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没看懂(鹤唳华亭的背后)

最近有个电视剧很火,《鹤唳华亭》,本来是不想蹭热度的,但是那天翻到了“华亭鹤唳”的典故,发现这个背后还真有个小细节很有意思,和大家分享下。当然,主要还是为了蹭一下热度。

鹤唳华亭没看懂(鹤唳华亭的背后)(1)

典故出处很清晰简单,1716年之前一个西晋人的临终之言,“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本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原则,这位同志表达了对年少时在家乡读书生活的无比怀念,也有对自己误入仕途的懊悔。但是有些事情,是回不去了,比如他说完这句话之后被砍掉的脑袋。

随着电视剧的火热,做了功课的同志对上述这个人肯定比较熟悉了,这个人就是陆机。大家都知道,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古人都不是什么简单人,这个陆机也不例外。按照我个人的喜好顺序,我来说说他那些身份。

鹤唳华亭没看懂(鹤唳华亭的背后)(2)

陆机是个书法家,并且还不是一般的书法家。他的名字在书法圈的人里早已是如雷灌耳,当今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就是陆机的章草作品《平复帖》,这帖有两个名头,法帖之祖、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没有面世之前,陆机的《平复帖》就是书法界的“传国玉玺”。但是说实话,该帖84个字,第一眼我一个字都没认出来,可能这就是草书的魅力吧。

大家都知道,书法家一般文学造诣都很高,陆机当然也不例外,陆机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文学家。古代的文人那真不是靠吹的,都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攒名声,陆机年纪轻轻就有很多名头,和弟弟陆云合称“二陆”、“太康之英”,和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和贾谧结为“鲁公二十四友”,这些名头,和江南四大才子这类的都差不多,反正就是文采出众。他隐居家中读书十年之后去洛阳求去功名,当时就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的说法。陆机是诗赋双绝,特别是对骈文的发展贡献很大。

当然,废话说了那么多,接下来就得进入正题了,鹤唳华亭背后藏了个什么梗?

为将三代,道家所忌

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过多矣,其后受其不详。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这句话意思比较简单,即使如果一个家族三代为将,必然就会衰败,为什么呢?带兵打仗杀戮过多,后代会因此遭遇不详。按现有核心价值观,这句话完全就是封建思想的作祟,并且也很容易解释的通,“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将门很难长久,一个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能囫囵个活着就是邀天之幸了,你还一连三代干这个,哪能保证永远没事,自古将门多忠烈,为什么说忠烈,挂了才是忠烈。原因嘛,稍微扒拉就有好几个:一是战场上刀枪无眼,二是官场上明枪暗箭,三是帝王的小心提防,四是世受国恩就得满门来报。

再回过头来说陆机,真是不巧,他刚好就是将门的第三代,没办法,赶上了这就是命。

鹤唳华亭没看懂(鹤唳华亭的背后)(3)

陆机的家族是三国时东吴著名的陆氏家族。陆机的前两代有多出彩?他祖父陆逊,参与吕蒙的荆州之战斩了战神关羽,主持夷陵之战干翻了蜀汉的先帝爷刘备,“桃园三结义”的克星,东吴的大都督,统领东吴军政二十余年,赞为“社稷之臣”。陆机的父亲也不逊色,东吴最后的名将,以一己之力为东吴续命,他在世的时候,西晋就算时派出名将羊祜也难进寸步。有这样的父祖,陆机也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了。但是,西晋统一天下,东吴灭亡,陆机的金钥匙变成了土疙瘩。但是既然学了一身文武艺,那就得卖给帝王家,管他姓孙还是姓司马。

但是司马家内讧太严重,晋武帝司马炎选择继承人失当,使得贾南风干政弄权,然后宗室叛乱,这就是有名的八王之乱。陆机于太熙元年(290年)经太傅杨骏征召入仕,但是次年,元康元年(291年),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就政变了,八王之乱拉开帷幕,期间杨骏被诛杀。

鹤唳华亭没看懂(鹤唳华亭的背后)(4)

