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寸头(满汉斗争之阴阳头)

本来发型这个事,也不是什么稀奇的话题,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完全可以实现发型自由,你的发型再奇葩,再博人眼球,也不至于是犯法的事,最多你的家人会提醒或阻止你一下即使这样,如果有人让你把头发留一半剃一半,你能不能愿意?光头还可以接受,这阴阳头属实是有些怪异,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清朝寸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清朝寸头(满汉斗争之阴阳头)

清朝寸头

本来发型这个事,也不是什么稀奇的话题,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完全可以实现发型自由,你的发型再奇葩,再博人眼球,也不至于是犯法的事,最多你的家人会提醒或阻止你一下。即使这样,如果有人让你把头发留一半剃一半,你能不能愿意?光头还可以接受,这阴阳头属实是有些怪异!

那为什么清朝男子留阴阳头呢,回望历史,中国古代的男子是留长发的,虽然披发、扎成发髻、丸子头等样式也各有差异,但除了和尚,是不剃头的,尤其是孔子的儒家文化出世以后,就有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是父母给的,即使是一根头发、一块皮肤,如有损伤属于不孝,因此在古代有一种刑罚就是剃头。

这就更奇怪了,清朝男子怎么就剃光前面的头发,只在后面留一个辫子呢?清宫剧看多了也就看习惯了,加上剧中男性角色颜值较高,用脸就把美感撑了起来,但实际上,这个发型是比较丑陋的,细细想来,这事也是蛮蹊跷的。那么下面咱们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先从明末清初的历史开始讲起。

明政权摇摇欲坠,多尔衮渔翁得利

明王朝来到崇祯帝手中,政权其实早已岌岌可危,乱党当道、国库空虚,鼠疫横行、苛捐杂税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农民揭竿而起,吴三桂放清入关,多尔衮直抵燕京。清军入关后,为了加强统治,对汉人实行了一系列的压迫措施,将违命者纷纷屠杀,对逃亡者,更是实施逃亡法,众多百姓宁可伸着脖子丢掉性命,任其砍杀。一时间各城哀嚎四起,尸骨堆积如山,据统计,汉人由原来的五千多万人,只剩下一千多万人。

其中,清军的文化压迫尤为突出,清兵烧毁了大量的汉人卷宗,汉人不得再穿汉人的衣裳,而著名的“剃发令”最是令人发指。在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下,剃发对汉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屈辱,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底层农民,都被激怒了,顾炎武在诗中写道:“一旦持剪刀,剪我半头秃。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无数百姓誓死不从、奋起反抗。

原明朝中有个人叫孙之獬,跟魏忠贤等宦官沆瀣一气,魏忠贤被判十大罪之后,孙之獬一直在寻找飞黄腾达的机会,清军入关后,为表忠心,孙主动穿上满人服饰,剃掉头发,满人看在眼里,明白想要摧毁汉人,就要摧毁传承了几千年的汉人心中的文化传统,所以孙之獬的这一行为就加速了剃发令实施的强度和速度。多尔衮发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甚至还说出“一人不剃斩全家,一家不剃斩全村”的话。

跟剃发相关的人物,还有一个叫钱谦益的,在清令强力压迫下,他先展示出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要与爱妻投湖自尽,可在湖边就打起了退堂鼓,借由水太凉回家歇息去了。第二天降从清军,以剃发向满人示好。

清初那些年的大屠杀

公元1645年,多铎带领清兵围攻扬州,扬州将领史可法带领军民奋力守城,后清兵攻破扬州,而军民固守不降,多铎开始下令屠城,扬州瞬间成为人间地狱,据幸存者回忆,刀具碰撞声,与上百余人的呼喊声,加在一起惊天动地,到了中午更加惨烈,这场屠杀持续十日之久,据说有八十多万人遇害。

同年,清兵攻下南京、苏杭之后,来到嘉定,嘉定百姓同样拒不服从剃发令,清兵便对当地百姓进行了三次野蛮屠杀,嘉定血流成河,惨绝人寰,直到在满城白骨上插上“削发令已行”的旗帜。清军想用屠杀的方式,杀鸡儆猴,换取汉民的投降,甘愿成为满人的奴隶,可汉民宁死不屈,留下这场毫无人道的人间悲剧告诉世人:“头可断,发不可断”。

不止于此,夔东十三家是李自成起义之后留存下来的一批农民军,隐藏在川鄂各地,收拢了大量流亡人民,依仗所处地势险要,十几年都相安无事。康熙二年,清军派兵对其剿杀,多次出兵未果,直到农民军内部发生分裂,清兵才有机会向南攻下,苦苦维持了21年的农民军也全军覆没。

阴阳头的来历

清统治者本意是想真正彻底地把握政权,剃发代表着满洲人对自己统治的不自信,文化的不自信,也代表着汉人受到外敌入侵的屈辱,以及奋起反抗的血泪史。

话说回来,满族人又为什么留这样的迥异发型呢?他们受什么样的文化或是环境的影响呢?满族人的前身是女真人,他们多活动在原始的山林,束发则常被树枝勾挂,打理也极不方便,同时满族人是游牧民族,常常骑马狩猎、斗争作战,头发带来很大麻烦,他们索性粗暴地剃光头发最多的头顶处,后追求美观,只在后脑留一撮头发扎成辫子,称“金钱鼠尾辫”,头发面积有金钱那么大,辫子可以穿过金钱中间的孔,像鼠尾一样粗细,因此得名。

还有一种说法,满族人信封萨满教,说头顶是安放灵魂的地方,所以要剃光头顶,而头发是灵魂休息的地方,因此又在后脑留一处。如果战死沙场,则一定要把辫子割下带回家乡,象征荣归故里。

强暴的统治并没有让汉民真正臣服,换来的是几十年的相残相杀,后来统治者也转变成更柔和的统治策略。满汉文化逐渐融合后,人们的留发面积逐渐变大,由鼠尾到猪尾,最后到牛尾,这体现着清朝男子发型的变化,也透露着满汉之间关系上的逐渐缓和,这里说的牛尾,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清宫剧里那样的半头辫子,这种发型成为清朝时期男人的形象标志,直到民国才剪短长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