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为何说做人难得糊涂(一枝一叶总关情)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终生老师。作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德育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孩子个性、人格和价值观的塑造,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清代官职、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他在山东潍县、范县(今属河南)做了12年知县,勤于政事,政绩显著。后因荒年主张贩济饥民而得罪官绅,61岁辞官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擅画兰、竹、石。郑板桥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把人生百味尝了个遍的郑板桥,看透事态、人性,又不失豁达真我。在子女的教育和终生大事上,无不贯彻着他领悟的真谛。所著《郑板桥集》,其中关于家教的观念,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郑板桥为何说做人难得糊涂(一枝一叶总关情)(1)

01 管教严,不溺爱

郑板桥老年得子,取名宝儿,可他深知"爱子必以其通",对其管教甚严,从不溺爱。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他非常注意教育方法。乾隆十一年(1746),54岁的郑板桥自山东范县调署潍县。

他将宝儿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管。郑板桥看到当时的富贵人家子弟普遍被教生惯养,又担心自己的儿子被娇惯变坏,所以他虽身在山东,却心念在家的儿子。所以,他从山东不断写诗寄回家中让宝儿读。为了教育儿子"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郑板桥还抄录了使宝儿且念且唱、顺口好读的四首五言绝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二月卖新丝,五月捉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出。

宝儿在母亲的教导下,一遍又一遍地背记着这些诗句,使其不因身处官宦之家而养尊处优、不能理解民间疾苦。

郑板桥为何说做人难得糊涂(一枝一叶总关情)(2)

"娇子如杀子",这是多少人用血泪换取的经验教训。当郑板桥听说在家的宝儿常常对孩子们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还欺侮佣人家的孩子。郑板桥立即写信给弟弟郑墨说:"我52岁才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即爱子必定要有爱子的办法。"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溺爱不是真正的爱。

所以,他要弟弟和家人对宝儿严加管教,注意"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弟弟和家人按照郑板桥的意愿对孩子进行教育,收效很大,就给郑板桥写了封信,讲了孩子的长进,并说,照此下去,长大之后准是个有出息的人,能像你一样,当个官。郑板桥看了这封信后,觉得弟弟对宝儿太姑息了,这样做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立即给弟弟郑墨复信说:我们这些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走错了路,越来越作怪,总没个好结果"。他还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好人。"这里所说的好人,是品德修养高尚的人,是有益于社会的人。

郑板桥为何说做人难得糊涂(一枝一叶总关情)(3)

02 自强自立

宝儿长到6岁以后,郑板桥就把宝儿带在自己身边,他亲自教导儿子读书,要求每天必须背诵一定的诗文,并让他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洗碗,必须洗干净。到宝儿12岁时,他又叫儿子用小桶挑水,天热天冷都要挑满,不能间断。由于父亲要求严格,宝儿进步很快。当时潍县灾荒十分严重。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宝儿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宝儿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节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宝儿蹦跳着走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宝儿发现这个用饥饿眼光看他的小女孩时,立刻将手中的窝头分一半给了小女孩。郑板桥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高兴,就对宝儿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真喜欢你!"

郑板桥为何说做人难得糊涂(一枝一叶总关情)(4)

郑板桥对于女儿也非常关心。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女儿在诗画方面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眼看女儿就到出嫁年龄了,还未找到合适的对象。他主动为女儿选择了对象,并且一反婚事大操大办的传统,亲自将女儿送到男方家里,让男方家人做了几个小菜,以示庆贺。当他要返回时,才告诉女儿说:"以后这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心在这里过吧!"他为了表示自己对女儿婚事的祝贺,特意作画一幅作为嫁妆送给女儿,在这幅画上,他题写了一首小诗:"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交妆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郑板桥非常注意对子女进行自立教育。临终前,郑板桥把宝儿叫到床前,他不是给儿子许多金银财宝,而是叫宝儿蒸馒头给他吃。下人前来求情:"少爷不会做馒头,还是让厨师代劳吧。"而郑板桥固执地坚持要儿子自己动手。宝儿只得向厨师请教,终于蒸出一锅馒头。当宝儿把馒头送到父亲床前时,郑板桥已经与世长辞了,床前只留下一张给宝儿的遗嘱:"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这一则遗言,是他对子女的嘱咐和训导,也是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郑板桥为何说做人难得糊涂(一枝一叶总关情)(5)

03 教育心得

 郑板桥的爱子之道对我们今天的家长最大的启示,是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家长担负起更多责任而不是仅仅依赖学校,家庭教育的首要责任是培养孩子的品德。

郑板桥的教子方法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发,家长应当首先教孩子学会生活,即自强自立,不依赖他人。对于学龄前的儿童,主要是增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意识。在孩子3-4岁时,可让他们学会自己吃饭、洗漱、穿脱衣服;在孩子5-6岁时,则可让他们学会做简单的家务,如擦桌子、整理床铺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增加劳动内容,如洗碗、拖地板、倒垃圾、做饭等。孩子在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其小主人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能力,以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作为家长只有培养孩子从小认识劳动的价值,培养他们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才能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郑板桥为何说做人难得糊涂(一枝一叶总关情)(6)

  注重品德教育是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然而,数年前,《国际学校教育项目》调查"培养孩子的品德是谁的责任"这一问题,结果耐人寻味:美国70%的家长赞同家庭负有首要的责任,德国58%,英国44%,日本43%,而中国只有7%的家长赞同家庭负有首要的责任。

  家庭具有自己的组织特性,是充满情感的日常生活场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职责更多的是养护孩子的身心健康。现代社会分工细化,把家庭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职能让渡给了学校和其他的专业组织,家长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今天的家长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放弃了自己应该做、能够做、做得好的事情,跟孩子为难、让自己作难。其实,家长最应该担负的是培养孩子心灵的教育责任,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家庭教育思想,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教孩子做个明理的好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教育孩子,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在这个世界中安居自得,过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