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小妙招(让自己的论文显得非常)

本文根据王大中的讲座视频整理而成,文稿未经专家本人审阅,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论文写作小妙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论文写作小妙招(让自己的论文显得非常)

论文写作小妙招

本文根据王大中的讲座视频整理而成,文稿未经专家本人审阅。

作者简介:

王大中,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南京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曾任中山大学研究员。上 海财经大学博士、吉林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数字经济、产业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机制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经济学(季刊)》(接收)、 《金融研究》、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 Economics Letters, Mathematical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Mechanism and Institution Design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等转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撰写的多篇资政报告得到省 部级领导人批示。为《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审稿,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产业经济与字经济培训,并为多家初创企业提供投融资咨询。

在此之前,我们在“模型设定”的分享中提到了“有理有据”。那么,在具体的分析中,到底要有哪些东西能够体现我们工作量非常饱和、丰富呢?下面,我们围绕这个问题来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结论要丰富

在现在这个非常内卷的时代,一篇论文中的结论要越多越好。不仅如此,还要做到有料有货。如果是一篇用模型来分析问题的论文,那么需要的命题、定理就比较多,这样结论一看才会比较丰富。

二、证明要严谨

当然,实证论文也是类似的,它会有很多“回归”,通过回归分析来体现工作量。在这一块有几点是需要交代的,就是证明要严谨。很多的时候,审稿人还是会去检验你的证明是不是严谨的。根据这一点,他会去判断作者是不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如果证明过程中有一些漏洞的话,就会让审稿人心里面不舒服。比如,我在审稿中发现,作者在证明的时候,他说自己的结论是很好的,他写出来的结论也的确很好。但是,如果我一看他的证明有漏洞,这时我的感觉就非常不好,而这也就会影响我对他论文的总体判断。要想提高自己证明的严谨性,我们可以参考如下两种技巧:

(一)简洁证明放正文

第一种处理的技巧是一位比较资深的审稿人给我讲的。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证明是比较简洁的,或者说是比较优美的,那么我们就要把它放在正文中。因为,这是我们的加分项,我们可以通过非常简洁、优美的证明得到一个比较重要的结论。

(二)复杂证明放附录

如果说证明非常复杂,非常繁琐,那么涉及的步骤就非常多了。这样一来,我们就要把复杂的证明放在附录里面。但是,在正文里面,我们要简单地介绍一下复杂证明的基本思路以及基本的逻辑。或者在这个复杂证明的一些关键步骤中简要提及一下。因为,如果证明非常复杂,审稿人往往就会失去耐心,不大愿意继续往下读了。很多审稿人就需要我们给他提供一些证明的基本思路,来帮助他快速地去判断,我们这个证明是不是合理、严谨的。

三、增加直觉解释

以上说的是分析技术层面的相关问题。另外,对于经济学的审稿人而言,他非常在乎你对于结论的直觉理解。比如说,尤其是一些根据比较复杂的经济逻辑得到的结果,或者当一些经济的结论并不是那么直观的时候,是需要作者在这个结论、命题下面提供一些直觉解释的。因为,一个作者能不能提供一些直觉解释,也能充分体现出这个作者的功力。

如果作者对整个文章非常熟,或者自身经济学基础非常好,他往往可以用一些非常直观的文献,甚至运用教科书里面的经济逻辑,去帮助大家直接解释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所谓的直觉,就是抓住问题背后最关键的逻辑,这就类似于我们此前提到的“关键的机理”,即用几个关键点就把复杂结论背后的一些“关节”说清楚,这个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无论是我审稿,还是说我被审稿,都经常遇到补充更多直觉解释的情况。

四、挖掘经济含义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含义的挖掘。因为,一个结论最终毕竟是要回答经济问题的,它并不是一个数学问题或者类似的统计问题。所以,某个结论到底能够回答哪些经济问题,比如说,效率公平分配、福利等,都是需要这个结论去挖掘背后经济层面的含义,并且挖掘得越深刻越好。这一点也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因为,很多作者,包括我自己以前都非常忽视这个问题,我总是认为自己的证明应当是复杂的,是炫技的。我当时就觉得,只要在证明中炫了技巧,那这个论文就容易得到青睐,其实不是的。我慢慢认识到,其实,你通过一些复杂的证明技巧或者类似的方法得到结论,这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去挖掘这个结论背后的经济含义,而且你对结论的含义阐述得越深刻,你这篇论文就越容易被认可,评级也就越高。

五、章节逻辑的结构要清晰

刚才所说的,只是局部地针对每一个的命题、定理的结论来说的。但事实上,回到整个分析里面,肯定不只有一个章节,它往往会有多个章节。那么,章节之间的逻辑结构,它们也是有一些内在的主线来串起来的。最近,我把我的一篇论文拿给我的师兄看,他刚好就围绕着这个问题给我提了几点建议。就是说,他要我进一步把论文主体中分析的一些章节的内在逻辑关系或逻辑主线捋顺。因为,这一点是能够体现出作者对文章的全局观的。其实这与我此前提到的“关键问题”(参见《论文里面怎样写才算是“细致分析”:均衡分析与机制设计》)是有关系的。如果你能够把这几个关键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想明白,那么你在谋篇布局上,就能把每一个章节要回答的几个子问题理清楚。这样的话,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一定是清晰的。

请尊重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

#论文##论文发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