,还是在两处(杭州和舒城)都举办了升学庆功宴,为了给周家学弟学妹们树立一个榜样,着实“荣耀”了一把 。儿子目前还在读初二,成绩上比她姐姐逊色一些,在中等偏上点,不愠不火,历次模考在普高的临界线上下,令人纠结和捉急不安……儿子正处于懵懂少年正在长身体和心智发展的年龄段,好在他生性敦厚性格温和,身心健康阳光,也是一枚帅气的大男孩。我们做家长的只要做好引导其身心健康就行了,其他的我们也不去强求了,随缘吧!

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放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2)

人到中年,渐有怀旧情结。特别是父母的相继离去,更令我伤感,“父母在、家就在”,以前逢年过节我们还有可以回舒城,回到生我养我的“家”。现如今,人生只剩了归途,我们现在确是孩子们的大山,杭州的家是孩子们的家了。2018年清明老家启动修谱,我有幸和老家宗亲联系上并担任编辑之一,投入谱事中,接触到的宗亲族事越多感慨越多,深知族事之复杂,又感动于宗亲血脉亲情之浓。今年清明我去了江西祖地寻根,虽然是600多年前的同宗共祖,但是双方一见如故,仿佛就是久别重逢的家人,亲密无间毫无生疏感。这次寻根之旅,虽然没有查到更多的老谱系资料,收获的确是满满的感动和感恩……血浓于水,(详见《我的武山源寻根札记》)。

也许是人到中年,一路打拼、饱受冷暖甘苦自知;心头总是有一股抹不去乡愁,乡土情结与日俱增。如今定居在杭州,事业也稳了房也买了,也满足转户口的所有条件。为了读书就业,孩子他们娘三户口迁到了杭州,但我还是把我户口留在老家。户口留在老家,只为能守住父辈们最看重却又最不值钱的老宅。留个念想,老屋在,根就在!去年我也在县城买了一套小三居,为的是回到老家有个落处,农村老宅常年失修已经无法居住了。现在每年都坚持我都要回去过年,虽然孩子们极不乐意也极不习惯。在老家过年才能找到年的味道,以慰藉我那份浓浓的乡情。每年的清明,我也是必须回去一趟,纵有万事缠身也要抛之脑后。虽然古话“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但是如今“子欲养而亲不待”心之痛悔;也是一道过不去的坎,必须要到坟前祭拜后方才心安。

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放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3)

我们70后,从大集体解散分田到户的时候正好赶上上学。小学,初中、高中、毕业后出门打工至今。单纯的生活轨迹让我对农活一无所知,快奔50的人了,作为一辈子农民身份的我却也是真真确确的“不碰农事、五谷不辨”了。儿女们子作为00后,20好几的人了,却连猪和牛都没有见过,小麦韭菜辨认不出,对水稻等农作物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更是一无所知。在父辈们的眼里,那几亩土地,那一栋老宅,不能守在身边,却能在春节时如候鸟般如期而至的儿女们,就是他们的全部。什么希望,什么乡愁,都在围炉夜话的低颦浅笑中烟消云散。如今的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容不下肉身”。当年离家奋斗的我们,背负了太多的期盼与梦想,承载了太多的爱与责任。一路艰辛摸爬滚打,贫寒之家,不指望出贵族,只想努力把儿女们推得离城市更近。一代不行,就两代;两代不行,就三代、四代……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如今事业稳了,家也扎根了,本应无欲无求,心中无憾,但内心却总有那么一丝丝淡淡的伤怀……

周世建

2020年5月18日 抒于余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