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若干措施(金融科技为宜昌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湖北日报记者邓云 通讯员胡绍辉 周丹

9月开学季,宜昌市青岛路小学的同学们乐滋滋地体验着学校食堂的新变化——“刷脸吃饭”。通过建行“智慧校园”平台,学生们刷脸便能在关联账号上自动扣费,金融科技的覆盖让校园更加“智慧”。

长期以来,金融科技在宜昌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使用范围稳步扩大、服务触角不断延伸……在宜昌8家市直医院,患者通过“智慧医疗”先看病后付款;在宜都化工园,新材料企业通过“信用培植”打通融资渠道;在秭归橙园内,农户用手机扫“楚天贷款码”即可获得银行贷款;在三峡物流园里,小商户通过金融平台,将宜昌特产卖向全球。

政策也在进一步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2022年,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人行宜昌中支召集21家金融机构,召开宜昌市银行金融机构科技工作联席会。多项金融科技应用成果在宜昌落地,为实体经济和广大群众提供更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也为宜昌高质量发展不断增添新动力。

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若干措施(金融科技为宜昌高质量发展添动力)(1)

建设数字乡村,让普惠金融‘贷’到田间地头。

金融服务场景运用越来越广

9月5日,宜昌市居民李女士来到宜昌市妇幼医院就诊,在导医的帮助下,通过宜昌市政务平台“宜健通”申请惠民就医,立刻有了4000元的就医额度,“挂号、诊治、检查、开药全都不用排队付款,后期还款方式也很灵活。”亲身体验了惠民就医的便捷后,李女士马上帮父母在手机上提交了申请。

“‘惠民就医医后付’通过让数据多跑路,实现让患者少跑腿、不排队、免操作,先就医后付费,有效减轻市民就医成本和资金压力。”交通银行宜昌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次创新突破,也是对“科技 金融 医疗”的合作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扫一扫”“点一点”,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让城市更美好,更智慧。

随着金融科技创新,多家银行探索加速惠企利民新功能:三峡建行的智慧柜员机上,市民可以办理人社、医保、公积金等十几项政府服务;交通银行宜昌分行打造的“医后付”方案,让市民轻松实现先看病,后付款。招商银行与宜昌交旅集团开发”智慧旅游“,让“远方”更易抵达。湖北银行搭建的农民工工资代发系统,让3.5万农民工工资有了保障;光大银行建设“宜昌市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系统”,市民买卖不动产可全程线上办理手续。

不断探索和创新下,金融科技已融入生活方方面面。

大数据铺就乡村“致富路”

目光聚焦乡村,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惠及农村居民。

“茶园扩建不愁了,通过建设数字乡村,不用找人担保,我也有了5万元贷款额度。”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白水头村四组茶农郑大姐的茶园青翠欲滴,今年的秋茶收成很不错。

过去涉农企业、养殖户、村民等想要贷款,由于缺少抵押和担保等原因,容易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三峡工行通过与村委会签订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合作协议,采集村民产业、土地等信息,为全村开展建档评级计划。“‘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普惠金融‘贷’到乡村。”三峡工行机构部负责人说。

有明细的数据做支撑,银行工作人员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时就更有底气。2022年度夷陵区邓村乡的“企银政”对接会上,宜昌5家银行对接近100家市场主体,授信融资1.52亿元,其中12家茶叶企业现场获得贷款授信3880万元。

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宜昌金融机构运用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推动农村金融机制和模式创新,助力宜昌特色农业绿色发展。三峡农行推出2022年数字化转型“十大工程”部署,将乡村作为重点场景推广应用。邮储银行宜昌分行推进实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项目、涉农品牌合作项目和邮银惠农合作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一篮子”金融服务。

信用培植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3000万元银行贷款已经到位,企业正在满负荷生产。”这几天,在湖北宜都化工产业园的华昊新材料新厂区,公司董事长林福平日夜盯守在车间。

华昊新材料于2019年整体搬入宜都化工产业园。新厂区,大投入,资金缺乏问题很快凸显,林福平找到武汉农商行宜都支行,希望融资2亿元。

“华昊前期与银行打交道不多,相关贷款手续不完善,且申请金额较大,获批很困难。”武汉农商行宜都支行行长潘芬说。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武汉农商行宜都支行对华昊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信用培植”,帮助他们完善相关贷款手续,并采取按投产进度授信的方式,最终顺利办理了贷款。

人民银行宜昌中支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全市第二批信用培植工程推荐企业222家,其中72家企业获得融资4.1亿元。

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的帮助不仅体现在数量,还有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只用在手机上办理,5天就贷到了500万资金,贷款利率仅3.86%,节省了一大笔融资成本。”今年4月,湖北弘仪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遇到了资金困难,通过“楚天贷款码”及时解决融资难题,仅用5天时间,就申请到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已有4439户市场主体通过“楚天贷款码”申请融资,银行办结3896笔。

“一窗受理”模式、非接触服务、手机银行APP等,各种一键触达的金融事项,全流程线上办理的模式,不仅减少了操作环节,缩短了贷款审批时间,还降低了贷款利率,提升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发展还创造了新的信贷模式。邮储银行宜昌分行创新“网商引流获客 双方联合审批 银行独立放宽”模式,上半年投放线上贷款近10.7亿元。

用金融科技为小微企业增信助贷。宜昌金融机构加快数据共享平台,各类金融科技场景应用,有力地提升中小企业服务质效,为宜昌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科技的引擎动力。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