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流不尽的乡愁 汾河里流淌的思乡情怀

黄河水流不尽的乡愁 汾河里流淌的思乡情怀(1)

汾河,古称“汾”,又称汾水,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省境内最大的河流。汾河不仅是山西的“母亲河”,作为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汾河在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河水流不尽的乡愁 汾河里流淌的思乡情怀(2)

诗经《国风•魏风•汾沮洳》篇中,已有“彼汾沮洳,言采其莫”的诗句。

汉武帝刘彻曾巡游汾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风辞》,其中的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一句可见武帝北巡的壮观景象以及汉代汾河的繁荣盛况。

在唐代,汾河流域是整个山西乃至全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涌现出了大量著名诗人,走出了诸如王绩、 王勃、宋之问、王维、王昌龄、王之涣等著名诗人。

由于唐代开始实行科举,为了求取功名,诗人们纷纷离开家乡,宦游外地。于是汾河承载着他们浓浓的乡情,成为了山西诗人笔下思乡寄怀的常见意象。

唐初著名诗人王绩在其《咏怀》中曾言“桑榆汾水北,烟火浊河东。”故乡的朦胧之美尽显眼底。

绛州王勃在其《倬彼我系》中道“田彼河曲,家乎汾浦。天未厌乱,吾将谁辅”,简单朴素之语将思乡与渴望建功立业之情显露了出来。

唐末汾州诗人薛能《怀汾上旧居》中载“素汾千载傍吾家,常忆衡门对浣纱”,汾河千年静静流淌,流经自己门前,思念的人浣纱的情形总是魂牵梦绕,作者对故乡的怀念溢于言表。

唐代著名女诗人鱼玄机在《寄刘尚书》中描绘“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的春日汾水景象。

黄河水流不尽的乡愁 汾河里流淌的思乡情怀(3)

除了山西籍诗人的思乡情绪,汾河作为山西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吸引着全国各地来山西游历的诗人们,在他们的笔下,关于汾河的意象也屡见不鲜。

诗仙李白在太原汾河段欣赏汾河胜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太原早秋》,诗中道“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南方的游子,长期奔波在外,功业难成,诗人看着滚滚南去的汾河水,不禁乡情顿起,将思绪托于汾水。

郑中丞的《登汾上阁》里说: “汾桂秋水阔,宛似到阊门。惆怅江湖思,惟将南客论。”诗人登高赋诗,为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汾河涨水时的盛景,更有宦游晋地,远离故乡的惆怅。

黄河水流不尽的乡愁 汾河里流淌的思乡情怀(4)

唐代时,汾河中下游河段航运频繁。其中不少津渡,特别是太原河段的渡口成为了送别的重要场所,也因此留下了大量的送别诗。

唐代诗人耿漳曾留下《太原送许侍御出幕归东都》一诗,诗中写到“汾水风烟冷,并州花木迟”,对友人的关怀情真意切。

唐代诗人赵嘏在《汾上宴别》中言“年来未归客,马上春欲暮。一尊花下酒,残日水西树”,暮春之时与友宴别,恋恋不舍的情形甚是感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身居蒲州,留下《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一诗:“鞍马并汾地,争迎陆与潘。”对友人的祝福溢于言表。

黄河水流不尽的乡愁 汾河里流淌的思乡情怀(5)

唐代的山西,是唐王朝的龙兴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地位非同一般,来首府太原做官的士人众多。赴任前,亲友送别时多以送别诗相赠,这一类送别诗中的“汾河”意象也比较多见。

李频的《送友人往太原》:“汾河流晋地,塞雪满 并州。别后相思夜,空看北斗愁。”

姚合的《送 邢郎中赴太原》还有“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的描绘,可见其关心友人情深意浓。

李峤的《又送别》中载“白云度汾水,黄河绕晋关。离心不可问,宿昔鬓成斑”, 与友人离别的愁苦可见一斑。

唐诗中众多关于汾河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盛唐时期山西的繁华,也让诗人们的情怀通过文学作品流传至今。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汾河两岸流淌了千年的人文情怀也将得到新的传承和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