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第一哨(谁能把洪亮低沉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同建 通讯员 张娇

10月12日,阳谷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辛福春老先生因病离世,享年80岁。

阳谷县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勇敢的阳谷人民用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也通过这一双双手,留下了一件件艺术作品。其中,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阳谷泥哨。

苏北第一哨(谁能把洪亮低沉的)(1)

阳谷泥哨,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原名"咕咕虫",是用粘土(胶泥)烧制而成,是阳谷县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从其外型、发音和原料制作来看,为古代乐器"埙"演变而来,泥哨有泥制、陶制两种。阳谷泥哨特别适于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用以演奏地方戏曲和民歌有独特的乡土韵味。

阳谷哨是聊城市阳谷县大碾郭村农民李保正发明创制的。1952年,经原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同志定名为“阳谷哨”。它从最初的3个孔逐步增加到9个孔、10个孔,能吹出包括5个半音的12个平均律的曲子。品种由单一雏形,发展到现在的十二生肖、鱼、鸟、龟、兽等五十余个品种。

苏北第一哨(谁能把洪亮低沉的)(2)

李保正1952年和1953年先后两次到北京,受到中国音协副主席查阜西同志、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杨大均教授、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同志等专家指导帮助,曾到中央美术学院陶瓷附属厂试验制作瓷哨,并把改良后的阳谷哨赠给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的各地音乐家们,阳谷哨从此吹响全国。

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阳谷哨销往冀鲁豫及东北三省各地,深受人民喜爱,可以说是妇孺皆知。随着时间推移,现代科技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阳谷哨逐渐遭受冷视。

苏北第一哨(谁能把洪亮低沉的)(3)

1983年,近七旬的李保正感到他的泥哨不被世人所关注,非常失望。遂将陪伴了他几十年的压箱底的泥哨制作工具一骨碌全给了辛福春,从此再也不做泥哨了。接过老师的传世工具,辛福春心里很沉重,他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拜访了音乐内行。发现阳谷哨洪亮低沉的韵律正好可以填补乐器的空白。摆弄阳谷哨40多年,辛福春不断对哨子进行创新和改进。

1980年,国家对民间艺术进行挖掘整理,阳谷哨被市县文艺工作者系统整理后,被编入《中国民族民间乐器曲集成》、《中国民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东卷)。阳谷哨能吹奏的小曲有山东民歌《送情郎》等;山东民间小调《卖饺子》等;山东民间戏曲曲牌《四根弦大原版》等曲调。二OO二年起,阳谷哨第二代传人辛福春带着阳谷哨,连续参加了五届“聊城市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获得第五届旅游节民间绝活现场制作并吹奏演艺大赛金奖。2006年阳谷哨参加了在深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同年参加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和山东省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苏北第一哨(谁能把洪亮低沉的)(4)

辛福春还把绘画和雕刻艺术融进泥哨制作之中。把泥哨捏制成鸟、鱼、龟、兽等形状,或在泥哨上雕刻出花草龙凤,或用油彩绘制出秀美的山水。经过他的点缀,阳谷哨不仅是音色优美的乐器,而且成了漂亮的艺术收藏品。目前,阳谷哨拥有近百个品种。

辛福春老人曾说:“希望阳谷哨能传承下去,别在我这里断了代,努力让民间的宝贵文化能让更多人知道。”目前,阳谷并没有真正学习阳谷哨的人。或许,这小小的哨子已经不被这个时代所接受;或许,这样的手艺并不能养家糊口。文化需要传承,文艺需要发扬,这将成为老人的遗憾。

阳谷哨是阳谷宝贵的文化财富,小小的一个哨子,吹响的是几代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决心,在困难的时期迎难而上挺了过来,和平美好的岁月里,也应该绽放它美丽的使命。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苏北第一哨(谁能把洪亮低沉的)(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