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技术标准(2022年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水稻旱育秧技术标准(2022年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1)

01 品种选择

应因地制宜,选用适合本地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组合)。

水稻旱育秧技术标准(2022年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2)

02 苗床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土壤偏酸的旱地或蔬菜地。按培育大、中苗1:10~15的秧本比备好秧田。

水稻旱育秧技术标准(2022年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3)

03 施肥开厢

苗床平整与施肥应选晴天进行。苗床应施用酸性肥料,切忌加入碳铵、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每亩苗床施入尿素20~25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作底肥,然后按5.4尺开厢,厢面宽4.2尺,厢沟宽1.2尺,厢高3寸。为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辛硫磷”50%乳油500克拌细土30~50公斤均匀撒入厢面。最后精细平整,做到厢平土碎。

水稻旱育秧技术标准(2022年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4)

04 床土消毒、调酸

使用旱育秧苗床专用复配剂“牡丰”牌壮秧剂或“旱育保姆”效果较好。播种前2~3天按每30平方米苗床均匀撒施2~3公斤壮秧剂,施后耙地一次,使土肥混合均匀。或每亩苗床施过磷酸钙100~150公斤调酸。土壤PH值在6以下,可不进行调酸。每亩用500克“敌克松”粉剂对成1000倍液泼施于厢面进行土壤消毒。

水稻旱育秧技术标准(2022年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5)

05 适时播种

1. 消毒浸种。用强氯精或浸种剂消毒浸种后,催芽播种。

2. 播种期。中迟熟品种(组合)3月25~4月1日播种,中熟品种(组合)4月1日左右播种,早熟品种(组合)4月8~12日播种。

3. 播种量。按每亩苗床播杂交稻干谷15公斤。

4. 播种盖种。选晴天分厢定量均匀撒播,然后用包上薄膜的木板轻轻将种子镇压入土,再用过筛细土或厢沟泥土盖种,盖种要盖匀盖严,不露谷,盖好种后,灌一次跑马水,使床土充分湿透,以保证出苗迅速整齐。

水稻旱育秧技术标准(2022年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6)

06 化学除草

盖种后,用旱育秧专用除草剂进行除草,喷雾要均匀,禁止来回重喷,药前保持土壤湿润,无积水、无露谷。

水稻旱育秧技术标准(2022年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7)

07 盖膜保温保湿

盖膜可采取搭拱盖膜或平铺,亩约需0.01毫米农膜7公斤,平铺的要注意防止膜上积水压苗和高温烧苗。盖膜后应将四周用泥土压紧,以利保温、保湿和防止地膜被风刮走。另外,播种盖膜后,在苗床地四周投放毒饵,防止鼠害。

水稻旱育秧技术标准(2022年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8)

08 苗床管理

1. 出苗期。播种至出苗重点是保温保湿,一般不揭膜。如床土干燥应补水,可浸灌一次跑马水,注意水不上厢,保证出苗整齐。

2. 一叶期。控温保湿,防止徒长。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保持床土湿润不发白。

3. 二叶期。通风炼苗,控温控湿,干燥促根。膜内温度不超过25℃。晴天应适当打开膜的两头或膜一侧降温,通风炼苗,控水防病,切忌在晴天中午突然揭膜,以免造成秧苗失水萎蔫。在1.5~2.5叶期间,苗床应保持干燥,只要叶片不卷筒,土不过分发白,就不必浇水,秧苗长到1.5叶时,每亩苗床用“敌克松”1公斤加食用醋1公斤对水泼施,或用30%恶霉灵水剂1000倍+碧护7500倍液喷施或浇施,预防青枯和立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同时在次日,按每亩苗床用15%"多效唑"粉剂200克兑水100公斤均匀喷施控制苗子长高,促进分蘖。

4. 三叶期。施肥促蘖,炼苗控高。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晴天可揭膜换气,雨天或低温应盖膜护苗。秧苗长到3叶时,每亩苗床用尿素7.5~8公斤、氯化钾5~7公斤对清粪水泼施,然后用清水洗苗,以防肥料“烧苗”。

5. 四叶期以后。促根、促蘖、防止徒长。逐渐打开薄膜炼苗,以适应外界环境,增强抗逆能力,如床土过干,可适当补水。同时,要看苗追肥1~2次,促进分蘖。

水稻旱育秧技术标准(2022年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9)

09 秧田病虫防治

要按照“绿色植保”理念,实施绿色防控。

1. 对发生立枯病的田块,用30%恶霉灵水剂(如国光三抗)1000倍液或15%立枯灵 或“克枯星”250克对水100公斤喷雾防治;

2. 对秧苗基部发生根际蚜虫的田块,亩用“吡虫啉”或“威克灵”1000倍液泼浇1~2次;

3. 对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蝼蛄较重的田块,亩用“辛拌磷”50%乳油500克拌细土撒施防治;

4. 对草害较重的田块应人工扯除。

水稻旱育秧技术标准(2022年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10)

10 废弃物回收利用

在水稻育秧过程中,要做好农膜、农药包装袋(瓶)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来源:成都农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