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生奉献给了梦想的人(将生命化作激昂的旋律)

将一生奉献给了梦想的人(将生命化作激昂的旋律)(1)

12月25日,俄罗斯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的64名成员,约占歌舞团三分之一的人,在从莫斯科前往叙利亚拉塔基亚俄空军基地进行新年慰问演出的途中,遭遇空难,无人生还。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曾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用《神圣的战争》等歌曲激励过千百万苏联人民。今夜,缅怀。

△配乐: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神圣的战争》《喀秋莎》《莫斯科之歌》《苏军之歌》 《鹤群》

“有时候我总觉得那些军人,

没有归来,

他们并不是埋在我们的大地,

他们已变成白鹤飞翔。”

用这曲他们唱过的《鹤群》,

为他们送别。

将一生奉献给了梦想的人(将生命化作激昂的旋律)(2)

《鹤群》

有时候我总觉得那些军人,

没有归来,从流血的战场,

他们并不是埋在我们的大地,

他们已变成白鹤飞翔。

他们从遥远战争年代飞来,

把声声叫唤送来耳旁。

因为这样,我们才常常仰望,

默默地思念,望着远方。

疲倦的鹤群飞呀飞在天上,

飞翔在黄昏,暮霭苍茫,

在那队列中有个小小空档,

也许是为我留的地方。

总会有一天我将随着鹤群,

也飞翔在这黄昏时光。

我在云端像鹤群一样长鸣,

呼唤你们,那往事不能忘。

《鹤群》是抒发对出征未归的无名英雄的赞颂之情的歌曲,也是二战苏联阵亡将士安魂曲。由拉·甘姆查托夫填词,扬·弗伦凯尔谱曲。《鹤群》第一次演唱是在一次战场老兵见面会上,当时苏军元帅科涅夫也在。一曲终了,场内久久一片寂静,而后科涅夫含着眼泪紧紧拥抱演唱者别尔涅斯,连声说:“谢谢!谢谢!”

历史——

曾经,他们将歌曲

化作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武器,

助苏联军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久负盛名的军队歌舞团

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是俄罗斯久负盛名的军队歌舞团,也是俄罗斯最大的军事艺术团体。

将一生奉献给了梦想的人(将生命化作激昂的旋律)(3)

△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资料图。图/视觉中国

它建立于1928年10月12日,前身为苏联红军歌舞团,当时隶属于苏联红军总指挥部,由当时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大罗夫教授创立,并由他亲自领导直至1946年去世。1949年,为纪念亚历山大罗夫,该歌舞团命名为“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它曾两度被苏联红军授予最高奖章——“苏联红军红旗勋章”,成为唯一两次受此勋章的歌舞团,“红旗歌舞团”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代表作《神圣的战争》 苏联卫国战争的符号式作品

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曾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用歌声激励过千百万苏联人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亚历山大罗夫在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起进攻后的第三天创作的《神圣的战争》。

将一生奉献给了梦想的人(将生命化作激昂的旋律)(4)

△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资料图。图/视觉中国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闪电战,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德军将成千上万吨炸弹倾泻到苏联土地上,无数人流离失所,甚至失去生命。诗人瓦西里·列别杰夫·库马契怀着对德国法西斯的无比仇恨和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挥笔写下诗歌《神圣的战争》。

战争爆发第三天,即6月24日,这首诗发表后深深打动了亚历山大罗夫。他思潮澎湃,彻夜难眠,当即为这首诗谱写了合唱曲,气势恢弘的乐章《神圣的战争》由此诞生。

《神圣的战争》

【1】

起来,伟大的国家,

做决死斗争,

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

消灭万恶匪群!

【2】

敌我是两个极端,

一切背道而驰,

我们要光明和自由,

他们要黑暗统治!

【3】

全国人民轰轰烈烈,

回击那刽子手,

回击暴虐的掠夺者

和吃人的野兽!

【4】

不让邪恶的翅膀

飞进我们的国境,

祖国宽广的田野,

不让敌人蹂躏!

【5】

腐朽的法西斯妖孽,

当心你的脑袋,

为人类不孝子孙

准备好棺材!

【6】

贡献出一切力量和全部精神,

保卫亲爱的祖国,

伟大的联盟!

【副歌】

让高贵的愤怒,

像波浪翻滚,

进行人民的战争,

神圣的战争!

亚历山大罗夫的孙子叶夫根尼·亚历山大罗夫讲述当时的情况:“爷爷回到乐团,将团员召集在一起。他把歌词和旋律用粉笔直接抄写在黑板上,就这样大家排练了一整夜。”

将一生奉献给了梦想的人(将生命化作激昂的旋律)(5)

△《神圣的战争》曲作者亚历山大的纪念邮票。

6月26日,战争爆发第五天,红旗歌舞团合唱团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火车站,用这曲《神圣的战争》为开赴反法西斯战场的苏军将士壮行。“当他们第一次演唱完这首歌时,在沉寂了一分钟之后,观众中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他们一遍一遍地要求演员们反复演唱,这一唱就是六七遍。只有一首歌曲的音乐会。”

