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六人寝(上师大六教四楼的办公室)

上师大六人寝(上师大六教四楼的办公室)(1)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校长创办的《语文报》,无数学子因之终身受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陶校长也是我在上海师范大学求学时期认识的第一位老师——是的,我在上师大认识的第一位老师,竟然是校长!

2002年8月中旬,是我人生中最低谷的时期。那年是最后一次7月高考(今年因疫情高考才推迟至7月),大学招生实行先填报志愿,后进行考试。我那年高考总体发挥还算正常,但因为一本第一志愿是华东师大对外汉语专业,考分高得出奇,又没有填服从专业调剂,就落入“补填志愿”行列。我那年“补填志愿”中的学校均为外地高校,父母不支持我去,但如果不去填报,我将直接落入二本的上师大。那几天我纠结得要命,甚至想过复读,内心的痛苦无以言表。父母建议先去上师大校园看看,然后再做决定,同时还可以去附近的桂林公园和康健公园走走,散散心。

我是因为“补填志愿”,才来到上师大,心情可想而知。妈妈回忆起她第一次来上师大时的情景,当时学校停课,高考取消,但外公相信高考总有一天会恢复,就带着她逐一走访沪上的大学,以激发她继续学习的动力,其中就有上师大。我们在丹桂园餐厅吃了午饭,看到校内暑期都是施工场地,碎石黄沙堆得一塌糊涂,便准备离开。正要走出校门时,我突然想到,来都来了,为什么不去看看上师大的教室,于是就向路旁的一栋教学楼走去。

那栋楼就是第六教学楼,是当时上师大徐汇校区最新建造的一栋教学楼,整洁干净的室内装饰,让我为之一振。我们先在一楼的前楼快步走了一圈,看到有几位学生在教室里看书,又到六教的后楼,看到外国留学生在小教室学习,教师办公室则都紧闭着。然后我们向上走,在走近四楼中间一间办公室时,听到有人讲话,办公室门半开着,一位头发略带花白、相貌堂堂、气度非凡的长者,戴着银边眼镜,穿着整洁的衬衫,非常斯文地坐在沙发上,与对面凳子上的中年人交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敲了敲门。那位长者转过头,慈祥地对我们说:“请进,有什么事?”我向他说明来意,他站起来,示意我们进入办公室,然后他有条不紊地讲了一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话:“上师大的老师教书育人认真负责,上师大图书馆的藏书量全上海排名第三,上师大校园环境很好,是全市有名的花园学校,在上师大学习与在复旦交大同样能成材。”他的这番话如深深地打动了我。接着他又对我说:“进入大学之后,要更加自立,更多事情要独立完成,不需要父母老是陪着。以后遇到什么事情还可以来找我。”尔后我才知道这位可亲的长者就是陶校长,当时已经退休了。

走出六教之后,我们改变直接回家的打算,穿过桂林路,去了学校东部。可能是陶校长的一席话,再加上东部校园原本就比西部美丽,跨过桥,进入东部后,我仿佛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大草坪,小桥流水,亭台楼阙,林间石凳,应有尽有。由于交谈时,陶校长只说姓陶,并没有介绍自己,在逛东部校园时,我们不断猜测他的身份。爸爸认为从他的谈吐气质看,一定出过国留过学,从他行为举止和神态推测,他应该是学校领导。我和妈妈也是有类似感觉,妈妈还补充了一句:“他演大学校长,不用化妆。”

时间飞逝,这一幕已经是十八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我也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再回首当年,对陶校长那短短几句话里展现出的一位教育家的责任心、使命感以及教育理念更有体会,套用现在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全方位育人”。

除了2002年进校时,他给我很关键的指点外,在我人生中另外几次重要的转折点,他也给我非常重要的指引。2008年读硕士时去韩国学术交流,就是被他鼓励之后才下的决心。在选择博士专业时,他帮我分析利弊,最后建议我报考本校历史系的博士,还帮助我修改简历,很仔细地建议我把表格改为横线。2012年,我博士毕业那年,他已身体不佳,住进华东医院,我去看望过他,见他精神大不如前,已显老态,幽默地称自己“糟老头”,但他依旧十分关心我的近况。

从本科到博士,我在上师大读了整整十年。在我的印象中,陶校长总是每天上午9点左右,穿得整整齐齐,来到学校,沿着六教大楼前的木板道走进大楼,顺着西侧的楼梯走到四楼中间的那间办公室;中午在离六教最近的外宾楼用餐;下午4点左右离开。只要他在办公室,都会留出一条门缝,每次经过,都能见到他正襟危坐,看书或者写东西。我在上师大的十年里,总是喜爱在陶校长隔壁的一间教室自习,一方面是因为从四楼窗户向外看风景宜人,更重要的是有一种踏实感和奋进心,一想到隔壁的陶校长不顾年迈,依旧学习钻研,一股无形的动力油然而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对学生的教诲,往往身教重于言教,只要想着他,念着他,就会产生奋发向前的力量。

陶校长,第一次遇到你时,你对我说“在上师大学习同样能成材”,我一直牢记在心,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在上师大的十年是努力奋发的十年,没有辜负你的厚望。从事教学工作八年以来,我一直以你为榜样,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尽己所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贡献,没有让你失望!

从两年前出版的纪念文集《师长·社长·校长——我印象中的陶本一先生》,我了解了更多关于陶校长的事情,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现在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遇到问题时,再到六教四楼的那间办公室聆听教诲,但是,借助你之前的亲切指教,我相信一定能找到我需要的答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