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兰朵为什么内心冰冷(苏兰朵有时候绝望比希望更令人走得心安)

这个叫做苏兰朵的作家,她擅长叙述,擅长打开形形色色人物的心理空间,寻找伤口的来源,小说里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挑剔的读者或许会觉得,这么写,是不是太贴着地面了,小说应有的灵动、飘逸、轻质等品格上哪儿去了呢?我们可以为苏兰朵辩护,一个作家有自己的品性和风格,你不能要求一个人占据天平的两端啊,就像一个人不能既是瘦子又是胖子啊。在这么说的时候,苏兰朵已然在探索别一种可能。——岳雯

今晚向您推介《小说月报》2016年中篇专号2期选载的小说《歌唱家》,作者苏兰朵的作品本刊首次选载。这里分享她的创作谈《有时候,绝望比希望更令人走得心安》与岳雯的评论《“伤口”的故事》。

《小说月报》2016年第5期已面世,月报君将陆续分享新刊精彩,也期待拿到新刊的朋友随时分享阅读心得。

图兰朵为什么内心冰冷(苏兰朵有时候绝望比希望更令人走得心安)(1)

苏兰朵 ,满族,吉林松原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6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诗集《碎·碎念》、散文集《曳航船》、长篇小说《声色》、随笔集《听歌的人最无情》、小说集《寻找艾薇儿》。曾获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长江文艺》年度小说奖、林语堂小说奖、辽宁文学奖等奖项。现供职于鞍山广播电视台,鞍山市作协副主席,辽宁文学院签约作家。

有时候,绝望比希望更令人走得心安

文│苏兰朵

关于文体:私密的诗歌

在我2005年开始写诗之前,只读过一本完整的新诗集,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老家的新华书店购得了一本张新泉的诗集《微语情诗73》,爱不释手。当时可能读高二。此前我的诗歌教育来自《千家诗》、《宋词一百首》、语文课本和席慕蓉。中学时代我是偷偷写过诗的,在日记本里,有时候也填词。它们唯一见光的时刻是在新年贺卡上,我每送出去一张,就写一首,读者只有一个人。后来,有一首终于被更多人看见了。大学一年级,我把两首自以为可以见光的诗投给了我的老家扶余(松原的前身)文联办的一张报纸,结果发表了一首,那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即便如此,我也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称为诗人。我一直认为,我写的那些诗太私密,是写给自己和那唯一读者的。不能见光不是因为写得不好,写给自己的东西,好不好又怎么样呢?是不是表达了想表达的,才重要。所以,2005年,我依然是因为想找一种方式表达自己,才写了200多首诗。写的时候,我很痛苦,也很愉快。直到它们结成一本诗集出版,我才知道,写诗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事了。我是一个诗人了。

当一种私密的写作进入公众阅读,进入一个由比你想象多得多的奇特的人们组成的诗坛,当一首诗被过分解读、窥探,当一个女诗人过多地因为身体和容貌而受到关注和猜测,写诗就变得不那么好玩。

诗把你和众人区别开来,你从此无处躲藏。疤痕、胎记,全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意象不是一个面具,而是放大镜。这是一道坎。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都得从这道坎上过去。诗人不是一个角色,在我看来,诗与人不可分,诗歌甚至不是刺青,诗歌它就是诗人的灵魂和血液。这种赤裸裸真实地存在,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生存方式。我意识到,我不能。我写作其实是想隐藏在文字后面而不是暴露。我不认为写分行的人都是诗人,这里面有一部分人在分行里面撒谎。我所称之为诗人的人,不包括他们。他们或者因为某种目的故意撒谎,或者从未抵达过真实。

我的诗歌在身体里,是向内的。我不会写大诗。有很多诗人会把身体之外的一切入诗,自然、宇宙、政治、市井、历史……其实真实本就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一个纯粹的诗人,在哪里都能看到诗句。但身体之外的世界,在我的创作观念里,就无需用诗歌来表达了。于是,我写散文随笔,写小说。它们负责表达我不同的领域,分工明确。一个素材在我手里,我往往会先去辨认,写成哪种文体最合适。我也从来不会在小说中去过诗歌和散文的瘾。别人看到的可能是我的创作之路更加宽阔,而我自己却看到了在诗歌创作上的狭窄。或者不如说,我从未把诗歌真正养大,我宁愿它一直是我生命中的婴儿,与任何人都无关,只属于我自己。

关于道路:黄花梨和苹果树

当一棵黄花梨生长在一片苹果林的时候,它很可能产生自我怀疑。当苹果树每年都能卖出去很多苹果,黄花梨会怀疑自己的价值,经济价值,还有被社会承认的价值。并不是每一棵黄花梨都能始终毫不动摇地坚信自己的名贵,也不是每一棵黄花梨都能成材。

