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算各人物结局(绝境中迸发出的人性光辉)

我认为是《暗算》中那些为国家安全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坚定、高贵的人格信念博得他们(评委)的厚爱这是个消解英雄和崇高的年代,同时我们又无比需要他们——麦家,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暗算各人物结局?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暗算各人物结局(绝境中迸发出的人性光辉)

暗算各人物结局

我认为是《暗算》中那些为国家安全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坚定、高贵的人格信念博得他们(评委)的厚爱。这是个消解英雄和崇高的年代,同时我们又无比需要他们。——麦家

这是麦家获悉自已的《暗算》荣获第七届矛盾文学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所说的一段话,谦虚而自省。其实当年《暗算》获奖是引起了巨大争议的,很多人认为作品文字未见得有多少精妙、文本内容本质上更接近传奇小说基本没什么文学性可言,它的获奖简直是矛盾文学奖的耻辱。但我想矛盾文学什么时候成了某些自诩文学修养高人一等所谓“名家”的私产了,真到哪天这些权威的文学奖成了极少圈内人自娱自乐的产物时才是文学创作的悲哀。麦家在《暗算》中对于那些在战时及和平年代坚守隐蔽战线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甘守寂寞、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饱含深情的讴歌,让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有幸看到了这些被历史所刻意尘封的往事,所带来的感动和共鸣远比什么文学性来得实在。但客观来说,原著小说对于主人公安在天这个有违传统高大全英雄形象的塑造确实略显单薄了,有些行为缺乏足够让人信服的动机,但麦家亲自参与编剧的电视版《暗算》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遗憾。

麦家在矛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

回顾《暗算》前两篇,听风篇通过阿炳的个体悲剧,讲述了国家安全工作者在监听电台这个特殊工作岗位上那份与世隔绝的孤苦;而看风篇则通过为爱痴狂的黄依依,表现了安在天因经历太多残酷革命的生离死别之后强行自我封闭的精神世界。虽然都很精彩,但安在天这个忠诚的共产党人给大部分观者留下了隐忍、冷酷的印象,似乎在他看来国家利益面前什么牺牲都是值得的,甚至对人性的压抑,而柳云龙和麦家为该剧创作的原著小说中本没有的内容——捕风篇,通过在极限时间、空间展开的你死我活的殊死斗争的描述,对性情隐忍、外冷内热的安在天之性格形成做了最好的注解,不仅把观众看过前两章之后逐渐积累的情绪彻底推向了高潮,也把整部剧集的思想水平提升了另外一个高度。如果没了捕风篇把故事渊源做完整呈现的话,那么听风篇可能沦为瞎子阿炳残障和无知而引引发的伦理悲剧,而看风篇更会成为披着破解密码外衣,讲述安在天利用黄依依这个爱情花痴完成自身事业目标的渣男狗血故事了。捕风篇告诉我们革命者是怎么来的,国家是怎么来的,哪里来的信仰,英雄又是如何炼成的,正是在如此诠释之下,当片尾国际歌响起之时我们才会好像第一次体会到这歌声是多么雄浑激昂、又是多么的悲壮。

简述捕风篇内容似乎比听风、看风更容易,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党宁沪杭地下组织准备在上海召开会议的计划为国民党特务机关掌握,有被一网打尽的危险。打入国民党军队通讯机关的地下党员钱之江也就是安在天的父亲,将这一情报通知了地下党员张秘书。不料,张秘书被捕,情报为国民党收缴。国民党方面为追查泄密者,将破译这封密电的钱之江和另外几位情报人员隔离在了7号楼。钱之江几经努力还是无法将情报带出,为阻止地下党会议的如期召开,服毒而死,并利用自己的遗体将情报及时报送给了组织,正是钱之江这样一批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革命烈士的无畏牺牲才避免了我党地下组织的全军覆没。剧情听着是不是很熟悉,和2009年华谊公司出品的电影《风声》很像?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风声》的原著作者也是麦家。整个故事情节浓缩在了短短的四天里,但在这寥寥几天里我们看到了无数的智慧、忠诚、坚强、勇敢以及牺牲,又绝非三言两语能说的清道的明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是安在天母亲罗雪和他的丈夫钱之江两个中共地下党员之间的接头暗号,同时也暗含了他们的终身约定,江上有雪,雪中有江,浪漫而凄美。这首诗,其实也恰当地表达了四一二政变之后我党地下工作环境的残酷和严峻。当钱之江被困在七号楼里,对外传递情报的路线被切断之后,他的处境,乃至整个上海地下机构的处境,都如诗所描述的那样,飞绝了鸟,灭了人踪,我党整个上海地下组织的安危命悬于钱之江这个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手里了。