八王之乱原因很多,影响也很多,但是给当时人的感觉就是,当官真危险,政变从来就不是过家家,那是要流血牺牲的。最难的就要站队,但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站队真的太难了。所以一个文人在那样的时代,如果没有超高的政治敏锐性,那就只能成为某一次斗争的炮灰,陆机很不幸运,斗争太多,他躲不过来,最后没躲过去就被人咔嚓了。

刚开始陆机是跟着赵王司马伦干的,并且干的也还可以,参与诛贾谧有功,还混了关内侯的爵位。但是司马伦篡位被三王起义诛杀,陆机自然就是失败党,本来是要提前结束游戏了,幸好成都王司马颖救了陆机一命,自此陆机就跟着他混了,陆机还得了个平原内使的官职,因此世人也称他为陆平原。但是在乱世里,有时候站队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你是不可能猜到自己有没有站对的,没笑到最后就不能轻易说赢了。陆机当然没赢。

太安二年(303年),陆机官职已经被提拔为假(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将兵二十余万,看起来实力很强,但是从一开始就注定输。首先陆机是靠司马颖的提拔越居高位,不如自己的父祖在东吴,他在军中根本没有基础,几个领兵的将领如王粹、牵秀等都不服他。并且陆机得罪了不少小人,如宦官孟玖、左长史卢志,这些都是司马颖的身边人。当然,这些都是其次,只要仗打赢了就问题不大,但是,仗没打赢:

长沙王乂奉天子与机战于鹿苑,机军大败,赴七里涧而死者如积焉,水为之不流,将军贾棱皆死之。

最关键的还是这个,陆机的指挥能力着实一般,输的很彻底。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优秀的统帅也是从失败中培养出来的,但是陆机没有机会了,他以前的得罪的人都出来攻击他,诬告他谋反,所以司马颖一个不小心就把陆机斩了。当然,出来混陆机也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今日受诛,岂非命也······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陆机的故事就到这了。再来说说三代为将的悲惨故事。

鹤唳华亭没看懂(鹤唳华亭的背后)(5)

秦时王离。其祖父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秦国大将王翦,领兵灭赵、燕、楚三国;其父为大将王贲,率军灭魏、齐两国。可以说秦始皇灭六国,老王家出力最多,两代就干翻了五国。但是混到第三代王离就歇菜了,适时陈胜吴广起义,大秦王朝遍地烽烟,王离被迫参与了巨鹿之战,还参加了项羽的破釜成舟,当然,他是项羽的对手,他一己之力挡不住霸王挟带的天下大势,王离兵败为项羽俘虏,不知所终。

鹤唳华亭没看懂(鹤唳华亭的背后)(6)


汉时李陵。其祖父为汉朝名将,“飞将军”李广,他参与平定了七国之乱,戍守北疆时匈奴不敢来犯,但是好像他一家都比较悲催,李广虽然功高,但终身未封侯,且在漠北之战中迷失道路,羞愤自杀。其父为李当户,武帝郎官,但是早逝,李陵为其遗腹子。其叔父为李敢,以校尉随霍去病北征,以功封关内侯,后因打伤卫青被霍去病射杀。李陵就更加悲催了,本来时不可多得战将,以五千步兵正面硬刚三万多匈奴骑兵,这是什么概念,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可是最强大的兵种,游牧民族就是靠着生长在马背上,才能持续危害中原王朝,但是李陵最终力竭兵败被俘,后来满门被诛,连带司马迁也被处以腐刑。

鹤唳华亭没看懂(鹤唳华亭的背后)(7)

古代王朝更迭频繁,此消彼长,不仅换了天下之主,功勋贵戚自然也一遍一遍的换,借着军功兴起的家族,必然是踩在前代将门的头上,所以时代为将不可取也不会出现,将门在崇文抑武的古代其实很脆弱,再比如杨家军、岳家军、戚家军等,杨业、岳飞、戚继光这些名重一时、宇内盛名的大将,他们自己就折戟沉沙,更不要说家族了,能保证子嗣延绵,就已经是幸事了。

鹤已唳华亭,田园将芜胡不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