这是一个比喻,我觉得黄花梨就是纯文学,苹果树是商业文学。每个作家都面临着这种选择,做黄花梨还是做苹果树。它不只关乎理想,也关乎生活。

大众更喜欢苹果树,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吃苹果。苹果好不好吃也很好判断,尝一口就知道,好吃就吃,不好吃就扔。黄花梨对大众没什么用,那属于收藏级的,要有钱有闲懂得欣赏才能玩。

人世间需要所有的树木,因而成为什么样的作家都无可厚非,金庸和莫言都是成功的作家,二者没有可比性。我不想评论这件事情,我想说的是,标准其实一直都在作家自己的心里,而不在外面。

如果你是一棵黄花梨,就不要总羡慕苹果树,因为你结不出苹果。如果你是一棵苹果树,就辛勤地开花结果,不要指望自身的木头能卖出高价。

事实上,商业文学作家和纯文学作家之间,一直在互相羡慕。一棵苹果树置身于一片黄花梨之间,也不像面对大众那么舒服和自信。纯文学作家必须要明白这一点,每一条道路,都有遗憾。

一棵没有成材的黄花梨,价值还不如一棵能结出优质果子的苹果树。我觉得,让很多纯文学作家没有认清的其实是这一点。苹果树的等级也分优劣,优质的苹果树背后也有付出和汗水,一棵没有成材的黄花梨应该审视和反思的是自己,而不是怀疑自己的道路,每一条道路,都充满艰辛。写作从来没有捷径。

对作家来说,重要的问题不是看清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历来如此,艺术品和商品,小众和大众,雅和俗,从来都是一个金字塔形状的存在。对作家来说,重要的问题是看清自己。

看清自己才能毫不犹豫地把精力和时间用在写作内部。接受自己,就要接受相应而来的命运。所以,作家其实有宿命。

关于我自己:有时候,绝望比希望更令人走得心安

在成为电台主持人之前,我是个沉默的人。做了这个职业之后,我也只是在需要说话的时候可以滔滔不绝,其他时候,依然很沉默。我是个太阳金牛,月射手。内外反差极大。我的水星和金星又落在白羊,导致我很有好胜心也总是冲动,但金牛的现实和理性不允许我这样,所以我有很多年不相信我自己,尤其是青春年少的岁月。比如当我对一个人瞬间燃烧,金牛就会告诉我,你不是真的爱他,只是一时冲动,他不值得你爱。于是我就得自己一个人悄悄把这团火熄灭,有时候需要很长时间,很折磨人,我就在脑子里编故事,类似画饼充饥,在故事里向他表达,与他相爱。渐渐地,这成为了一种人格,属于压抑型的。当然星座只是一种解释的方式,用其他的方式解释,结果是一样的。内在的我和外在的我截然不同,我用了很多年学习让内在的我向外在妥协,但最终还是在犹犹豫豫优柔寡断中失去了一次又一次世俗的机会。内在的张力和外在的控制力不相上下,互相制约,导致我人生的风云起落最终只在脑子里上演,真实的生活依然平静如水、毫无波澜。所以,在我的眼中,世界表面的样子和内在的样子一定是相去甚远的,上天赋予了我这样的目光。我怀疑一切表象。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我的小说里,总是有欺骗这个主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济收入的稳定,我已经不再去考虑性格中内在与外在的分歧,它不再对我构成折磨。然后我发现,人生的很多选择,最终是时间做出来的,它一点一点切断了岔路,最后,只留下一条给你。当我一直以理智的肉身在媒体行业赚着稳定的薪水,而又坚持不懈奖赏自己一般以写作的方式暗度陈仓,岁月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我带到了中年,如果不遭遇重大变故,恐怕我再没有雄心壮志开辟一条新路了。写作这件最无用的事,从34岁开始,就已经决定了我此后的人生。

我是个早熟的人,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思考人生的很多问题,在我的朋友中,我一直是个明白人,总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深谙现实的各种利害关系。但当写作进入我的生命之后,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糊涂了。此刻,我反而不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能辨认出不要什么。因为当白日梦变成了我最重要的那部分生活,我离世俗的很多标准已经越来越远了。成为一个孤独的异类并不是我的理想,但此刻,我必须面对这一事实。

从这个角度说,我非常支持政府养纯文学,提高纯文学稿费。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像我一样,有足够的理智和忍耐力支撑着世俗生活的那一部分,保证自己能过上不窘迫的生活。习惯于在分裂中生活是一件很难的事,事实上我也一直在努力摆脱这个束缚。我给了自己5年时间,之后又是5年,仍然没有勇气辞职,全身心写作。因为写作的收入没有达到我的标准,这不是我个人的标准,还有我作为母亲的标准。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跟我说,我从来不劝别人写作,如果能干别的,千万别写作。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还有别的出路的年轻人。我要负责任地说一句,写作,让我的人生变得很不成功。但我还得写下去,一个原因是,进入故事以后,我很享受,没有什么我体验过的幸福能代替这种享受;另一个原因是,往前面看一看,这一世,我好像也没别的路可以走了。

