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体现了什么思想(爱的三位一体结构与人性的善)

《人文哲学的根基:人性与道德》之九,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兼爱体现了什么思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兼爱体现了什么思想(爱的三位一体结构与人性的善)

兼爱体现了什么思想

《人文哲学的根基:人性与道德》之九

爱的三位一体结构与人性的善、恶

因为被大自然赋予特别、更高级的意识形式,因而人类具备了相应更强大、更复杂功能的感觉、认知机制。基于这样独特的自然属性,人类才拥有了相比其他动物的更高级的爱的能力。人类具有更清晰、明确感知爱和自主爱的能力是大自然先天的赋予,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兽性的内在本质。

人性有善、恶之别,有爱亦有恨、有情亦有仇,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各种不同情志的表现,这些都可以、或都需要基于人性爱的本质予以根本诠释,或者说,它们都是源于爱在各种现实生活场景中不同演化的相应具体情绪宣泄、心理映射表露。

人类的爱能够在各种现实生活场景中实现各种相应不同演化,则是基于自身复杂、高级的爱的结构形式:自爱——爱自己之爱(源自自保的本能),爱人——爱别人之爱(自爱在相互交往中的衍射、外推),被爱——被别人爱之爱(“爱人”之爱的自爱感知)。此即人类爱的三位一体结构。

无论是其他动物、还是人类,都会有躲避风险、自我保护的本能,这是自爱的最初级表现形式。对于我们人类高级生命,还有着许多与生俱来的生理需求或欲望,比如古代我国有一般指眼(见欲,贪美色奇物)、耳(听欲,贪美音赞言)、鼻(香欲,贪香味)、舌(味欲,贪美食口快)、身(触欲,贪舒适享受)、意(意欲,贪声色、名恩爱)等六欲的区分。作为具有高级主观意识的个体,我们每一个人因为自我爱护的意识,都会基于本能的、或主观意愿做出满足自己各种欲望的行动、举措。以现代学术研究的分类,我们每一个普通的生命都有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等六种欲望,为满足这些基本的欲望,我们人类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会做出各种努力和选择,也都是因为自爱。

因为自然属性的驱使,人类雄性与雌性实现满足各自原始欲望自爱的过程中,也滋生了对于对方的爱,即爱人之爱,而且,与此同时,彼此能够感受到对方的爱——被爱之爱,这三种爱的形式表达、感受,构成完整的爱的和谐结构。

因为爱一个人(或其它事物),人们通常会关心她的一切,特别是她的内心感受,她的愿望、她自爱的全部内容。而只有一个人的自爱意向、她的内心感受、她的愿望得到别人的关注、重视,甚至满足时,她才会感受到被尊重,因此接受到被爱的信息。

当我们因为自爱需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意味着相应的获得、索取;而当我们爱一个人时,却很大程度上则意味着需要为了对方付出,或者,至少会关注、重视她的需求、欲望,并尽可能的帮助实现。

爱是人类的本性,自爱则是人类爱的最底层形式。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洛克等人认为人性是自私的、利己的。可是,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深切感受到过这世间最无私的、伟大的母爱;而且,我们也都知道,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离不开那些为了各项事业、为了人间正义而付出青春、甚至牺牲生命的英雄、战士。

当胎儿还在母宫中孕育,围绕她小宇宙四处八方就弥漫着爱的气息,当她呼吸第一丝缕这个大荒世界的气息,那一声啼哭,不啻对这个世界的警告:“别伤害我”。但也仅如此,因为除了被爱和自爱(自保的初始本能),新生婴儿很显然还不具备爱人的能力,她的爱还没有发育完整,正如她还没有完整的人格。

那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因为婴孩基于自爱而发出的那一声声柔弱的哭声(除此之外,她们对于这样的世界似乎也做不出其它有意义的宣示了),而予以道德的评判——那是自私、利己的口号。

爱是人性的底色,自爱是一种本能,是人类自然属性的延伸。只有当一个人因为自爱的索取具有强迫性、违背了社会的通识,甚至有伤害到其他人时,这样的自爱才蜕变成了自私、利己的另类。这时候,这个人的爱里,爱人之爱成分一定很缺乏,自爱成分则过多,那么,即使不考虑被爱之爱,这样的爱的三位一体结构就是失调的、扭曲的,不平衡、不和谐。所以,如此考察,人类的自私、利己其实是因为爱的结构失衡、不和谐的结果,此亦即是人类恶的起源。

如果当一个人在实现自爱的时候,能够考虑、兼顾其他人因为自爱的需要与欲望,甚至主动减少自己因为自爱的索取,成全他人的愿望,这则是善的表现。这样的结果,根本原因则在于,这个人的爱里,还有着一定成分的爱人之爱,能够与其自爱之爱形成某种平衡,形成爱的和谐状态。

我国古代就有人性善恶之辨,孟子宣扬“性善”,荀子言论“性恶”,告子则主张“性无善恶”,还有认为人性是一张白纸,一切都是因为后天的培养、形成。

那么,依于我们的探析,人类的本性无所谓善与恶,但也不是茫茫白纸,空空如也。人性有爱的底色,这样的底色经过生活的调制,形成自爱、爱人、被爱的三种原色。人类精神世界的一切善、恶、美、丑,恩、怨、情、仇,崇高与伟大,肖小与猥琐等,都是基于此三原色在生活实践中不同的结构和配置,不同的描画与涂抹,所以精彩纷呈。

