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个人帮你带孩子就好 那个帮你带孩子的人

昨天在闺蜜群里,小楠抱怨:“辛苦一整年,爷爷奶奶来了回到解放前。”

这个假期,孩子们的“寒假”过成“暑假”,家长们也猝不及防地体验了“超长待机”假期。 最高兴的,要数爷爷奶奶,终于可以和孙子多相处一段时间。

于是,在幼儿园好不容易学会了自己吃饭,因为奶奶的到来,孩子秒变成小宝宝,哄着吃,追着喂。 明明是“要分享”挂在嘴边的娃,爷爷偏说“咱的东西,凭什么给人家”。 孩子也是个“机灵鬼”,有了爷爷奶奶两把“尚方宝剑”,哪怕是亲妈,也被“大义灭亲”。

“这哪里是带孩子,明明是毁孩子”,小楠义愤填膺地总结。

作为妈妈,特别理解小楠的心情。 养成一个好习惯,难如登天,学会一个坏习惯,分分钟搞定。 当今社会,“隔代养育”的现象十分常见。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长辈看护,由此引发的“隔代育儿”矛盾,让许多父母进退两难。

老人带孩子,孩子就真的毁掉了吗?事实上,老人带孩子是好是坏,起决定作用的始终还是父母。

教育观念的冲突,是隔代育儿中最大的矛盾。

要是有个人帮你带孩子就好 那个帮你带孩子的人(1)

之前,有位上海的妈妈,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语气不好,把孩子吓哭了。爷爷听见后,冲进去对儿媳破口大骂。情急之下,媳妇把公公推倒在地,两人当着孩子的面,对骂起来,甚至惊动了警察。

爷爷说:“我当了40多年老师,没看过像这么教一个学生,不看书、不看报,教儿子拿着棍子,边打边骂。”

儿媳说:“他一上来就骂我,还扬言说见我一次,骂我一次、打我一次。”

看着互不相让的公公和儿媳,到场的警察,也表示无奈。

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中,或许是个例。但由于和老人教育观念的冲突,父母在孩子面前,指责老人的事情,却比比皆是。

毕淑敏在《家问》中说的:“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 教育孩子,除了科学的教育方式以外,家庭环境的和谐稳定,也是很关键的一环。

一个经常听到父母指责长辈的孩子,很难学会尊重他人。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白沙放在黑色染料石里,也会慢慢地变黑。家庭环境,好比孩子成长的土壤。 若是土壤贫瘠,再好的养料,也难以浇灌出茁壮成长的花朵。

要是有个人帮你带孩子就好 那个帮你带孩子的人(2)

看过一个短片,叫《妈妈的妈妈》: 妈妈好不容易把女儿拉扯大,以为终于可以退休了。

可是,女儿的女儿出生了,她不得不离开老家,来到陌生的北京城。外孙女的作业,需要用平板电脑,老人不会,孩子催促,让老人感到既局促又尴尬。女儿晚归,老人准备了宵夜,女儿没吃上一口,便疲惫地回了房间,留下老人失落地站在原地。

很多时候,老人感觉自己就像女儿家里的“边缘人”,除了外孙女,没有人去感受她的无助和劳累。来到偌大的北京城,老人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既走不进女儿的生活,又融入不了大都市的繁华。

然而,看到女儿为了生活,劳碌奔波的样子,老人没有透露出半点不快。依然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家和孙女,为女儿扫除后顾之忧。

不巧,外孙女生病,高烧40度,老人急得只能用老法子给孩子“捂汗”。女儿看了责怪老人:“孩子发烧不能捂,得物理降温,您懂吗?您是来帮忙,还是添乱的?” 面对女儿的质问,老人眼里闪着泪光,只是无力地辩驳:“你就是我捂大的啊。”

然而,女儿眼里只有自己的女儿,完全忽略了母亲的自责和内疚。 被女儿数落的委屈,无法融入子女生活的无助,以及带孩子的艰辛,老人被各种情绪交织着。

终于,她决定回老家。

但在去火车站的一路上,老人想着女儿的不易,与外孙女相处的点滴,不知不觉中,老人又拖着行李,来到孙女的校门前。得知妈妈失落离开的消息,正在上班的女儿想去追妈妈,可女儿又要放学了,只好先赶去学校,却在那里看到自己的妈妈,两人相拥而泣。

不否认,老人渴望天伦之乐,但也希望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向往的“快乐”,不仅是和晚辈们住在一起,而是能够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和从前一样,是孩子的天和地。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老人的任性为之、经验主义,其实,那已是他们穷尽毕生所学,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和最后的余热,奉献给子女。他们渴望的,无非是子女们的认同和体谅。

其实,只要是为了孩子好的事,老人也愿意戴上老花镜、执笔学习。不妨给老人多一些耐心,试着分享一些权威人士的育儿观念和知识,也许比起我们的百次沟通,都来得有效。

要是有个人帮你带孩子就好 那个帮你带孩子的人(3)

涂磊主持的一档调解节目中,曾来过一对母女,诉求是女儿要向母亲道歉。 女儿的孩子一出生就是母亲在带,一带就是7年。

为了孩子的事,母女俩经常闹矛盾。女儿吐槽道,母亲给孩子穿得太土,在吃饭和睡觉上,也没养成好习惯。

在涂磊的追问后,得知:女儿给孩子买的衣服,孩子不喜欢穿;几乎没给孩子喂过饭;甚至陪孩子睡觉的时候都屈指可数,更别提把孩子成功哄睡着了;…… 了解到事情的背景后,涂磊不只一次地质问女儿:“既然没时间,那你就别生孩子。”

其实,平常女儿为孩子的事,责怪母亲时,母亲并没有介意,终归是自己的孩子。

就是有一次女儿去北京出差,正好孩子放假,母亲就想着带外孙女去北京看妈妈。结果,到了酒店之后,与孩子走散,奶奶急着找孩子,还从楼梯上不小心滚了下去,顾不上疼跑到前台求助。

女儿得知孩子不见了,在电话里对母亲吼:“怎么把孩子弄丢了,怎么不把你弄丢了,你还能干点什么?”

后来,在酒店的帮助下,孩子找到了。正好,女儿也赶到了。当时,女儿当着所有人的面骂母亲“废物”。

当母亲讲述完这段时,哽咽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可想而知,老人的心伤得不轻。

要是有个人帮你带孩子就好 那个帮你带孩子的人(4)

知名育儿专家张思莱曾明确指出:“隔代育儿,第一责任人始终是孩子的父母。”

事实上,在涂磊的节目中,曾多次有抱怨老人没把孩子带好的父母,前来求助。

涂磊的观念如张思莱一样,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在养育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只能是父母之间去权衡选择,而不是将责任全盘推给老人。

家有一老,赛有一宝。

对于多数家庭而言,有一个帮忙带孩子的老人,才是人生大幸。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老人帮忙带孩子,本非他们的义务,别让“一边依赖,一边嫌弃”,伤了老人的心,也别让我们的孩子,在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

要是有个人帮你带孩子就好 那个帮你带孩子的人(5)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帮你负重前行。

当我们在职场打拼,回到家中,孩子安然熟睡、锅里有热饭热菜、屋子窗明几净,都是家里的老人在默默付出。

他们或许步履蹒跚、行动迟缓,却也有为了子女远离故土的决心。在陌生的城市里,默默给你当“后援团”,只为减轻你的压力,安心在外奋斗。

老人的默默付出,让我们有了前行的底气。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是科学育儿,可是却将自己的整个世界给了我们。请对那个帮你带孩子的老人,多说一声谢谢; 请好好珍惜,那个帮你带孩子的老人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