安在天的亲生父母——革命烈士钱之江、罗雪

深入敌营里十几年,所过的日子是怎样一种非人的生活,正如钱之江曾经对妻子罗雪所说,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生命就像天上的彩虹,绚烂美丽,但随时都会消失,也许,说错一句话,迈错一个步子,都会与死亡邂逅,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地狱的大门,而另一只,随时准备着迈进去。长期的潜伏生涯练就了钱之江超人的胆量和心细如发的特情能力,身处困境的钱之江冷静地寻找破局把情报传送出去的机会,利用国民党内部个人矛盾几乎就成功地把嫌疑推给了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闫京生,还绝处逢生般地处决了最大的威胁——叛徒“断剑”,甚至还上演苦肉计狂吞辣椒引发胃出血以此来赢得出外就医的小小时机传送情报,但所有的努力最终都功亏一篑,因为钱之江碰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从南京来的专案主持者代主任(戴笠?)。老戏骨王奎荣饰演的代主任显然是个经历沙场、洞悉人心的老特工,面对钱之江不断出招他依然头脑清醒不为其所惑,他其实早就把目标锁定在钱之江身上,但却一直找不到确切的证据。代主任的自负让他不愿早早收网,而且他对沉着冷静的钱之江甚至产生了惺惺相惜感觉,所以他要完胜对手,即使最终没能找到证据证明钱之江就是潜伏的共产党地下党,只要拖够时间保证情报不外泄,外头的同事就能将上海地下组织连根拔起。

王奎荣饰演的代主任老奸巨猾,但不能否认他也是有信仰的人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自己的同事即将面临被敌人一网打尽的危险,钱之江到了要做最后一博的时候了。最后一晚的舞会上,钱之江已经暗下决定,这时的他手捻佛珠,面带微笑,淡然地品着红酒,与代主任进行了一段后来看来相当于临终遗言的对话。

钱:大幕就要落了。

代:可遗憾的是,谢幕的是我而不是你。

钱:生命的序曲是几声的哭泣,终结却只有一声叹息。今朝谢幕的是你,来日不知何人?不过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地。 所以我还是先为你鼓掌了!

代:谢谢,你太悲观了。虽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想你是何等卓越之人哪,大可不必一条道走到黑嘛。你可以跟我去南京,蒋委员长太需要你这样的人了。

钱:中国人的饮食主食五谷,辅食蔬菜,兼有肉类,却以长江为界,南人喜米,北人好面。广东客家人喜好煲汤,山西佬喜好吃醋,你我的祖籍南辕北辙,所以吃不到一起的人,难进一个门哪。

代:你的意思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生为党国的人,死为党国的鬼。你我道不同,那你是何道?

钱:同是吃饭,国人用筷子、洋人用刀叉,此人和彼人不都是人吗?难道你我之间竟然有一个不是人?

代:真是能言善辩、三寸不烂、巧舌如簧啊。如果我们真有那样一个机会的话,我是真愿意跟你一起大谈吃喝玩乐。

钱:民以食为天哪。代主任有所不知,我钱某人生来就好吃。说起吃我推崇中国菜,有五味、五色、五香之说。五味酸甜苦辣咸,五色红黄蓝白黑,五香花椒、大料、陈皮、丁香、桂皮。另外,吃不光是为了填饱肚子,解口腹之欲。吃还可以食补、食疗,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人生无大事,吃就是大事啊。

代:好啊,真可谓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我自叹弗如。可是我真的不愿让你离开,没有了你,孤掌难鸣,我是再也听不到那种响声了。

钱:谁笑在最后,谁才笑得最好。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影响一枝蜡烛的光辉。我不言败,因为大幕还没落下;而你过早地叫喊胜利,却有可能孤独面对舞台,座下无人喝彩。

代:其实我早已经知道你是什么人了,只是我无法证实。遗憾哪,造物主把你我成为了敌人,而不是同志,那我们只能是各为其主了。

钱:我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这是你。而我,生来死往,像一片云彩,宁肯为太阳的升起而踪影全无。我无怨无悔。心中有佛,即便是死,也如凤凰般涅槃,是烈火中的清凉,是永生!