自爱是本能,但人类的自爱里不仅只有动物本能的成分,还有主观意识的选择和培养。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大自然赋予的自爱,大自然这个造物主或许也有偏私,有人的自爱先天的定制就比别人要多,如果爱人之爱却更少,那么他就会自私、自利。

不过,即使一个人并没有获得造物主的更多眷顾,并不具有更强大的自爱功能,如果后天被父母或周围其他人们溺爱,让他感受到更多的被爱之爱,那么,这个人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愈发自爱起来,忽略别人的感受,对别人的爱不断减少,因此自私、自利。当这个人的自爱不断滋长、不断膨胀,极度的自私自利会驱使他为了自己,不择手段满足各种私心、欲望,且不惜伤害所有的人,将自己变身成为凶霸、恶魔。

人类社会中还有一类恶人、魔鬼般存在的同类。因为自小缺乏被爱之爱,既没有感受到应该拥有的父母兄弟的亲情之爱,也没有获得身边朋友、同类友情之爱,甚至被这些人厌恶、打骂,不断受到各种伤害。这样可怜人的爱因为失衡、严重扭曲,不和谐。或许他并不是先天性非常自爱的人,但是因为缺少被爱之爱,而且因为不断承受伤害不断减少对别人的爱,所以他的日常行为、处事,不会太在意他人的任何感受、以及生命,甚至会因为了曾经的伤害,采取各种方式、手段报复某些人、或者整个社会。

人类的本性中原本没有恨,只有爱,但是因为得不到别人的爱,或者获得的爱没有期望的那么多、受到不公平对待等,又或者因为背叛、被抛弃,原本的被爱之爱转移了、失去了,因此被伤害了、或者仅只是个体自我感觉被伤害了,都难免心生怨气,过度郁积的怨气聚集成恨。还有那些导致父母兄弟儿女同胞伤亡,导致那些家园山河破碎、民族国家受辱等的仇恨,很显然,最初也是因为对方缺少爱人之心、因为不爱的缘故。

恨,可以为正义助力,但它却是魔鬼的绞索。

当然,人类社会中还有着更多善良、伟大的灵魂。无论他们受到多么大的伤害,多么的缺少他人之爱,他们都能够满怀爱意的热爱着身边的一切、热爱着这个世界。因为被爱之爱的缺乏,他们的爱最初也是不平衡、失调的,但是他们热烈的爱着他人,用自己爱人之爱丰满、充实着自身爱的内心,让她饱满充实,不至于干瘪、萎缩。他们可以自律、克制自爱之爱,减少因为自己自爱的欲望对于他人和社会的的索取,以成全别人的愿想、相助实现他人的自爱。有些人,为了对于亲人、朋友、民族、国家和社会的爱,甚至愿意献出自己最挚爱的生命。最终,这些善良的人们、这些伟大的人们,因为她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爱,也被这个世界深深的铭记和热爱着:“爱人,人恒爱之”。

所以,自爱,不只是意味着索取,还可以是一种付出。为别人付出,能够获得更多的被爱,这是自爱的另一种表达、或更高级形式。

《论语》有论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慧。’”(《阳货》),等。这些,都是孔子有关“以爱己之心爱人”,以自律、约束自爱的方式,或者以自爱之爱爱别人,以获取对方的爱,最终爱漫天下、天下归仁的儒家思想精髓。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施以爱人之爱换取被爱之爱,最终实现自爱之爱,这是老子的智慧。

自爱是爱的最底层、是基石,因为任何生命个体的自爱,首先必须是爱惜自己的生命——作为物质的客观躯体存在,和作为意识的主观精神存在。只有基于这样的前提,其他的爱才有了存在的可能。

因为大自然的安排,人类每一个生命又都必定是在被爱中孕育、成长,承载着爱的期望!我们每一个生命的存在,也即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和意义。

那么,人类任何个人的行为、或群体性意志,都必须基于自爱和爱人的人性原则。所以,爱是人性的底色,也是人类梦想的底色,人类行为和意志的边界。

人类经历了奴隶社会的奴役、封建社会的圈养和现代社会资本的驱使,人们渴望能够实现个体解放的自由和个体意志表达的民主。然而,自由和民主并不是人类的终极目的,人类存在才是人类自身的根本意义——这样的存在不是存在主义个体存在和自由意志的简单加总,不是静止的、片段的,而应该是尼采“生成”的动态的连续、延伸,或者永恒的轮回。

所以,当我们为了拥有自由,变得不再自爱和爱人,甚至不再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了,这样的行为和意志,显然突破了人性的边界,必然开启迈向地狱的大门。

我们通过民主可以表达各自的意志和主张,可是,如果我们的意志被自私占据、我们的主张被自利染色,或者更为不幸,它们都被邪恶所左右,那么,人们会在乎其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吗?人们会在乎上辈、下代的愿望和意志吗?人们还会在乎其他国家、民族人们的向往、乃至生命吗?

任何人类生命个体,如果他内心的自爱、爱人和被爱三位一体不能够相互平衡,或曰不能够相互制肘、和平相处,这样的心灵就好比没有了公平、公正、和谐的爱神的守护。那么,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自由女神总会幻变出各种奇思异想,包括足以毁灭自己和他人的恶行歹念。看看这个世界,多少人间罪恶穿戴着自由女神的盛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