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幽默的书籍推荐(为何有人刻板严肃)

从弗洛伊德、巴赫金、伍迪·艾伦到优越论、宣泄论、失谐论,当代文化评论大家伊格尔顿条分缕析,以诙谐的笔法,探究幽默的原理与含义。

近日,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的著作《幽默》由后浪出版公司引进,吴文权迻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学会幽默的书籍推荐(为何有人刻板严肃)(1)

该书是伊格尔顿就“幽默”这个主题,所做的一个简明的专论。全书分为“论笑”“嘲弄者”“失谐”“幽默与历史”“幽默的政治”四个章节,从社会文化等方面切入,带读者深入了解前人丰富但并不广为人知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幽默的本质以及所起的作用。

为什么我们会笑,会发出各种各样的笑声,比如轻笑、大笑、哂笑、讥笑、嘲笑、傻笑等等?幽默有何作用?作者对这几个根本方面都有精到又有趣的分析和论述。

譬如,在现代最伟大的喜剧艺术家巴赫金那里,喜剧存在的目的,就是颠覆宇宙——我们所生活其中的一个理性的、道德的、有序的、美丽的整体。笑具备深刻的哲学意味。巴赫金说:“它是观照世界的特殊视角,从它看出去,世界面目一新;相比严肃的视角,它看到的或许更为深刻,起码不会肤浅。因此,在提出普遍性问题时,伟大的文学作品不但接受严肃,也容纳笑声。世界的某些基本面只有笑才能触及。”

伊格尔顿进而评论道,巴赫金的喜剧世界观具有“清醒的乐观主义精神”,世界去掉了神秘面纱,清除了意识形态幻想,而露出其暂时性、物质性和多元性的本质。

伊格尔顿也考察了幽默的发生机制,比如目前看起来最有效的“失谐论”:这一理论认为,幽默源于事物各侧面因失谐而产生的冲突,比如视角的突然转换、意义的意外滑动、显著的失调或差异、暂时的陌生化等等。书中不乏极富启发的观点和令人捧腹的笑话,广泛征引了哲学、文学和历史等领域的相关论述,论述对象包括亚里士多德、阿奎那、霍布斯、弗洛伊德、巴赫金等名人,并进一步关注几世纪以来幽默的社会和政治含义的演化过程。

伊格尔顿不忘探究幽默与英国文化的关系,认为风趣作为幽默之一种,是最适合英国贵族阶层的话语模式。他颇具反讽意味地指出,“风趣既可精致,又可粗俗,从而融合了绅士的风度与专横。它可以代表一种软暴力,即将对他人的憎恶升华为文字游戏与心机智巧。”另一方面,狂欢节是幽默的平民形态。那是一个将“所有壁垒都掀翻到一边”的喜气洋洋的空间,“作为一种反文化的形式,它既真实可见,又昭示理想,既立足此刻,也面向未来。笑声成为新的交流模式,它是实实在在的交流符号,代表着一套业已改造的社会关系。这里“潜藏着一个友善的世界,一个黄金时代,一种肉体真实。人回到了自身。”

南都记者 黄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