代:好口才!钱之江,我可以告诉你,即便是大幕拉上,我也绝不会让你曲终人散。这个世界要是离开了你我会感到孤独,一览众山小,高处不胜寒。你不但不能离开,我还要你在舞台的下面坐着为我喝彩。

钱:那好,那我拭目以待。

代:不到黄河不死心。

钱:不见棺材不落泪。

然后,他跳上桌子,伴着探戈激昂悲壮的舞曲,完成了他人生最后一次完美谢幕演出。 当阳光再次普照大地的时候,钱之江已经服毒自尽了,冰冷的尸体上放着两封信,一封表示对党国的忠诚,另一封则是给妻子罗雪。 终于出来了,钱之江以死的决绝方式让自己终于离开了7号楼。悲痛的罗雪不相信丈夫会死得如此轻如鸿毛,疯了一样反复检查着钱之江冰冷的尸体,罗雪注意到从未离开钱之江手腕的那串佛珠不见了踪影,又想到钱之江遗言中的一句“佛在我心中”。罗雪毅然拿起剪刀,向深爱的丈夫的腹部剖去。佛珠破腹而出,钱之江临死前刻在佛珠上的情报终于送达了! 由于钱之江的情报,国军绞杀特使会议的行动失败。

大幕终于落下,英雄就此登场。而此时我们再回想起年轻时的铁院长和丁阿姨的生死离别,勇武的“飞刀”就义前的那声震天的呐喊都让我们泪目,多少人,为了一个信仰,敢于舍弃生命,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与梦想。太多的细节,都表达着同一种感情,表达着同一种目的,先烈们发誓要用生命去争取的东西,一种普通的幸福,一个活着的理由。“我们都要活着,活到看见共产主义的那一天。”这是钱之江对妻子的激励也是支撑他在敌营坚持下去的信念。

这时,镜头回到当代,年迈的安在天回顾自己革命的一生,感慨万千。他佝偻着身子,慢吞吞地在上海摄影棚的大街上踱步,他向远处望着,街上突然闪出了从反动派追剿中靠易容术和同志掩护死里逃生的父亲钱之江,刚刚在黄包车里坐定,突然被一路跑来的小安在天撞到了。小家伙转眼跑开,车子缓缓前进,父子两人短暂地对视了一眼,一眼望断天涯,再次见面已是阴阳两隔了。年迈的安在天在父亲的注视下笑着,又慢吞吞地走开了,此时国际歌轰然响起,是那样的悲壮、震撼,犹如天籁。

两父子跨时空见面

我们都曾为黄依依的命运而叹惜,责怪安在天的冷血;说安在天在对阿炳妻子和那药房男人的处理是盛怒之下的国家机器。但当我们知道了他的童年经历了父亲自己无法明白的自杀,母亲三年后的又一次恐怕也是无法公开的牺牲以及成年加入701后的相关工作,还经历了深爱的妻子死在自己眼前而无能为力的磨难,恐怕任谁也热不起来了吧。

一部《暗算》,阿炳和黄依依在工作的神奇表现,几乎就让我们认可了天才万能论,但看完捕风篇之后才知道正是像钱之江这样未必有多少超乎常人天赋的万千普通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理想,就因为有了这样一批把信仰置于自己生命之上的先驱,一个伟大的事业才能最终成功。

向这些做出牺牲不为人知,也可能不为部分人理解的先烈们致敬!

《暗算》:国内谍战剧的开山之作,诠释信仰为何物

暗算之看风者篇:黄依依、安在天,岂止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么简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