我曾经是个理智的唯物主义者,现在我相信很多东西,相信人类原有的唯物理论只是建立在对世界和人局部的认知之上。我相信有赛斯这个无需借助肉体存在的灵魂,他借女诗人珍·罗伯兹之口阐述的哲学体系是一个新的启蒙,相信朵洛莉丝的话至少有一部分是真实的,相信霍金看到了更多真相而不是科学,科学这个词表达的含义现在很值得商榷,相信萨满可以让人和那个未知强大的“神”对话,相信万物有灵不是一句诗而是事实,相信灵魂不死,美好善良的灵魂可以进入天堂。

我相信安放在我身体里的这个灵魂还会不停地拥有三生三世,甚至更多,而且不只进驻地球上的生命。所以,即便我无法拥有来世的记忆,这一世,也无需慌乱和遗憾。

我还认为,世间最美的艺术不是诗歌和绘画,而是音乐,因为它更抽象,更接近灵魂而不是物质。如果有来世,我希望有机会成为一个作曲家。

我也总相信电影《2012》中的一个情节:地球末日之时,人类所有的书都会毁灭,被带到方舟上的那一本只是因为运气。相信这些并不令我沮丧。如同我相信加缪在《西绪福斯神话》中所展示的世界的荒诞,有时候,绝望比希望更令人走得心安,心无旁骛地将过程赋予意义。

——小说月报微信专稿

中篇小说《歌唱家》,作者苏兰朵,原发《长江文艺》,《小说月报》2016年中篇专号2期选载

图兰朵为什么内心冰冷(苏兰朵有时候绝望比希望更令人走得心安)(2)

中篇小说

红围巾__裘山山

(选自《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3期)

大学__杨小凡

(选自《人民文学》2016年第3期)

海上__葛 亮

(选自《青春》2016年第3期)

短篇小说

灰鲸__须一瓜

(选自《花城》2016年第2期)

聂小倩__张世勤

(选自《创作与评论》2016年第4期)

胆小如鼠的那个人__曹军庆

(选自《江南》2016年第2期)

跟马德说再见__艾 玛

(选自《青岛文学》2016年第3期)

拉萨之夜,或反南迦巴瓦__文 珍

(选自《天津文学》2016年第3期)

开放叙事

霾永远在我们心中__晓 航

(选自《十月》2016年第2期)

颜色与我们同在(创作谈)__晓 航

封二专题

作家现在时:葛 亮

《小说月报》2016年第5期,2016年5月1日出刊,总第437期

图兰朵为什么内心冰冷(苏兰朵有时候绝望比希望更令人走得心安)(3)

中篇小说专号

长亭镇__海 飞

(选自《十月》2016年第1期)

圣地__陈继明

(选自《人民文学》2016年第1期)

那些年的情敌__鲁引弓

(选自《上海文学》2016年第2期)

跳马__朱晓琳

(选自《北京文学》2016年第3期)

从前有座庙__陈 仓

(选自《时代文学》2016年第1期)

生意__连 谏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1期)

歌唱家__苏兰朵

(选自《长江文艺》2016年第1期)

嘎达梅林__王方晨

(选自《飞天》2016年第1期)

操守__陈斌先

(选自《清明》2016年第1期)

此身何处__魏建华

(选自《天涯》2016年第1期)

《小说月报》2016年增刊2期中篇小说专号,2016年4月出刊

图兰朵为什么内心冰冷(苏兰朵有时候绝望比希望更令人走得心安)(4)

2016 小说月报有您更精彩

创刊于1980年的《小说月报》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进步皆得益于广大读者的关爱。为了以更丰富的内容、更精美的形式服务读者,诚邀读者对本刊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评点,您对刊物有何意见与建议,欢迎联系编辑部邮箱xsybtj@126或通过小说月报微信平台留言。期待您发出自己的声音。

《小说月报》邮发代号6-38,每月1日出刊,定价10元;《小说月报》增刊邮发代号6-139,每年4期,定价15元。

《小说月报》在全国主要城市均有销售。订阅可咨询所在地邮局(所),网上订阅可至邮政报刊订阅网(bk.11185)、杂志铺网店(zazhipu)、当当网(dangdang)或百花文艺出版社淘宝店(baihuawenyi.taobao)。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订阅小说月报微信

小说,就是小声地说小说月报微信 刊物最新动态,作品精彩文字,作家创作感言,读者阅读心得,文坛潮流脉动,随时随地向您报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