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明贤姑苏十景图册(沈周椿萱图)

明代中期以后,文人的写意花鸟绘画蔚为大观,不仅许多文人画家都擅长此道,并且出现了诸如白阳(陈道复)、青藤(徐渭)这样的代表性人物自此以后,水墨写意花鸟画几乎成为文人绘画的专利或代名词,事实上也是文人绘画的主要艺术表现之一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历史现象的研究:开辟真正的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只是在明代中叶这一时期,其创造者便是居吴门四家之首的沈周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沈周名作《椿萱图》,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沈周明贤姑苏十景图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沈周明贤姑苏十景图册(沈周椿萱图)

沈周明贤姑苏十景图册

明代中期以后,文人的写意花鸟绘画蔚为大观,不仅许多文人画家都擅长此道,并且出现了诸如白阳(陈道复)、青藤(徐渭)这样的代表性人物。自此以后,水墨写意花鸟画几乎成为文人绘画的专利或代名词,事实上也是文人绘画的主要艺术表现之一。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历史现象的研究:开辟真正的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只是在明代中叶这一时期,其创造者便是居吴门四家之首的沈周。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沈周名作《椿萱图》。

艺术品简介

《椿萱图》,明代,沈周,绢本设色,堂幅立轴,纵170.9厘米,横92.8厘米,安徽省博物院藏

《椿萱图轴》的主体为椿萱,双钩设色。图绘千年椿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树下奇石玲珑,兰草丛生;萱草清柔透明,婀娜多姿;花朵妍丽娇嫩,宛如美女横波微盼。

沈周题款

图右上角行书自题七律一首曰:“灵椿寿及八千岁,萱草同生寿亦同。白发高堂进春酒,凤凰飞下影云中。沈周”钤朱文 “沈氏启南”印、白文 “白石翁”印。沈周是个孝子,51岁时其父去世,一直留家照顾母亲,这也是他多次婉辞出仕的理由。其母99岁去世后,他多次创作思萱题材以怀念母亲。

古人以椿萱题材,为父母祝寿

《椿萱图》局部

古代传说大椿长寿,庄子曾经说过“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可见它有多么长寿。因此古人就把它拿来比喻父亲,盼望父亲像大椿一样长生不老。后来为一切男性长辈祝寿,都尊称对方为“椿寿”。又因为当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怕打扰父亲思考问题,“趋庭而过”,快步走过自家的庭院,因此古人就把“椿”和“庭”合起来称“椿庭”,称父亲为“椿庭”。

《椿萱图》局部

古人不单独把父亲称为“椿”,那毕竟是一棵树,而是称为“椿庭”。将“椿”、“萱”合称“椿萱”即代指父母,父母都健在称为“椿萱并茂”,前引“堂上椿萱雪满头”的诗句就是形容父母都老了,头发都白了。

笔触工整挺劲,设色妍丽古雅

《椿萱图》局部

《椿萱图轴》笔触工整挺劲,线条凝重,造型巧妙,富于变化,设色妍丽古雅,是一幅精妙的花卉图。图左上方有袁朔和草书题七律一首:“椿萱天地长生物,白发严慈六十同。此日高堂称寿处,笔封三祝一杯中。长州袁朔和。”下钤方印不辨。图左上角孙一元草书七律诗一首:“明时文物乐冲融,白发椿萱寿域中。筠管萧长吟月色,金醅酒暖泛春红。德星座上衣冠会,山桂堂前庆泽隆,早知箕襄家学在,亭亭彩口歙埸东。关西孙一元” 。钤朱文“吟啸馆”印。

袁朔和、孙一元题款

画家简介

沈周像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长洲人,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沈周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一、为设色没骨法,结构谨严,用笔工整,设色轻淡,其质朴清雅的格调极似元代钱选,而灵动之笔又似受明初孙隆影响。如《荔枝白鹅图》轴和《辛夷墨菜图》卷。

沈周《荔枝白鹅图》

二、画法为水墨写意法,是沈周最常见的风格,笔法比较放逸,结体也趋简练,但仍保持造型的准确和用笔的含蓄,水墨也浓淡有序,浑厚沉着,笔到墨随,极少自然晕渗之迹,属于一种简率而不狂怪,欲放而未放的小写意画法,与后世的泼墨大写意花卉迥然有别。

沈周 水墨花卉

三、沈周还有一些花鸟画,汲取其它画法,呈多样面貌。其中有较工整细谨的勾写法,如《雪中芭蕉图》(美国夏威夷美术馆藏);有勾勒、没骨结合的兼工带写法,如《红杏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以工笔勾干,没骨绘花,工整而清雅;有没骨、水墨结合的设色写意法,如八十一岁所作的《玉楼牡丹图》轴(南京博物院藏),淡色牡丹、墨笔枝叶,均疏简而雅正,形似而神具。

沈周《红杏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016年,安徽省博物院60周年大庆,推出了“金题玉躞——安徽博物院藏古代书画特展”,85件/套书画精品亮相,其中部分作品为建馆以来首次面世。沈周真迹《椿萱图》登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