10月15日,德军凭借现代化的坦克装甲部队占领了卡卢加、勒热夫和加里宁等重镇,战场形势对苏军越发不利时,为鼓舞苏联军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士气,从这一天起,每天清晨,全苏广播电台都要播放《神圣的战争》。从此,这首激荡着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激情的歌曲,像插上了翅膀,传遍城市乡村、前线后方,成为“用音符写成的第一篇檄文和战争动员令”,成为投向德国法西斯强盗的匕首和标枪。

将一生奉献给了梦想的人(将生命化作激昂的旋律)(6)

△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资料图。图/视觉中国

苏军高唱着《神圣的战争》攻克了柏林,二战胜利结束,但歌曲并未被人淡忘。在纪念胜利的红场阅兵式上,每次阅兵,《神圣的战争》都是重头戏。它也成为红旗歌舞团演出的保留曲目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神圣的战争》对俄罗斯人的意义不亚于国歌。

《神圣的战争》还时常作为苏联卫国战争的经典乐曲出现在二战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我国电视剧《潜伏》主题歌《深海》就是用《神圣的战争》旋律填词的,《士兵突击》中也曾用《神圣的战争》作为插曲。

俄罗斯重要文化名片 曾多次来华演出

目前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在编人数超过200人,包括150名职业演员。其中有独唱演员,男声合唱团,乐队以及混合舞蹈团。它的男声合唱团是世界最优秀的男声合唱团之一,其成员的准入资格以严谨著称。它以演唱苏联及俄罗斯军旅歌曲为主要特色,同时也演出俄罗斯民歌及世界各国的经典歌曲。

将一生奉献给了梦想的人(将生命化作激昂的旋律)(7)

△12月25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在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大楼外献花悼念。图/视觉中国

该团一直担任着传递俄罗斯国家文化,外事出访的重要角色。曾随俄罗斯总统普京出访世界各国,被视为展现俄罗斯民族艺术精华的国宝级歌舞团,是俄罗斯文化的名片之一。

200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以及中俄建交60周年,2015年,为庆祝战胜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70周年,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都曾来华演出。

在熟悉的旋律中,

回望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重新感受激昂。

《喀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

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本是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所写的一首抒情诗,后由马特维·勃兰切尔填曲。“喀秋莎”是俄罗斯常见女孩名字的爱称。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这首歌唱遍前线和后方,掀起了爱国主义的热潮。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7月,新编苏联红军近卫军第三师开赴前线。送行的莫斯科某工业学校一群女生唱起《喀秋莎》,为年轻的战士们送行。第三师全体官兵伴着歌声走上疆场。在随后几天惨烈的第聂伯河阻击战中,该师官兵几乎全部阵亡。但他们狠狠打击了德国最精锐的古德里安装甲部队,为苏军组建保卫莫斯科的最后防线赢得了宝贵时间。

将一生奉献给了梦想的人(将生命化作激昂的旋律)(8)

△苏联电影中女孩送别战士的镜头

《莫斯科保卫者之歌》

1

我们向敌人猛力进攻,战士大跨步往前冲,

我们身背后就是首都,莫斯科比一切都贵重。

2

连队雄赳赳气势汹涌,大地在脚下也颤动,

我们身背后无数工厂,

有克里姆林的星闪闪红。

3

我们用双手创造幸福,让亲爱的城更繁荣。

有谁敢破坏一砖一瓦,叫他用鲜血来赔送。

4

万众一条心力量无穷,我们火力网如旋风。

敌人在这里找到坟墓,在莫斯科城下命送终。

副歌

我们在战斗中最顽强最英勇,

因为有莫斯科在心中。

防守牢不可破,城市岿然不动,

誓要把侵略者一扫空。

《莫斯科保卫者之歌》创作于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时期。曲作者是苏联作曲家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博·莫克罗乌索夫,词作者是阿·苏尔柯夫。无数战士唱着这首歌奔赴战场,唱着这首歌坚守到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一刻。

将一生奉献给了梦想的人(将生命化作激昂的旋律)(9)

△莫斯科保卫战

《苏军之歌》

1

悬于头顶,似旌旗猎猎,

我们伟大胜利的岁月。

战斗荣耀如太阳光芒,我们把你的历程颂扬。

2

你诞生在鲜红的旗帜下,

在残酷严峻的一九一八。

你总是能战胜一切敌人,

哪怕是凶悍的法西斯匪帮。

3

我们军队的力量无穷无尽,

党的旗帜引领走向光荣之路。

我们的军队在战火中永生,

就如苏维埃人民万古长存。

4

强大的祖国繁荣兴旺,

胜利的歌声无比响亮!

战斗的日子里我们的荣光越发增强,

在和平的年代,越发增强!

副歌

你从不可战胜,亦可谓之传奇。

在战火中体味到胜利的欣喜。

我们可爱的人民的军队,

祖国向你传来问候的歌声,

祖国向你传来问候的歌声!

《苏军之歌》创作于1943年。它的曲作者是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的创建者——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大罗夫,词作者是奥·科雷切夫。它作为苏联的军歌经常出现在苏联和俄罗斯各种阅兵式上。

文/央视新闻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网、新京报等

图/除已标注外皆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