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寡人孤有什么区别(朕寡人陛下)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古代君主是绝对的特权阶级,就连称谓都比常人更多元化。

就个体而言,古代君主除了有名字,另有年号、庙号和谥号。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例,他的年号是洪武,庙号太祖,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后世称呼朱元璋,一般喜欢说洪武帝或者明太祖。

朕寡人孤有什么区别(朕寡人陛下)(1)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而就整体而言,古代君主的专用称谓更是五花八门,仅常见的就有皇帝、天子、九五之尊、陛下、万岁爷、朕、孤、寡人等,其中皇帝、天子、九五之尊、陛下、万岁爷是尊称,朕、孤、寡人是自称。其中大有学问,我们不妨一一了解一下。

皇帝:我们最熟知的君主称谓当属“皇帝”,这个词是秦始皇的首创,他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遂从“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个字,组成“皇帝”,用以彰显自己的不世功勋。从此以后,“皇帝”便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用称谓。笔者曾读过末代皇帝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其中他曾说起,臣子妃嫔太监都称他为“皇上”,只有太妃们才称他为“皇帝”,可见,“皇上”比“皇帝”更带有几分敬意。

朕寡人孤有什么区别(朕寡人陛下)(2)

(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

天子:东汉《白虎通德论》有言:“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顾名思义,“天子”即天地之子也,取“受命于天”之意,强调的是君王作为天下之主的合法性。“天子”这个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诞生,但直到汉朝以后才成为正式称谓,其幕后推手自然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九五之尊:“九五之尊”出自《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乾卦象征天、象征君王,后因以“九五”指帝位。

朕寡人孤有什么区别(朕寡人陛下)(3)

(汉高祖刘邦画像)

陛下:古代皇宫设计考究,君主宝座高高在上,向下有多层台阶,这个台阶,古人称之为“陛”。台阶两侧,站着保卫君主安全的侍者。臣子向君主进言时,不敢直呼其名,要先叫一声“陛下”,这个“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意思是让侍者代为向君主传话。后来,“陛下”就逐渐演化成对君主的尊称了。

万岁爷: 称君王为“万岁”源于汉武帝。元封元年春天,汉武帝登华山之后发布诏书:“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翌日亲等嵩山,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15年后,也就是太始三年三月,汉武帝又称:“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由此可见,这是汉武帝的自我炒作,连山神都要向他行礼致意,口呼“万岁”。之后,“万岁”作为对君主长寿的祝愿,逐渐演化成专用称谓。至于多出的那个“爷”字,则多见于清朝。

朕寡人孤有什么区别(朕寡人陛下)(4)

(清圣祖康熙帝画像)

朕:《说文》有言:“朕,我也,阙。”在先秦时期,“朕”就是“我”的意思,普天之下,所有人都可以自称为“朕”。比如屈原的《离骚》开篇第一句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朕”作为君主的专用自称,也是秦始皇的定下的规矩,后来历朝历代一直沿用。

孤、寡人:“孤”和“寡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孤家寡人”。诚然,古代君王虽然坐拥天下,但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他们也算是天下最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了。但是,古代君王自称为或“寡人”,却并非取意于此,而是“寡德之人”的简称,即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如此自称,意在时刻警醒自己,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不过,“孤”和“寡人”并非如“朕”一般只是皇帝的专属,诸侯王也可以用作自称,比如我们看《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孙权也会自称为“孤”,这也是符合史实的。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